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類專業課程為研究對象,指出了學校的專業課開設與社會崗位需求脫節這一現象,提出了課程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為中職計算機課程改革提供建議和參考,推動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中職 計算機專業 課程改革 專業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8-0176-01
目前,雖然中職、大專、本科都開設有計算機相關專業,但如何能讓中職學校畢業生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藍領,打破中職生源素質不高、專業學習能力差的瓶頸,是中職學校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 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現狀
早期,企業對計算機人員的需求僅停留在普通電腦操作員的水平,社會上的培訓機構和各中職學校相繼開設了大量的計算機相關專業,如計算機應用專業、辦公自動化專業、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專業。但多年來教師一直沒變、教材沒變、教授內容沒變、教學方法沒變。如今,隨著電腦的普及,軟硬件的提升,原有的教學模式、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甚至出現了專業知識的“過期”現象,直接導致學生無法就業從而影響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二 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調研、分析
經過對長治市5所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開設情況、課程安排、教材的調研,發現專業開設多停留在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等方面,而大都已經開設七八年了。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使這些專業的社會崗位需求逐日降低,部分專業課程開設出現交集,造成教學資源浪費。對于教材而言,雖然市面上的一些培訓教材與時俱進,但受限于教育的特殊性,我們只能選擇一些特定出版社的中職類教材,這類教材大多知識“過期”“脫節”。
傳統的以“學科本位”為指導的專業、課程多強調知識的邏輯性、系統性,但目前無論學生還是社會對中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我們要確立以“崗位能力本位”的課程指導思想,培養學生要圍繞市場崗位來設定。各中職學校理應多考察市場,針對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培養方向,培養“適銷對路”的技能緊缺型人才,如計算機平面設計、安防與監控技術、電子商務等專業。
對于教材我們更要精挑細選,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刪減或添加。找不到合適的教材,我們可以組織骨干教師利用知識儲備、網絡資源開發校本教材。同時我們也應擴大實驗實訓設備的投資,加強硬件建設和師資力量建設,把專業課教師定期送出去參加各種省培、國培,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根據需要聘請有實際崗位經驗的人員作為我們的“外聘教師”。
三 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合理設置的改革
長治市中職院校較多,大多數院校都開設計算機專業,導致教育資源分散,無法形成良好的專業核心競爭力。每年招生期間,生源有限,各校競爭激烈,專業又雷同,這大大阻礙了學校特色專業的建設、學校的成長甚至長治市職業學校計算機類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合理地優化分配、整合教學資源,打造各校的專業特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我個人認為,應該將職業學校分專業管理,合并一些辦學規模較小、軟硬件較差的學校,整合教學力量,生源分專業調配,打造精品專業的職業院校。這樣既能解決各校招生問題,又能促進專業建設。雖然難度較大,整合也會面臨諸多困難,但長遠來看,這是中職學校提升計算機專業品牌、專業特色、專業質量的一劑良藥。
四 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
良好的專業建設、優秀的師資力量是成功的基礎,但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也不可或缺。現在一些院校,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比比皆是,但是對于活潑好動的“90后”學生,有時卻無從下手。落后的教學觀念,特別是滿堂講、滿堂灌、滿堂問等這些陳舊的教學方法也會極大地阻礙專業的改革與發展。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實現四變:將單純的傳授知識變為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將重教法輕學法變為教法學法同步改革;將平均發展變為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將教師為中心變學生為主體。
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改革不是一個人、一所學校、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的,必須整合多個部門共同努力,才能使中職計算機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競爭力,促進中職學校計算機教育事業更加蓬勃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富有.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人才培養的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9(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