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共同綱領》到五四憲法

2014-04-29 00:00:00劉山鷹
炎黃春秋 2014年9期

1954年憲法,就是劉少奇在文革遭難時拿它主張權利的那部憲法,頒布至今正好60周年。對于1954年憲法,比較普遍的看法有兩點:一、1954年憲法是一部好憲法;二、1982年憲法即我國現行憲法的制定是以1954年憲法為基礎的。筆者以為,如果要給我國的五部憲法(包括《共同綱領》)做一個簡單評價的話,不拘泥于具體的憲法條文,每一部憲法的精神或者說貫穿其中的靈魂是不同的:1949年《共同綱領》的精神是人民民主專政和民主聯合政府;1954年憲法的精神是向“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過渡;1975年憲法和1978年憲法這兩部憲法的精神是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1982年憲法的精神是“撥亂反正”,并在如何看待公民權利的問題上更進一步,將公民權利的保護置于國家機構的規定之前,最終理順了公民權利與政府權力的政治哲學。所以,優劣排序依次應為:1982年憲法、1949年《共同綱領》、1954年憲法、1978年憲法、1975年憲法。

1954年憲法不是那么好的一部憲法;1982年憲法的制定是建立在《共同綱領》而不是1954年憲法的基礎上,這個判斷更符合歷史的邏輯。

本文嘗試透過具體的憲法條文,從歷史事實的角度,向人們呈現一些真正主導1954年憲法制定的因素,希望這些因素有助于人們更深入認識1954年憲法。

一、制定1954年憲法的理由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報》在元旦社論《迎接一九五三年的偉大任務》中提出:

一九五三年來到了。一九五三年向全國人民提出了三項偉大的任務:第一,繼續加強抗美援朝的戰爭,爭取更大的勝利;第二,開始執行國家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和超額完成一九五三年度建設計劃;第三,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憲法,通過國家建設計劃。

顯然,這篇社論體現的是中共中央領導層的意圖。問題是,在已有的《共同綱領》作為臨時憲法剛過三年,而且運轉良好,沒有人對之公開提出異議的情況下,為什么要提前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取代既有的政治協商會議,并提出由新選出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新的正式的憲法(即1954年憲法——作者注),以替代《共同綱領》呢?毛澤東于1953年1月13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的講話中闡述了“根據”:

根據的一個方面,是《共同綱領》的規定。三年來,大陸上的軍事行動已經結束,土地改革已經基本完成了,各屆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舉辦全國選舉工作的條件已經成熟。注1

這里所說的《共同綱領》的規定是指《共同綱領》第十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政權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人民用普選方法產生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各級人民政府。”注2從該條的字面上進行理解,其意義無可非議,符合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疑問在于,為什么偏偏要在這個時候提出兌現《共同綱領》第十二條呢?在這個時候要求兌現《共同綱領》第十二條,究竟是對《共同綱領》的遵守還是偏離?它是不是偏離了制定《共同綱領》時各政治主體之間達成的政治共識?

《共同綱領》的序言明確認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組織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事先既然已經認定“政治協商會議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為什么在僅僅三年之后,就認為政協會議似乎不能“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了,而必須召開自下而上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制訂新憲法以示《共同綱領》不合時宜?

比《共同綱領》早兩天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第六條規定:“中國人民政協全體會議,每三年開會一次,由全國委員會召集之。”其中“每三年開會一次”的規定,其明顯的意思是政協會議不止開會一次。如果參加政協會議的各種政治派別事先知道“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的政協會議只能行使三年這樣的權力,他們還會那么心甘情愿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歡欣鼓舞地來參加政協會議,為新政權的成立提供合法性基礎,來證明新政權是“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的嗎?

因此,提前結束政協會議“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的歷史使命,提前結束《共同綱領》作為臨時憲法的地位,提前脫離人民民主專政的階級基礎注3,使中國共產黨可能偏離與各民主黨派訂立政治契約的初衷。召開政協會議,建立一個多黨派的民主聯合政府,讓大部分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加入進來,中共才可以獲得大部分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的擁護。如果僅僅是依靠軍事行為打敗蔣介石政府,那贏得的僅僅是一場軍事斗爭的勝利,并不能證明是人民的認同和民心所向,不能證明中國共產黨對于蔣介石政府的軍事行為是代表人民意愿的“有道伐無道”。所以,中國共產黨除了要取得軍事斗爭的勝利,還必須取得政治斗爭的勝利,在政治上打敗對手。這其中非常關鍵的一步,是同蔣介石政府爭取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站在自己的一邊。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站在哪一邊,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民意站在哪一邊。

