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教育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由于受到打工潮影響,農村學生以留守兒童居多,學生的心理發展和日常學習生活都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就農村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做出分析,并針對如何做好當代農村學校的班主任提出一些見解。
【關鍵詞】農村學校 班主任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8-0160-01
農村學校教育是中國教育發展的瓶頸所在,農村經濟水平相對較低,農村學校教學資源缺乏,雖然在實現九年義務教育之后學生的教育經費得到極大的改善,但仍然有些學生上不起學,早早輟學在家或外出打工,農村教育問題嚴重。農村學校班主任是學校的教師骨干,承擔著聯系學生與學校、學生與家長的工作,也是學生在學校的家長。面對教育問題日益嚴峻的農村學校教育,如何做好農村學校的班主任是個重要的課題。
一 農村學校班主任面臨的工作難題
1.留守家庭學生居多
農村的青壯勞力紛紛涌入城市,留下年幼的子女由公婆或年長親戚隔代照顧,很多學生一年都見不到家長一次面。初中生的年齡正值青春期,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發生了變化,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紀,留守孩子普遍缺少家庭的關懷,很容易誤入歧途。家長對孩子缺乏管教,也難以配合學校對家長的要求,一旦學生在校外發生了意外,家長往往把責任全部推給學校,班主任工作壓力大,沒有家長的配合對學生的監管教育也不到位。
2.生源質量較差
據不完全統計,農村學校的學生有70%以上都是家庭貧困或是學習成績較差,成績好的和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都去了城鎮學校,這就導致農村生源整體質量不高,并且造成惡性循環,學生自暴自棄,整體自卑感嚴重,班級沒有積極向上和學習的集體氛圍。
3.學校教學資源匱乏
農村的公共基礎建設薄弱,首先體現在教育上。首先,農村學校的教學樓一般為集資房或村民自建房,建筑規格較低,并且年久失修,漏水漏風嚴重,更有甚者出現坍塌,造成嚴重的教學安全隱患。學校教學資金匱乏,最基本的粉筆、桌椅都難以保證充分夠用,多媒體教學更無從談起。教學資源匱乏也造成教學質量的相應下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給班主任帶來很大的工作壓力。
二 農村學校班主任的教學策略
農村學校班主任雖然面臨的工作困難很多,但要迎難而上,講策略、講方法,有耐心、有愛心,從關心學生的家庭環境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事無巨細都要充分掌握,只有將自己所有的愛全部投入到教學中來,并持之以恒,才能找到農村學校班主任的有效教學方法,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水平。
1.全面掌握學生信息
班主任在接到一個新的班級時,對班級上的每一位學生都要深入了解,包括他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性格情感等,要開展與學生家長的電話結對子活動,建立學生家長的班級飛信群,每當班級開例會、公布成績、休息放假等都要第一時間通過飛信平臺群發至學生家長手機,家長即使身在異地也能實時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在學校干什么,孩子期末的成績是進步還是退步,孩子放假多長時間等,這也為在外打工的家長增加了對留守孩子的關愛,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班主任還要深入學生家庭,定期對學生進行家訪,細心觀察學生的反常情緒和行為,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愛心去關心、體貼學生,要把自己當成學生中的一員,完全融入學生群里去,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
2.開展豐富的課余實踐活動
農村學校的學生留守孩子達到70%以上,個別家庭的兩三個孩子分別寄養在親戚家里,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不高,孩子的課余生活孤單,課堂上自卑,很難融入集體當中。如果班主任能夠結合學生們的家庭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課余實踐活動,不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讓學生在班級活動中感受到班集體大家庭的溫暖。以下是班主任對課余實踐活動的總結,見下表。其中“寫給媽媽的一封信”是學生每周都要給爸爸或媽媽寫一封家書,說明自己在學校的表現和對父母的思念,班主任會挑選幾篇具有代表性的當堂大聲念出來,但不會公布是誰寫的,讓大家共同分享。“我和老師有個約會”是每周教師都會挑選一位學生到他的家里做客,而被挑選到的學生則可以要求其他同學幫忙收拾家里的衛生,做做家務等,學生會以小主人的身份自居,請教師喝杯茶或者僅僅是喝杯開水,教師的到來會使學生感受到教師濃濃的愛意。
3.多重角色呵護學生
農村學校的學生,由于家庭監管不力,容易導致各種不良現象。對于違反校規校紀的同學,班主任要扮演多重角色進行冷靜處理,既要有教師的嚴肅,又要有“代理家長”的慈善,循循善誘,允許學生有“意外的錯誤”發生,并且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過錯所在,在學生改過自新的同時維護其自尊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把特別的愛奉獻給特別的孩子,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愛。
參考文獻
[1]劉建強.淺談如何做好農村學校班主任工作[J].新課程(下旬),2011(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