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滿足我國經濟轉型發展對知識和人才的需求,應把“應試”偏向的教育扭轉到“素質”教育軌道上,本文結合高職院校中考試的現狀和高職教育的特點,系統地闡述了高職教育考試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職考試模式素質教育考試體系模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035-02
為了滿足我國經濟轉型發展對知識和人才的需求,作為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應建立新的人才培養質量觀,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
考試是學習的指揮棒,是評價人才質量標準的重要手段。因此,學校應該通過考試改革,引導教師和學生注重知識的運用、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創新精神的形成,來適應新的人才培養質量觀,而不是采用傳統的對基礎知識的強制性記憶考試模式。
一 高職教育考試模式存在的問題
考試的主要作用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定,督促學生認真學習,發現自身的不足;教師通過考試的反饋發現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考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忽略了考試的導向功能
目前,高職院校考試中普遍存在著“重評價、輕導向”的認識誤區,導致學生認為平時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為了學習知識;教師也只注重對考試成績的評價,而缺乏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思考和改進。
2.考試內容定位不科學
作為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考試內容應注重對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和創新精神的形成,而不是局限于對課本中基本知識和技能的記憶性評價。
3.考核方式不科學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考核方式仍存在以下局限性:考試題型不合理,填空題、名詞解釋等記憶性試題比重較大;考核手段單一,通常多采用閉卷、筆試的形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成績評定不科學,理論考試占成績的比重較大,忽視實踐能力的考察。結果導致考試成績的好壞主要取決于記憶力,造成學生普遍存在“平時松、考前緊、考后忘”的現象。
二 高職教育考試模式的改革思路
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高等教育層次,以培養技能型或實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教師應該按照上述培養目標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和考試模式。
考試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實現教育的手段,伴隨著考試所進行的教育活動比考試自身還重要。因為,學業考試具有教育教學功能、督導功能,檢測、鑒定和評價功能等。實施考核本身,對于大學生明確課程目標、掌握關鍵技能、訓練思維、培養應變能力,鞏固所學知識、檢驗學習效果等,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為了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強化教育質量管理,達到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應圍繞學生職業綜合能力和職業素質考試評價這一主題,研究和構建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特點的考試體系模型。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突出國家職業資格鑒定考試,建立與國家職業資格鑒定考試接軌的以職業綜合能力(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考核為主線、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全程考核的校內考試體系;在知識技能考試方面,采用平時形成性考核與期末總結性、鑒定性考試并重,由多種考核方式構成,時間與空間按需設定的多次考核綜合評定成績的課程考試體系;在學生素質考核方面,建立引導型素質綜合評價體系;同時,建立與考試體系并行的旨在強化考試過程質量控制并成為學校教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考試質量管理體系,如下圖所示:
考試體系模型的結構框架和運行程序示意圖
三 高職教育考試模式改革的意義
1.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由于考試模式的改革,學生最終成績的好壞不再取決于期末考試,考試內容不再局限于課本上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為了獲得理想的成績,平時必須認真學習,課堂上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課堂外主動查閱資料,對老師教學內容進一步消化。
2.有利于促進教學內容改革的深化
考試內容改革是考試模式改革的重點,必須以教學內容的改革為依托。因此,在對考試模式改革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所對應職業崗位群的特點,進行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分析,提煉教學內容。考慮到高職教育的規律和特點,對教學內容不能片面地強調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是在“必需、夠用”的前提下,多注重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突出專業技能的掌握,以適應學生未來工作的要求。
3.有利于促進教學方式方法的變化
考核方式方法與教學方式方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采用過程化的考核模式,加大對學生平時成績的考核,改變原來“一錘定音式”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避免使記憶力成為考試成績好壞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學生思維、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創新精神的形成。伴隨著考試模式的改革,要求教師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積極運用討論式、案例分析式等靈活的、體現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過程性、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力地豐富了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靈活運用。
四 結束語
考試是教育測量的主要形式或手段,在新的人才培養質量觀的指導下,教師必須認清現存考試模式存在的問題,摒棄傳統考試模式的弊端,引導學生注重知識的運用、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創新精神的形成。期望在新的考試模式這根“指揮棒”的引領下,能真正做到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和實踐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利于全面、客觀地評價教學目標的實現,控制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從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靖向黨、張鳴放.高職高專教育考試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
[2]周秋蓮.高校考試管理改革與創新人才的培養[J].湖北師范學院(自然科學版),2006(3)
[3]汪洪斌.關于高職教育考試模式改革的思考[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2)
[4]馬德坤.試析高職教育考試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05(1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