因此,中共在與國民黨進行軍事斗爭之外,也開始了對于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的爭取。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其中第五項號召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注4根據法理,中共中央的“五一”號召提出的召開政協,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是一份鄭重其事的政治要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響應中共的“五一”號召,公開發表聲明,紛紛從國統區、海外奔赴中共控制的解放區,參加政協會議,則是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對中共中央“五一”要約的政治承諾和踐行,證明了合同成立并實際履行了合同,這份政治契約的正式文本就是1949年9月29日政協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

現在新中國剛剛成立三年多一點,政協會議只開了一屆,中共中央就提出要搞選舉,開全國人大,以全國人大代替全國政協,以制定新的憲法代替《共同綱領》,中共中央對此如何來作出解釋呢?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即在《共同綱領》的規定中,是否能合乎法理、合乎政治契約地得出制定新憲法的依據。

問題的第二個方面,即舉辦全國性選舉的條件是否成熟的問題。毛澤東認為大陸上的軍事行動已經結束,土地改革已經基本完成,各界人民已經組織起來,這是辦全國選舉的三個前提條件。這三個前提條件有法律上的依據嗎?似乎是有。根據《共同綱領》第十四條第四款:“凡在軍事行動已經完全結束、土地改革已經徹底實現、各屆人民已有充分組織的地方,即應舉辦普選,召開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可見,毛澤東所說的三個條件是根據《共同綱領》的第十四條第四款來的。不過,比對毛澤東所說的“條件已經成熟”,可以發現,《共同綱領》規定的是“召開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到毛澤東這里則變成了“全國選舉工作的條件已經成熟”。《共同綱領》規定是“地方”,毛澤東講的是“全國”。

毛澤東的講話是無心之失嗎?從當時的客觀情勢看,朝鮮戰爭正在進行之中,誰勝誰負,是繼續打還是講和,尚沒有最終定局。毛澤東還在1952年12月20日給志愿軍黨委發出《中央關于準備一切必要條件堅決粉碎敵人登陸冒險的指示》注5。還有,臺灣尚未解放,東南局勢未穩,1952年12月28日毛澤東又發出《中央和軍委關于加強防敵進攻福建沿海的指示》注6。天下遠沒有太平,甚至可以說,國家處于危難之中。在這樣的局面下,國家辦全國性選舉,其中必有另外的原因。

問題的第三個方面,辦全國性選舉,召開全國人大,是否必然要廢除《共同綱領》,宣告它歷史使命的終結,而代之以新制定的憲法?不言而喻,制定憲法需要召開全國人大,但召開全國人大不一定非要制定憲法不可。把問題再深入一步,即便是舉辦了全國性選舉,召開了全國人大,《共同綱領》就不能調節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關系了嗎?《共同綱領》是不是與全國人大必然不能和諧共處?如果兩者之間有一些相沖突的地方,是不是可以通過局部的修改以達到使兩者相容,就像修憲一樣?

中共以外的人士對此提出了疑問,歸結起來,主要有四點:一、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二、這樣做有什么作用?三、這樣做有沒有可能,有沒有困難?四、這樣做對有些黨派、階級、團體是不是有利?注7

在中共和民主黨派之外,千千萬萬的普通民眾是否迫切需要制定一部新憲法呢?黃炎培在討論憲法草案的發言時轉述:“人民群眾在初聽到‘憲法’兩個字,完全不懂。說:‘什么是憲法’”。注8當時民眾對于憲法是什么,是沒有概念的,更不用說主動地、普遍地要求制定憲法了。

對于上述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當時終結《共同綱領》的歷史使命,代之以新的憲法,如果衡之于事實和法理,理由并不充分,人民群眾也沒有制定憲法的呼吁。

那么,是不是中共內部產生了強烈的廢除《共同綱領》、制定新憲法的要求呢?中共黨內在那個歷史時期如何看待《共同綱領》,是不是迫切地想廢除它?從中共黨內高級別領導人的內部講話中,截止到1952年10月劉少奇訪問蘇聯之前,尚沒有廢除《共同綱領》的想法,相反是要求黨員干部、資產階級遵守《共同綱領》。

