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一些方法,并闡述了當前形勢下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關鍵詞】生物教學 科學探究 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8-0130-01
生物科學研究是十分復雜且重要的工作,研究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科學研究能力是整個生物科學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直接影響到整個生物科學研究的質量。因此,探討、分析如何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進行科學探究方法的傳授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負責傳授科學知識、專業知識等。在進行知識的傳授中,更要注重對學習方法的傳授,它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大量知識,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及創新能力。中學生在成長階段,受生活閱歷、社會經驗的影響,探究經歷比較少,對探究方法沒有系統的了解,遇到問題不能獨立進行思考與探究,所以教給學生科學的探究方法,能夠快速地提高其科學探究能力。
生物科學的探究需要經過六個步驟,首先要提出問題,然后經過做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到得出結論,最后是表達與交流。由于人們對事物的認知總是由感性過渡到理性,因此教師在進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時,可以先進行一次簡單的模擬科學探究活動,或者只是敘述這個過程,讓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活動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方向,之后進行相應的分析,再按照之前介紹的六個步驟進行總結歸納。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轉換,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在某種程度上,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主要原因有:(1)人們的日常活動總是依照原有的生活經驗或是社會常識進行,這些經驗和常識都是在問題基礎上進行驗證的,一般不會輕易出現問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很難發現問題。(2)人們在生活的過程中,總是過多地依賴過去的經驗進行日常活動。因此,原有的經驗意識掩蓋了對發現新問題的意識,導致人們不會主動尋找問題。同時,還有一些問題具有一定的隱蔽性,隱藏在事物的背后,極不容易被人輕易地發現。除了隱蔽性外,問題還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不知道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在哪一個環節問題就出現了,尋找問題沒有具體的方向。如果問題一旦被提出,那么就有了解決問題的方向,因此,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樣也是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重要體現。
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就必須培養學生對問題進行質疑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要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機會,使他們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吸取和總結經驗教訓,讓學生不斷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針對某些知識點故意留下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發現探究。如在人教版生物教材“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一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首先進行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的研究,調查光合作用產生的條件、原料以及產物。通過研究表明,植物的生存需要陽光、水、空氣和無機鹽。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根據這些概念,我們可以進行相應的實驗活動。在進行實驗活動之前,我們首先根據概念提出問題,例如,“不同條件下植物的生長情況是否相同”“植物生長如果缺少了其中一個條件會產生什么后果”等問題。
三 重視研究計劃的制訂
科學探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進行研究計劃制訂,提出問題并做出假設后就需要我們制訂一個實施計劃,然后按照計劃一步步地實施,最終會得到預想的結果。而且研究計劃的制訂難度是非常大的,它需要制訂者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科學探究經驗,還要有快速的應變能力。因此,要加大對制訂研究計劃人才的培養力度。
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首先,加強對生物基礎知識的了解,只有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在這些基礎上進行拓展;然后,要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生物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探究,仔細了解和掌握制訂科學探究計劃的思路和方法;接著教師要有充分的設計探究計劃意識,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學和教育;最后,可以進行專業的講座,加強學生的認識并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 結束語
本文主要對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進行分析,提出加強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對策。
參考文獻
[1]莫雪斌.中學生生物實踐能力培養策略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2
[2]王雪梅.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教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