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教師、學生兩個方面來探討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發展提高創新能力,教師的創新能力來源于時代的要求,要與時俱進,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學得更主動;而學生的創新能力來源于興趣。
【關鍵詞】數學教學 創新能力培養 教學方法和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8-0132-01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在九年義務教育中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學習能力成為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數學作為研究自然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用嚴謹的語言和邏輯調整人們的思維秩序,提高了人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更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教師、學生兩個方面探討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 保證數學教師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思維
教學其實也是一個模仿、傳承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方式,大膽突破。
1.改變對創新的認識與看法
對于很多中小學的“老”教師而言,對創新的理解停留在新奇、詭異上,教師和學生完全脫離了課本,在沒有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這顯然是對創新能力的一個誤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原有課本的基礎上,學會與時俱進,將與時代相適應的知識、背景和新問題有機融合到課堂中,讓學生主動探究,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興趣,而不是一味地學習傳承老式的案例與樣題。作家韓寒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有些教師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講了個笑話,但是五年后還是這個笑話。這并非空穴來風,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教師的思維和講的教學笑話也應該與時俱進。在自我創新提高的基礎上,以身示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的環境氛圍
羅杰斯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而不是像古代私塾一般的師尊生卑,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課程中,只是教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聽,不敢質疑,不敢討論。在教師主導的課堂下,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對于學生性格的培養也是極為不利的。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到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
3.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科學領域有句話:大膽質疑,小心求證。教師在教學中要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鼓勵學生向權威、向教師質疑,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而批判和質疑恰恰又是創新思維的集中體現。鼓勵學生勇于實踐、求證是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最好方法。
二 保證學生對學習充滿創新的興趣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熱情。
興趣來源于好奇,在數學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數學典故、數學圖形美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佳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教學中要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與課堂教學聯系,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欲望,促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而數學家的童年趣事、典故都是啟發學生創新學習的重大動力,在了解掌握數學知識背景的情況下提高學習樂趣和數學素養。
同時,鼓勵學生多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和交流,每一道數學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但是得到答案的方法卻是多種多樣的,所以要鼓勵學生多進行交流。與此同時,也要保護學生的解題興趣,不能因為學生新的解題思路過于繁雜就給予批評。
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家庭和學校的集體重視與培養。創新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循序漸進,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教學方法和思想,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而言,創新能力是智力、素養的綜合體現,創新能力的提高不僅表現在數學學習中,同時對于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各科學習中碰到的諸多問題都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鄒文莉.課堂中的教育創新:一位數學教師的理解[J].全球教育展望,2004(1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