1950年6月6日,鄧小平在中共重慶市第二次代表會議上批評那些不學習不運用《共同綱領》的黨員:“今天的不幸情況,恰恰是有些共產黨員不學習不運用共同綱領。黨外人士把共同綱領背得爛熟,在討論工作和政策時,能夠引經據典,充分說理。而我們的一些共產黨員卻往往瞠目不知所對,有的甚至最后拿出蠻不講理的本事來。”注9

1952年6月19日,周恩來在中共中央統戰部召開的全國統戰部長會議上發表講話指出:“要把資產階級分子改造成什么樣子呢?就是要使他們按照《共同綱領》的規定辦事,以適合于新民主主義經濟的要求,適合于新民主主義政治的要求,適合于新民主主義文化的要求……改造的結果,就會使他們走上《共同綱領》規定的軌道。”注10

1952年9月5日,毛澤東在對黃炎培一篇講話稿的復信中說:“當做一個階級(指資產階級——作者注),在現階段,我們只應當責成他們接受工人階級的領導,亦即接受共同綱領,而不宜過此限度。”注11

從上述可見,從《共同綱領》的通過,到毛澤東給黃炎培復信時止,無論是從客觀形勢還是主觀認識,無論是從中共黨內決策層還是到黨外民主人士,以至于到普通民眾,都沒有提出以新憲法取代《共同綱領》的要求。或者說,即便是有,也沒有上升為一種主導性的要求。可是為什么就在極短的時間段,《人民日報》元旦社論就認為政協會議和《共同綱領》“這些在過去是完全必要的并且完成了歷史任務的過渡的辦法,已經不適合現在建設時期的需要了”?注12

顯然,在《人民日報》發表元旦社論之前,中共中央就已經做出了制定新憲法的決定。1952年12月24日,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舉行第四十三次會議,討論中共關于1953年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提議。周恩來代表中共對提議做了說明。他說:根據《共同綱領》的規定,我國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在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尚未具備的情況下,由人民政協全體會議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在地方,則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代行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現在,這個條件已經成熟,為著適應新時期的國家任務,必須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為此,中共提議,由全國政協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提議,于1953年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并開始進行起草選舉法和憲法草案等準備工作。

周恩來所說的“這個條件已經成熟”的準確含義是什么?從《共同綱領》到1954年憲法,改變發生于劉少奇訪蘇。

二、《共同綱領》與“1954年憲法”的莫斯科回合

促使中共中央改變原有的想法,建議立即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新憲法,周恩來所說的“這個條件已經成熟”,其決定性因素,是斯大林的建議或者說是“指示”。為什么這樣表述呢?

當周(周恩來——作者注)談到與亞洲共產黨的關系時,請求斯大林給予“指示”,斯大林顯然有些精神緊張,不再是克制,而是反問道:“是指示,還是建議?”周的回答在西方人聽起來有些詭辯。他說,在斯大林看來可能是建議,但在中國看來則是指示。盡管斯大林強調蘇聯建議的非約束性,但周堅持認為:中國人把它看作是“指示,而且是重要的指示”,盡管人們不能盲目地去執行。注13

周恩來在全國政協常委會第四十三次會議上的講話,1953年《人民日報》的元旦社論,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的講話,闡述的都是表面的原因,是中共中央高層在內部已經決定接受斯大林建議之后而尋找的理由,否則無法解釋這種轉變的突然性。

1952年10月,劉少奇率中共代表團出席蘇共十九大,遵照毛澤東的要求,于20日通過書信方式向斯大林“請示”幾個問題,關于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制定憲法,劉少奇在信中寫道: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第一次會議在1949年開過后,已有三年了,最近就應該召開第二次會議。而如果在最近不召開人民政協的第二次全體會議,那就應該在明年或至遲后年召開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因為人民政協在全國有很好的信【譽】,各民主黨派也愿意召開人民政協,而不積極要求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選舉的準備工作也還有些不夠,因此,我們考慮在明年春夏之間召開人民政協的第二次全體會議,而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推到三年以后去召開。

