知識的積累與豐富離不開閱讀,文化水平的提升、文學修養的提高更需要大量的閱讀。教語文不能只教教材,我們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超越教材,以一篇帶多篇甚至多本,以課內帶課外,以精讀帶博讀,不斷開闊學生視野,迅速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進而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深入挖掘教材內涵,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顯得尤為重要。
一 拓展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
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拓展包括有關課文作者的介紹、課文寫作背景的介紹、文中涉及的某個知識點的補充閱讀,都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學習課文儲備能量。
在教學《鯨》一課時,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對鯨的知識有更多的了解,課前筆者讓學生搜集有關鯨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走進鯨的世界。通過查閱有關的資料,學生了解了鯨的種類:藍鯨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白鯨是鯨類王國中最優秀的“口技”專家,虎鯨是鯨類中較小的一種。在增長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索海洋動物世界的興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了能量。
教學《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時,由于孩子們對戰爭缺乏深入了解,為了讓學生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的現狀,我在課中及時展示了近年來世界各地有關戰爭的圖片、資料,如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實施大規模空襲;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襲擊美國,世貿大樓倒塌,傷害無辜人員3000多人等。學生通過具體事例、圖片的展示、文字說明深刻地感受到世界并不太平的現狀。此處的拓展很好地填補了課文的空白,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激發了學生痛恨戰爭、向往和平的美好心愿。
二 拓展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文章
人教版語文教材的每一單元都是圍繞一個單元主題編排的。主題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面旗幟,也是兒童眼里的一個世界。有主題的閱讀,與隨意讀、泛泛而讀,效果是不一樣的。因為有主題的閱讀首先是主題的提煉與確立。在一個主題的統領下,讓學生閱讀相關的文章,積累大量語言,豐富了情感體驗,所有這些積淀,為學生的話題作文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所以,進行拓展式主題閱讀是最便捷、最有效的語文教學方式。下面以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為例,談談我是怎樣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式主題閱讀的。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主題是“中華民風民俗”。本單元有四篇課文,均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在學完《北京的春節》后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新語文主題閱讀》中的《西雙版納潑水節》《侗族斗牛節》《石林的狂歡之夜》,并查找了解不同民族的春節習俗,其他節日習俗如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等。學完《藏戲》,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安塞腰鼓》,通過查找資料還了解到不同地方戲劇的種類,借此機會給學生介紹家鄉的道情皮影、香包、剪紙等藝術形式。學了《各具特色的民居》,讓學生自主閱讀《湘西的吊腳樓》《四合院》《家鄉的土圓樓》等。在學習本單元時,讓學生利用一周時間閱讀《我的家鄉是慶陽》這本書。通過大量的拓展閱讀,不但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還讓學生了解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生活習俗。尤其是通過這本書,學生對自己家鄉的民風習俗有了全面的了解,增長了學生的見識,豐富了他們的語言積累,激活了他們原有的知識積累與生活經驗,這些都為學生的厚積薄發提供了內容基礎,有效地拓展學生的選材眼界,拓寬選材的空間。家鄉的臊子面、地坑院、慶陽的香包、剪紙、刺繡等工藝品,不同民族的婚禮習俗、禮儀習俗、節日習俗等都可以作為本次習作的內容。正因為引領學生閱讀了大量相關主題的文章或資料,所以學生有內容可寫、有話可說。海量閱讀為學生習作提供了大量的寫作素材,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真正達到了以讀促寫的目的。
三 拓展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學了著名作家的某篇作品后,學生往往有全面了解該作家,想進一步讀他作品的愿望。這時教師可抓住有利時機,幫助學生拓展閱讀該作家的其他作品,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的《爭吵》一文后,我帶領學生拓展閱讀原著《愛的教育》,此時我和孩子們共同遨游在“愛”的海洋中,書中一個個充滿了人間溫情的故事時時鞭策著我們的行為,也觸動了我們的心弦,那段時間我感覺學生仿佛長大了許多,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愛的教育”之真諦。有同學生病住院,大家去噓寒問暖,主動為他補課;有同學跌倒了,他們會主動扶起來,撣掉身上的土,說上幾句安慰的話;有同學有困難,大家伸出熱情的手,紛紛慷慨解囊……所有的一切,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班級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每個成員感受著愛與被愛的幸福。學生閆××在讀了《愛的教育》后寫道:“《愛的教育》在我的心里種下了種子,正在慢慢萌發,愿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
把原著推薦給學生,學生在由整體到局部、由局部到整體的閱讀中,不僅能更立體地理解課文,而且可以培養起讀名篇、名著的興趣,讓他們更早地和名家作品接觸,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四 拓展同一體裁的文章
小學語文課本中最常見的文章體裁有記敘文、說明文、寓言、童話等,要讓學生深入了解這些體裁的特點、習得方法,就要對同一體裁的文章進行大量的拓展閱讀。
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童話教學。這一單元選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四篇童話,即《巨人的花園》《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樹》《小木偶的故事》。童話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課文,它那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總能把孩子帶入美好的情景,使他們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因此,在這個單元,我充分利用童話的魅力,引導學生津津有味讀童話——快快樂樂演童話——興致勃勃編童話后,又引領學生一起步入快樂的童話世界。因為童話世界是非常精彩的,僅靠閱讀課文的四篇童話來體會童話特點、感受童話的魅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還組織以“走進童話世界”為主題的讀書實踐活動。活動中,我先讓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中外童話進行閱讀,再讓學生進行推薦交換閱讀,然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講童話、演童話、編童話、做閱讀記錄卡、制作閱讀幻燈片向大家匯報閱讀成果。班級中掀起了閱讀童話的熱潮,激發了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把快快樂樂學童話延伸到課外。
總之,拓展閱讀是一個非常靈活、廣闊無限的天地。通過這一途徑,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教者信息量的局限、課堂教學的局限;可以使學生成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是書香能致遠”,就讓我們守住閱讀這塊陣地,立足課本,拓寬孩子的閱讀渠道,當好孩子閱讀的引路人,用綿綿的書香,挖掘孩子生命中最為珍貴的人性價值,給孩子純潔的心靈注入一汪清澈透明的活水,使之永遠流淌在他們的靈魂深處,終生不竭。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