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除了要重視讓學生獲得學習所需的直接經驗,同時應激發他們頭腦中已有的經驗,與當前課堂上學習的內容相聯系,這要求教師從關注教材轉到關注學生,充分地了解、研究學生,確定學習起點,展開教學。筆者就如何有效組織教學談幾點淺見。
一 教師角色轉換
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教師要實現自身角色的轉換,才能適應時代教育發展的根本要求。千百年來,人們把教師比作蠟燭,反映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無私奉獻的犧牲精神。但是,“蠟燭”之光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照亮學生的一部分,有時可能還會限制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師,應該在燃盡自己照亮別人的同時,自身也要光彩照人。
在當今信息化的社會,教師面臨的挑戰不只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要培養學生學會獲取、創新信息的能力。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魚”只能滿足一時之需,而“漁”卻讓人擁有謀生的本領。現實社會中,年輕一代“漁”的本領主要通過學校的教育工作來實現,教師應該根據受教育對象不同的個性特點、學習類型和學習風格來選擇給予他們何種“漁”的本領,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
在教學中,教師要留有充足的時間給學生去思考、去反饋,讓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角,讓他們主動去探索知識。這樣,在課堂上,學生才能不斷地發現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就能輕松地學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主動性也能得到充分發揮。將每一個知識點變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將知識傳授的過程轉化為一個個環環相扣的問題,一個問題解決的同時生成另一個新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受到激發,處于活躍狀態。化學實驗讓他們進一步體驗、參與,感悟學習過程,教師調控課堂,使課堂松而不散,有效教學。
三 進行探究式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學習
實施探究式教學,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實踐過程中,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灸J剑杭とひ}—獨立探究—合作交流—研討評價—拓展應用。
四 倡導學生積極參與
新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教師的真正本領,不在于自身知識的豐富程度,而在于怎樣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自愿地參與教學過程,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讓學生能輕松地體驗學習活動過程。
在教學中教師若只是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課堂就會變得枯燥無味。因此,教師應該注重挖掘教材資源,激發學生興趣,設計多姿多彩、形式多變的教學活動,使所講的化學知識具有趣味性、生動性、多彩性,為學生的化學學習努力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和美好的環境,讓學生自愿經歷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學習化學,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小結,教師歸納,然后由教師細化每種方法,并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升華,提升學生對化學學習方法的認識。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驗教學也是這樣,應該鼓勵學生多動、多思、多看、多問,教師指導學生設計合理的實驗步驟并進行操作,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間互助、相互協作,共同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才能體現探究學習的成效。
五 聯系生活實際,發展興趣
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化學與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密不可分,離開生活談化學,一切都是空話,所以教師在傳授化學知識的時候,應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聯系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就在身邊”“生活處處有化學”,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運用化學的樂趣,在生活中學習化學會更加生動、真切,更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培養學生學化學、用化學的意識。大部分學生對化學的作用和地位的認識,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等方面的了解是十分不夠的,教師應該多從這些方面入手,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同時教師應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抓住社會發展的脈搏,把握有關化學的最新發展動態,將這些信息作為課外知識融合到課堂教學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這有助于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提升。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