在中國黨內有人提出了制定憲法的問題。當然,如果要制定憲法就應該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但在中國是否要急于制定憲法也還可以考慮。因為中國已有一個共同綱領,而且它在群眾中在各階層中有很好的威信,在目前過渡時期即以共同綱領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可以過得去的。如果在目前要制定憲法,其絕大部分特別是對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關系也還是要重復共同綱領,在基本上不會有什么改變,不過把條文的形式及共同綱領的名稱加以改變而已。因此,我們考慮在目前過渡時期是否可以暫時不制定憲法,而以共同綱領代替憲法,共同綱領則可以在歷次政協全體會議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加以修改補充,待中國目前的階級關系有了基本的改變以后,即中國在基本進入社會主義以后,再來制定憲法。而那時我們在基本上就可以制定一個社會主義的憲法。注14

從劉少奇信中的上述內容看,毛澤東等人認為:其一,現在不必召開全國人大,而是召開政協的第二次全體會議,如果要開全國人大,要三年以后較為適宜。其二,共同綱領在群眾中在各階層中有很好的威信,沒必要制定憲法;即便召開全國人大,也沒必要制定新憲法,廢除共同綱領,而是可以對共同綱領進行修改。其三,在中國進入社會主義之后,再來制定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換一句話講,在進入社會主義之前,中國可一直適用《共同綱領》。

可以說,這才是毛澤東、劉少奇等人看待政協會議、全國人大、共同綱領和新憲法的最真實的意圖。這跟前文中毛澤東、周恩來在公開場合所講的內容大相徑庭,立意完全相反。在這里絲毫沒有體現出所謂“條件已經成熟”,“必須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并開始進行起草選舉法和憲法草案等準備工作”的意圖。恰恰相反,毛澤東、劉少奇是想力圖保留《共同綱領》,在整個過渡階段都適用《共同綱領》,一直到中國進入到社會主義之后,再考慮制定社會主義的憲法。

斯大林對劉少奇信中的有關內容如何反應呢?10月26日,劉少奇在給“毛澤東并中央”的電報中,匯報了與斯大林會談的情況:

斯說:如果你們沒有準備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可暫不召開,而開政協會議。但政協不是人民選舉的,這是一個缺點,對外來說,如果有人在這一點上加以攻擊,人們會不大了解……斯同意我們的計劃所說要準備的憲法。注15

斯大林同意了毛澤東、劉少奇等人的意見。不過劉少奇在電報中所述“斯大林同意我們的計劃所說要準備的憲法”,其確切含義是不是同意毛澤東、劉少奇所說的進入社會主義之后再制定憲法,劉少奇無法確定。10月28日,劉少奇在與斯大林的會談中又提出了憲法問題:

我問斯大林同志應準備的憲法,是否指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斯答:不是。我說的是現階段的憲法。注16

看來劉少奇原先的理解錯了。劉少奇試圖堅持以往的立場,向斯大林解釋適用共同綱領的必要性:

在共同綱領初制定時,人們曾經懷疑我們是否真要實行共同綱領,但三年來我們真正實行了共同綱領,因此共同綱領在人民中及各黨派中威信很好。如果在今后兩三年內制定憲法,勢必重復共同綱領,承認資本家的財產及剝削雇傭勞動為合法。但是再過七八年以后,我們又要把資本家的企業國有化,再制定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似乎是有些不好。注17

劉少奇的解釋沒有絲毫效果,反倒激起“斯大林同志說了一長篇的話,并堅持他的看法”:

如果你們不制定憲法,不進行選舉,敵人可以用兩種說法向工農群眾進行宣傳反對你們:一是說你們的政府不是人民選舉的;二是說你們國家沒有憲法。因政協不是人民選舉產生的,人家就可以說你們的政權是建立在刺刀上的,是自封的。此外,共同綱領也不是人民選舉的代表大會通過的,而是由一黨提出,其他黨派同意的東西,人家也可以說你們國家沒有法律。你們應從敵人(中國的和外國的敵人)那里拿掉這些武器,不給他們這些借口。注18

斯大林提出的實際上是一個形式上的合法性問題。在當時的中國,還沒有人對中共領導的聯合政府提出合法性質疑。恰恰因為它是聯合各黨派的,所以在實質上就解決了“民意”問題和合法性問題。人們對《共同綱領》的認同度也很高,劉少奇對此一再做出解釋。難道必須搞一次選舉,再制定一部憲法,才能免于“敵人”的合法性攻擊?

