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能促進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感受信息技術的魅力,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同時,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資源 信息素養 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8-0147-01
雖然信息技術課程已在小學開設,但是大部分老師沒有做到充分開發與利用信息課程資源,授課內容過分局限于課本,未能將學生生活實際和興趣融入其中。這一狀況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偏低,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下降。在此,筆者結合教學經驗與教學理論探討一下合理的信息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方式。
一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現狀
1.教師過分看重教材中的課程資源
教材存在的意義是為教師提供教學的樣本和教學大綱,而不是制定具體的教學內容。小學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時,過分看重教材中的要求,把教材當作授課的規則。由于價值理解存在偏見,導致課程內容只關注教材中包含的知識,沒有將知識進行拓展運用,出現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現象。例如,在進行Word教學時,教師完全按照教材中講述的內容給學生布置任務,與學生生活實際毫無關系,沒有學生自由發揮的余地,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2.缺乏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師
小學師資中缺少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師,現有教師對小學生的信息教育特點了解不足,導致信息技術課程資源配置不合理,教學效果低。此外,一般學校的信息技術老師還承擔著維護校園網絡、維護機房、整理電子版文件等多種任務,工資與完成的任務量明顯不符,導致不少教師對待信息課程不積極或轉崗其他學科,學校的信息教育團隊不穩定。
3.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實際不符
部分教師雖然對信息技術課程資源進行了深入的挖掘,但是卻沒有找到學生的關注點。因此,教學活動開展前,必須對學生的學習心理與現有學習水平進行詳細分析,消除教學課程資源與學生實際脫離、超出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成效較低等現象的發生。
二 關注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師資
首先,要選拔一批畢業于信息技術專業的教師,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團隊的素質。確定信息技術教師的職責,不要將過多的校園信息業務交予信息技術教師,以免影響正常教學。其次,對于人員編制飽和的小學而需轉崗來做信息技術教師的,須進行崗前培訓,以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技能。
三 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對信息技術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要求信息技術教師能很好地處理課程、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三者的關系,充分整合利用它們,形成教與學為一體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把握主題類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第一,開發利用熱點主題資源。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熱點,并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時代熱點中去,以此來豐富信息技術的內涵,增強信息技術與現實的結合,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
第二,開發利用區域性主題資源。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豐富多彩的資源,或風土人情,或是獨具匠心的建筑,或是別具一格的風景,或是胡同里的小吃,或是大街上的民謠。在進行信息技術授課時,可以引入這些區域信息元素,鼓勵學生在自己的創作中加入家鄉的主題元素。例如,在進行網頁制作時,讓學生將豐富的區域文化要素融入個人創作中,增加創作的人文氣息。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信息觸覺,讓學生在生活中關注信息資源。
2.把握學生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第一,關注學生的經驗資源與興趣資源。經驗是教學的起點,興趣是教學的動力。信息技術教師在選擇課程資源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這兩大要素。選擇適合學生且緊跟潮流的課程資源,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能力。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的技術,教師可以一筆帶過,對于從未接觸過的技術,教師應備足課程資源,彌補學生的缺漏。
第二,關注學生的生成資源。學生對失誤的記憶往往比常規性成功的記憶要長久,因失誤帶來的奇妙效果會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指出正確操作時,還應對失誤操作進行講解,讓學生自己對比兩種操作結果,進而加深學習印象。例如,學生在完成課堂任務時,可能因好奇或誤操作導致出現另一種效果。在進行圖片下載時,有些學生不小心將圖片應用到桌面背景上。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講出操作流程,啟發大家發現圖片更多的應用方式,最后對圖片的應用方式進行總結,這就是從下載圖片到應用圖片的延伸。
四 結束語
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開展,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依托網絡平臺,豐富課程資源,讓課程資源有力地促進教學,提高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謝雪芳.從課本走向課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8)
[2]沈崢嶸.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7)
[3]單澤年.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新課程學習(中),2011(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