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團學組織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平臺,是服務于大學生成長成才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排頭兵,認清當前團學組織的作用以及發展困境,有利于高校正確把握團學組織發展的正確方向,為團學組織發展營造良好氛圍。鑒于此,本文以藝術類團學組織為研究對象,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團學組織團隊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多管齊下,著力打造精品文化平臺,以提高藝術類團學組織的執行力。
【關鍵詞】團學組織執行力策略藝術類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032-02
高校藝術類團學組織主要包括共青團、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等。團學組織成員個性鮮明,有才氣、有沖勁、有聲望,是校園文化活動的主力軍。針對藝術生的特點和需求,結合自身宗旨和特色,藝術類團學組織為學生成長成才搭建了多種平臺,如百米長卷書畫展、音樂匯報會、十佳歌手、藝術文化節、團支部建設月以及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等。
一 藝術類團學組織的作用
1.團學組織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力量
穩定,是教書育人的重要保障。一直以來,藝術類團學組織為和諧校園的構建做出了自己的貢獻:(1)引領思想。團學組織通過其成員的榜樣輻射作用,積極宣傳和灌輸正能量思想,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2)調解矛盾。團學組織成員來自學生,服務于學生,易于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及時反映學生訴求,有利于調解學生與學校之間的矛盾。(3)活動指導。團學組織以“專業+興趣”為切入點,契合學生實際需要,通過指導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培養興趣、凝聚學校的向心力搭建平臺。
2.團學組織是構建活力校園的重要載體
團學組織,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平臺。藝術類團學組織要進位趕超,充分發揮自身在活躍校園思想的積極作用。以理論武裝為突破口,組織成員要不斷深入學習黨的先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以校園文化為依托,寓教于樂,努力提升高校思政治教育的滲透力和感染力;以社會實踐活動為途徑,多管齊下,切實增強高校思政治教育的創新性與實效性。
3.團學組織是構建人文校園的有效途徑
大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而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賴于豐富的校園文化培育。圍繞“育人”工作中心,藝術類團學組織依托自己的平臺、組織和人才等多方面的優勢,積極服務于大學生成長成才,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排頭兵。
二 當前藝術類團學組織的發展困境
1.定位不清,制度不完善
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藝術類團學組織自身發展存在瓶頸。由于缺乏長遠計劃和對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確,易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規章制度不完善,導致部分團學干部工作作風不嚴謹,一味地照搬上屆的工作模式,傳幫帶作用不明顯,換屆時易出現斷層現象。
2.品牌弱勢,向心力不足
藝術類團學組織傾力于校園文化活動,但由于長期對藝術特色品牌的宣傳和維護力度不夠,造成藝術團學品牌認可度不高。團學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各部門信息不暢,配合默契度不夠,不能集中精力辦好特色品牌活動,應付性的使命感使得精力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
3.紀律性差,功利心強
藝術生以自由散漫著稱,這種作風也被帶入到藝術類團學組織中。部分團學干部紀律性差,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合作意識差;功利心強,自身優越感強,部分學生只是為了學分、學生干部名號以及評優機會等加入團學組織,難以積極地對待本職工作;另外,部長級的領導能力、信服力和個人魅力不足都會導致藝術類團學組織整體公信力的下降。
三 優化管理,提高藝術類團學組織的執行力
要開創藝術類團學工作新局面,必須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 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充分發揮團學組織的優勢,堅持把培育品牌抓出特色,優化管理,提高藝術類團學組織執行力。
1.細抓團隊建設,增強向心力
第一,認清定位,明確職權。堅持黨的領導,確保團學組織建設的正確方向。藝術類團學組織要理順發展理念,制訂符合自身發展的長遠目標和計劃,團學組織部長身正為范,親力親為,創立“團學助理團”,為來年部長級人選儲備人才資源,明確自身在服務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地位,使團學組織心有謀,謀有略。
第二,嚴抓制度建設。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從長期有效執行的角度來健全藝術類團學組織管理制度,形成嚴格的管理制度包括崗位責任制、例會制度、財務制度、考核制度、值班制度以規范成員的行為,著力打造一支“藝諾千金”的高素質團學干部隊伍,提高藝術類組織威望。
第三,嚴紀明律,夯實團學組織的團隊默契度和執行力。堅持把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作為團學工作的第一保證,打造一支思想過硬、素質優秀的團學干部隊伍,以部門融合會為突破口,以“精、益、實”為目標,積極開展“有品質、有內涵、有實效”的活動,積極推行“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為學生施展才華搭建高校藝術聯盟平臺。
2.狠抓文化建設,樹立品牌
第一,展演文化。通過參加舞臺表演、美術展覽、專業展示比賽等形式多樣的藝術展演活動,展示藝術學生的精神風貌和特色文化氛圍,發揮藝術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輻射功能;巧抓“一院一品”建設,以“獨藝無二”為理念,以精品文化活動為載體,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專業實踐,夯實專業基礎,激發才能,積極服務“藝表人才”建設,為提升和繁榮社會文化藝術發揮積極的作用。
第二,視覺文化。以“藝”為主題,借助各種文化實物,力求彰顯學院文化底蘊和特色。積極推動自身文化建設,如設計藝術團學組織LOGO和口號,制作藝術團學文化衫、傘、扇和成員名片,手工制作各種活動邀請函和視頻集錦等,都極大地提升了藝術團學組織的認可度。
第三,社團文化。以“專業+實踐”為模式,積極開辟各式學生社團,為學生提供課堂外施展才華的舞臺。以浙外藝術學院為例,民樂社、舞蹈社、女子打擊樂團、合唱團等有活力、有特色的特色社團組織社團文化正在形成過程中。我們要讓社團成為凝聚學生、塑造特色文化、開展國際藝術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和陣地。
第四,公益和志愿者文化。推動成員積極參與并服務校內外活動,通過與部隊、社區、福利院、監獄等單位開展文化共建,讓文化志愿者的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不僅提升自己的素養,也能更進一步地起好引領、表率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強.對新時期發揮好共青團作用的思考[J].理論學刊,2008(1)
[2]霍宏.發揮團學組織作用推進學校發展[J].新西部(理論版),2012(7):116
[3]徐瑾.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途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20):208
[4]朱正奎.論學生團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32)
[5]周春曉、徐莎莎.高校團學組織提高執行力的意義及途徑[J].商情,2009(13):15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