那么,這個憲法是一個什么樣的憲法呢?斯大林說他同意劉少奇“在信中所提的意見把共同綱領改變成憲法”。注19聯系上下文,斯大林的意思非常清楚,就是要中共舉辦一次全國性的選舉,制定新憲法,對政權機關和《共同綱領》進行合法性的包裝,這樣就可以“從敵人那里拿掉這些武器”,以避免“敵人”的攻擊。

更加令人關注的是,斯大林還建議中共借助選舉結果搞蘇聯式的一黨制政府:“如果人民選舉的結果,當選者共產黨員占大多數,你們就可以組織一黨的政府。其他黨派在選舉中落選了,但你們在組織政府中可給其他黨派以恩惠,這樣對你們更好。”注20

盡管斯大林在談話中一再聲稱“我不大了解中國的情形”注21,“我對中國情況不熟悉”注22,但他還是“把我肯定的意見告訴你們”注23。在斯大林的堅持下,劉少奇從原來的立場上退卻了,表示:“在1954年進行選舉和制定憲法,我想是沒有特殊困難的”注24。

由此可見,在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內,中共中央改變初衷,不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發生了什么突變,主要是斯大林的“建議”和“堅持”促使中共中央不得不進行政治轉彎,決定在1953年召開全國人大。最新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也認為中共中央改變初衷是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議。注25

三、兩個聯盟:《論人民民主專政》設計的建國基礎

按照傳統觀點,毛澤東在1949年6月30日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綱領,它論述了即將建立的新中國的國家性質,論述了新的國家政權必須建立在與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統一戰線——即同盟的基礎上,是一個統一戰線的而不是無產階級單獨的政權。政府的結構形式是黨派聯合政府,而不是像蘇聯那樣,建立共產黨的一黨政府。這就是毛澤東所設想的新民主主義政治的制度形態。《論人民民主專政》為《共同綱領》的制定奠定了理論基礎。

學術界忽視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作為建國綱領的另一項重要內容,即中共對即將成立的新中國的外交政策的設計——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結盟,即外交政策的“一邊倒”。如果說與資產階級的聯盟是國內統一戰線的話,那么與蘇聯的結盟可以說是新中國的國際統一戰線。通過與蘇聯陣營的聯盟,可以獲得新中國所需要的安全的國際政治環境,以及獲得蘇聯陣營在各個方面對于新中國的援助和支持。因此,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明確表述了這兩個聯盟:

到現在為止,中國人民已經取得的主要和基本的經驗,就是這兩件事:(一)在國內,喚起民眾。這就是團結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工人階級領導下,結成國內的統一戰線,并由此發展到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二)在國外,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國人民,共同奮斗。這就是聯合蘇聯,聯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合其他各國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結成國際的統一戰線。注26

與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向外界公開表明新中國的外交政策是“一邊倒”向蘇聯陣營的同時,劉少奇正對蘇聯進行著秘密訪問,與斯大林商談建立中蘇同盟的事情。在涉及外交問題時,劉少奇提出了四項原則,其中第(二)項表示:“在國際事務中和蘇聯及各新民主國家站在一道,反對新的戰爭危險,保衛世界和平與民主”注27。在談到兩黨關系時,劉少奇轉述了毛澤東與中共中央的意見:

毛澤東同志與中共中央是這樣認識的:即聯共是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統帥部,而中共則只是一個方面軍的司令部。根據局部利益服從世界利益,我們中共服從聯共的決定……在某些問題上,如果中共與聯共發生爭論,我們中共在說明我們的意見后,準備服從并堅決執行聯共的決定。注28

在斯大林表示不接受這樣的文字表述之后,劉少奇第二天將此電告毛澤東。毛澤東復電劉少奇,仍然堅持認為這是“一種實際上需要而非形式上需要的處置或態度,這種處置或態度,不要采取任何文字的決議或記錄,更不應當向黨內外宣布。因此,請你們和斯大林及馬兄商量,如果他們認為有必要的話,你們可以從書面報告中撤銷那種提法的文字,但我們實際上這樣做,以利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注29

《論人民民主專政》所表述的國內、國際兩個同盟都寫進了作為臨時憲法的《共同綱領》。

這一時期,國內與資產階級的聯盟同國際間的中蘇同盟,兩者在天平上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由于朝鮮戰爭的爆發,中國參戰,兩個聯盟的天平就不得不向蘇聯大大傾斜。朝鮮戰爭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極大地加深了中國對于蘇聯的依賴程度。“向蘇聯學習”成為唯一可以選擇的新中國建設之路,“蘇聯模式”或者說“斯大林模式”不可避免地全面移植到中國的建設中來,也從此給中國的未來發展之路埋下了隱患。

