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正確把握舞蹈學的學科定位與規劃,突出學科建設,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的舞蹈人才,是實現舞蹈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培養興趣 教學形式 美的統一
【中圖分類號】J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8-0178-01
舞蹈是藝術的一種,舞蹈又是人們在自然活動的基礎上對人類活動、生產勞動、娛樂等動作的加工提煉,用規范化、有節奏的動作,通過人體的手勢、動作姿態、造型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現實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近年來,中國的一些普通高校中,也紛紛增加了舞蹈專業,把舞蹈作為一個專門的學科來研究,這充分說明了舞蹈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和重視。
一 以培養興趣引爆學生創造美的欲望
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由此可見,興趣對于學習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教育以學生為主體,就是強調以人為本,注意引人入勝的導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舞蹈的興趣。在舞蹈教學中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鍛煉。如少數民族舞蹈的教學,先教他們基本舞步、基本動作,再給他們音樂,讓他們分組討論創編動作及隊形的變化等,再來表演。通過這樣的模仿、創造,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釋放,靈感得到創造性的發揮。再如,在講授舞蹈作品分析這一環節時,可以通過對舞蹈作品整體動作的示范,使學生對新舞蹈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和感知。在此前提下,讓學生參與自主創作舞蹈動作的設計,經過仔細地研究探討后,由大家說出最能準確表達舞蹈的詞匯,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激發學生敢想、敢說、敢闖、敢做的熱情。通過積極有效的探究和學習,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專業知識得到豐富,主動學習能力得到發展。如果在舞蹈教學中,使用正確、新穎、有趣的方法,引導學生對舞蹈課的內容發生興趣,那么他們的思想就會活躍起來,記憶和思維的效果就會大大提高;反之,則把學習看成是精神的負擔,效果必然會降低。因此,應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促使學生成為新世紀所需要的舞蹈藝術人才。
二 注重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設計生動的教學形式、新穎的結構,安排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
舞蹈基礎訓練很嚴格,壓腿、劈叉、踢腿,不僅枯燥,而且又累又痛,時間不長,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下降甚至消失,并被一種厭煩的情緒代替。因而,要在精心研究的基礎,科學、合理地設計新穎的教學形式、選擇靈活的教學方法、營造優美的教學情境,安排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將舞蹈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依據不同的情況采用各種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情緒,以持久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識,在緊張、明快而又輕松、活潑的教學過程中,完美達到舞蹈課教學目的。如給基礎訓練配上輕松、活潑、學生喜愛的歌曲作伴奏;在教學中注意穿插游戲性的節奏、舞步、民族舞蹈訓練等。另外,利用學生熟悉的音樂,編排些短小、形象、生動、動作性強等特點的組合貫穿于教學中,利用富有藝術性的多樣教學形式和新穎的教學結構組織教學,既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達到了全面訓練的目的,既擴展了學生的眼界和思維能力,又陶冶了他們的性情,起著潛移默化的美育作用。
三 通過舞蹈教育,幫助學生獲得內外美的統一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具有更高的審美修養(包括內在及外形),表現在他們的氣質、情感、涵養、風度、形貌、言談舉止的各個方面都應比一般人更得體。人體是美中之美,而舞蹈是以人體作為主要表現手段,懂得舞蹈美的人在任何地方他們的姿態都體現著美,很多學習舞蹈的學生,對形體美、舉止美有了自信,證明舞蹈的美是可以親自體驗甚至“占為己有”的。在舞蹈實踐課堂上,教師用身體語言向學生講述形體美的要訣,讓學生的形體語言化、情感化,表現出時代的精神。在理論課堂上,教師用優秀的作品展示美麗的異域風情、講述古老的傳說,當學生走進舞蹈藝術的世界時,他們會體會到人體語言的美妙。當感覺的尋找、內心的體驗上升為人性自然的流露時,青年人應有的活力就會得到盡情的展現。學生健康的體態美與內心充實的情感世界都能在舞蹈中一舉兩得,這正是素質教育所期待的。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筆者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論和文化修養,只要我們運用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以舞蹈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探索能力,利用舞蹈形象直觀的多樣性、新穎性、藝術性等特點及各種美的因素,更鮮明、更強烈、更集中地再現舞蹈教育的功能,使學生感到易學、愛學、樂學,從而更好地發揮舞蹈教育以人為本的作用,那么,舞蹈教學的路就會越走越寬闊。
參考文獻
[1]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修訂版)[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