斯大林曾經四次向中共提出制憲建議或者說“指示”。第一次是劉少奇于1949年秘密訪問蘇聯時,第二次是毛澤東于1950年訪問蘇聯時,第三、四次是1952年劉少奇訪問蘇聯時斯大林兩次提及。耐人尋味的是,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對斯大林的前兩次提議未作明顯反饋,消極以對。但是在1952年,毛澤東、劉少奇堅持《共同綱領》未果,最終不得不改變初衷接受了斯大林的制憲建議,表明中共在兩個同盟之間保持平衡的愿望落空,只好從國內的資產階級偏向斯大林和蘇聯,從《共同綱領》偏向新憲法,從國內聯盟偏向中蘇聯盟,從民族立場偏向“國際主義”。

斯大林等蘇聯領導人的大國沙文主義傾向也是影響中共決策,讓中共決定放棄《共同綱領》、制定新憲法的重要因素。蘇聯領導人自認為在解釋馬列主義方面處于壟斷的優勢地位,自以為是“世界革命的中心”,懷疑毛澤東是“第二個鐵托”,是一個民族主義者,而不是國際主義者。1949年12月,陪同毛澤東赴蘇的蘇聯駐華總顧問科瓦廖夫向斯大林遞交了《關于中共中央若干政策與實際問題》的報告,說中共黨內有人親美反蘇,中央人民政府里,民主人士占的比例很大。認為中共不依靠工人階級,卻對資產階級另眼相看。注30

為了獲得蘇聯的認同和支持,毛澤東不得不向莫斯科表明自己是遵循蘇聯所指引的道路的國際主義者。毛澤東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抱怨:“在斯大林的壓力下,搞了東北和新疆兩處勢力范圍,四個合營企業。”“什么兄弟黨,只不過口頭上說說,實際上是父子黨,貓鼠黨。”注31“斯大林很愛擺架子”注32。“為什么當時我請斯大林派一個學者來看我的文章?是不是我那樣沒有信心,連文章都要請你們來看?沒有事情干嗎?不是的,是請你們來中國看看,中國是真的馬克思主義,還是半真半假的馬克思主義。”注33

在當時的環境下,判斷真假馬克思主義的標準就是是否符合“蘇聯模式”。什么是國際主義者而不是鐵托式的民族主義者呢?其衡量標準就是是否聽“蘇聯老大哥”的話。為了謀求斯大林的信任并加深這種信任,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必須做出各種姿態表明與蘇聯保持一致。如果說劉少奇1949年秘密訪蘇時,斯大林對中國的聯合政府中包含一些資產階級民主人士保持克制的話,當1952年劉少奇再次訪蘇時,斯大林對于中國的聯合政府已經不耐煩了:

你們現在的政府是聯合政府,因此,政府就不能只對一黨負責,而應向其他黨派負責。這樣,國家的機密就很難保障……有了其他黨派,政府要向其他黨派負責,國家重要問題就不能不和其他黨派商量,其他黨派的人很多是和英美有關系的,他們知道了,等于英美也知道了。注34

斯大林是想以防止“泄密”為理由,切斷中國與英美存在聯系的可能性,以保證中國完全站在蘇聯一邊。斯大林建議:“如果人民選舉的結果,當選者共產黨員占大多數,你們就可以組織一黨的政府……各黨派在選舉中落選了,你們不應該使統一戰線破裂,你們應繼續在經濟上和他們合作。”注35斯大林力圖通過“選舉”的合法形式,把民主聯合政府中親英美的資產階級民主人士清理出去,使聯合政府變成一黨政府,以中蘇聯盟擠掉中共與民主黨派的聯盟。或者更準確地說,使中共與親英美的民主黨派的同盟僅僅停留在經濟層面,在政治上則要對其削弱到幾乎不能影響中蘇同盟的地步。

這是斯大林屢次四番、鍥而不舍地“建議”中共舉辦選舉,召開人大,制定憲法的關鍵原因。斯大林所謀劃的實際上是以明修制定憲法的棧道,暗度絕對保證中共站在蘇聯一邊的陳倉。斯大林的建議直接導致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迅速改變初衷,決定制定憲法。

四、“過渡時期總路線”介入憲法制定

按照斯大林的建議,制憲就是把《共同綱領》直接轉換成憲法,是“現階段的憲法”,是一種“粗制品”。中共中央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議,決定在1953年召開全國人大,制定憲法。按照毛澤東等人原先的思路,《共同綱領》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憲法理所應當也是新民主主義性質。

但是,最終的事實是,毛澤東認為:“我們的憲法是屬于社會主義憲法類型的。”注36劉少奇《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中指出:“這是屬于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而不是屬于資產階級類型的憲法。”注37在一個新民主主義性質的社會形態里注38,卻要通過并實行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似乎自相矛盾。這樣的矛盾是怎樣產生的?

在中共中央決定召開全國人大,制定憲法后不久,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然去世了。將《共同綱領》直接轉化成新憲法的急切的心理壓力,在毛澤東心中一下子化為烏有。開不開全國人大,是否制定新憲法,至少是不那么迫在眉睫了。所以,《人民日報》元旦社論中所說的三件任務中的制憲任務,似乎也沒有必要完成了。歷史恰恰是這樣顯示的,1953年確實沒有進行召開全國人大,制定新憲法的工作。關于朝鮮戰爭,毛澤東原希望將戰爭繼續打下去。但是失去了斯大林的支持,新的蘇聯領導集團主張與西方和緩,同時又忙于內部事務,朝鮮事務開始轉向停戰談判。1953年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構想開始浮出水面并付諸實施,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顯然,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不在原定1953年的三大任務之列的。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具體內容是: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條總路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各項工作離開他,就要犯右傾或“左”傾錯誤。注39

過渡時期總路線簡稱為“一化三改”,即工業化加上三大改造。工業化是發展生產力,三大改造是變革生產關系。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的歷史發展提前發生了轉向。原來設想的新民主主義社會發展階段,調整為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階段。原來設想10-15年后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調整為10-15年(大約三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注40。顯然,召開全國人大和制定憲法基本退出了1953年的歷史進程,而過渡時期總路線強勢介入了1953年的工作安排,并且上升為“照亮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各項工作離開它就要犯錯誤。

斯大林去世了,制定憲法的建議變成了斯大林的遺志。出于對社會主義陣營事業的考慮,毛澤東一定要繼承斯大林的遺志,這樣有利于鞏固、提升毛澤東和中共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毛澤東的心中,這個時候要制定的憲法,已經不是最初設想把《共同綱領》變成憲法的、作為“一種粗制品”的憲法,而是一部把過渡時期總路線憲法化的憲法。總路線是“燈塔”,新憲法的制定就應該照著燈塔所指引的方向前進。因此前一種憲法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憲法,后一種憲法則是“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兩種憲法同樣都是計劃在1954年通過的憲法,但兩者的性質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從字面上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既包括生產力的發展,又包括生產關系的改造,但在實際的認識和落實上,其側重點是社會主義改造。“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實質,就是使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成為我國國家和社會的唯一的經濟基礎。”注41“什么是社會主義,主要看所有制嘛。”注42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在是不是制定1954年憲法這個決定上,斯大林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在1954年憲法最終成為一種什么性質的憲法這個問題上,毛澤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斯大林的想法是直接把《共同綱領》變成憲法,這樣憲法在所有制問題方面仍然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憲法。毛澤東則在所有制問題上把憲法引向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

1954年憲法的最終制定,是毛澤東主動追求提前進入社會主義的結果,這種追求必然淡化中共與黨外資產階級政治力量的聯系,聯合政府也提前啟動了瓦解的進程。雖然憲法的最終內容與斯大林的建議不同,但是斯大林借制定憲法將親英美的民主人士清理出去、而實行一黨政府的建議卻基本實現了。在1954年產生的新政府中,仍然保留了聯合政府的形式,但是黨外人士已經從國家副主席和國務院副總理的位置上全部退出。

注釋:詳見本刊網站。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執行研究員)

(責任編輯洪振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欧美精品啪啪|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久久a级片|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国产白浆在线| 亚洲a免费| 亚洲综合色婷婷|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日韩无码精品人妻|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成人日韩欧美| 不卡午夜视频|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久久国产热|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亚洲人妖在线|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免费在线成人网|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www.亚洲色图.com|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制服丝袜亚洲|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欧美色视频在线|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9cao视频精品|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天天色综网|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色婷婷狠狠干| 国产视频 第一页|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国产精品va|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aⅴ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一级毛片基地| 日韩第八页| 国产91小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A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亚洲精品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