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獨立學院對外漢語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諸多新情況和新特點,主要原因在于對本專業定位概念不清和對專業概念知識模糊,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獨立學院在專業人才培養上的時效性。如何做到有效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出國際型、應用型、復合型兼備的對外漢語專業人才,是當前獨立學院對外漢語專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獨立學院對外漢語專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052-02
近年來,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繁榮階段,由此衍生的漢語熱在全球蔓延開來,這給全國各大高校對外漢語專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作為獨立學院中設立的對外漢語專業,面對一些王牌大學培養的同類人才的競爭,暴露出了疲軟的態勢,如人才知識覆蓋面過窄、理論基礎不扎實、實踐能力薄弱及專業方向模糊等弊端。對獨立學院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造成極大的沖擊,學生們對原有的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提出質疑,對外漢語教師也顯得力不從心,傳授理論知識較易、培養實際能力較難,成為阻礙教師教學的一大難題。因此,有必要對獨立學院對外漢語專業實踐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作深度思考,從而為獨立學院教學建設提供必要的借鑒和參考。
一 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當前,獨立學院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表現出并不“獨立”的態勢,教育部第26號“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明確規定“獨立學院應當建立健全教學管理機構,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教育質量?!边@就要求獨立學院要制訂出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人才培養的計劃,但現在絕大多數獨立學院照搬其附屬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教學計劃。據資料統計,某省共有獨立學院26所,其中有19所照本宣科,原封不動地挪用了母體的教學計劃,只有3所做到了專業建設和教學方法上的獨立。加上獨立學院是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這就意味著國家在對獨立學院專業設置、招生等方面沒有任何鼓勵的優惠性政策,這也是制約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的重要原因。還有一些獨立學院脫離了自身的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為謀求發展縮短建設時間,缺乏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自身師資建設,學生實踐教育的資源有限等問題制約著獨立學院的發展,這些問題成為獨立學院在人才培養模式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二 獨立學院對外漢語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的不確定和課程設計的不合理
若要構建一個全面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最重要的奠基石是課程設計,課程設計不僅是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基本單位更是基本載體,課程設計在人才培養中起決定性作用。但受到傳統課程觀念的束縛和對對外漢語專業定位的模糊化,造成了獨立學院對對外漢語專業化的重視不夠,導致課程偏離了對外漢語專業化發展的目標。首先,現有的課程設計太過著重學術性而忽略了師范性。目前,許多獨立學院為對外漢語專業設置的課程僅有第二語言習得概論、對外漢語教學詞匯研究、語法研究寥寥幾門課程,其余課程幾乎與中文專業和外語專業所學內容相似,這就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對自己專業的認識。其次,在課程設計上理論性和實踐性不能達到很好的協調,課程設計過多地偏向理論教學,脫離了對外漢語
教育者將來在其職業中的實際需求,某些學校甚至連最基本的教師能力培育課程都沒有開設,學生很難做到理論聯系實踐,這樣既不利于學生通過實踐來對在課堂上所習得的理論進行深化理解,也不利于學生今后實際教學能力的提高。
2.師資力量和實習環境的缺乏
對外漢語專業作為近年來才興起的專業,師資的配備與管理上沒有編排出一個完整體系。在獨立學院中,對外漢語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不夠,缺乏雙料人才(既能掌握專業知識,又精通外語聽說讀寫),教師過于年輕,教研方面經驗不足,這些問題令許多學校不具備設立對外漢語專業的資質,如許多獨立學院因自身條件有限,沒有相應的專業師資來開設專業課程,教師團隊大多都是從其他專業借調過來。一些院校更是缺乏實習的場所。據統計,國內近八成開設對外漢語專業的獨立學院內沒有留學生,致使缺少一個基本的實習環境,當前對外漢語專業發展如此迅猛,獨立學院中對外漢語專業建設所需的師資、實習場地等客觀條件對人才培養有極大的限制,這也是造成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生難以從事本行業的教育事業、對外漢語人才浪費的重要原因。
3.學生自身的條件限制
因傳統式英語教學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在教授英語時,多以單詞詳解、語法分析、句子翻譯為主,忽略了口語和聽力的訓練,導致學生聽說能力的匱乏,進而影響學生教學實踐的能力。獨立學院學生作為本科三批,文化基礎較為薄弱,所以在一些基礎課程上,特別是知識的積累和理解上相對吃力,再加上獨立學院學生兩極分化特別嚴重,總體發展不平衡,學生之間的差距拉大導致對各自前景和擇業道路感到迷茫。雖然當前對外漢語專業就業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對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據調查統計,獨立學院中的對外漢語專業應屆畢業生直接流向對外漢語教育的僅僅只有十分之一,一半的學生選擇了繼續攻讀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而其他學生大多選擇了與對外漢語教育無關的其他工作。這就意味著獨立學院的學生在對未來職業選擇方向上定位不清,缺乏明確目標。
4.國家政策不到位
獨立學院自1993年成立以來不斷迅猛發展,國家教育部于2003年5月印發了關于獨立學院的第一個文件《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教發〔2003〕8號的通知,提出“積極支持、規范管理”的原則,確保獨立學院穩妥、健康地發展。但獨立學院作為一個新興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雖然教育部在2008年出臺了《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但僅靠這兩份文件來解決獨立學院專業發展問題是遠遠不夠的。
三 獨立學院對外漢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1.確立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創新課程設計理念
對外漢語專業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國際型、復合型人才為輔作為目標,注重理論與實踐交叉培養的同時兼顧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鍛煉。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也是明確獨立學院的教學體系,該體系既是專業辦學水平的表現,又是人才培養中的中流砥柱。這種培養體系旨在兼顧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能力,拋棄傳統教學觀念,拓展對外漢語專業學生的國際視野、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出專業基礎與實踐能力雙突出的人才。課程設計方面,應該從四個方面更新理念:(1)從以知識作為基本出發點到以發展作為重要著力點;(2)從以教師主體為根到以學生客體為本;(3)從以教師單方面灌輸到師生雙方面溝通;(4)從以教學方法靜態平衡到動態多樣。
2.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實習環境
若要完善師資隊伍首先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專業素質和職業水平。院方不僅要大力支持教師留學深造,還應該給教師提供便利舒適的教學環境,提高他們的創新積極性。針對對外漢語專業需求,院方還應當聘請一些專業人才,如聘請外教,為學生學習營造多元化的國際環境。教師也應當提高教學理念,提高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科研和教學相結合,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實習不能是一種形式,獨立學院應該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很好的實踐平臺,拓寬專業的就業出口,才能提高學生積極性,為學生指明道路,才能有效地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互轉換。獨立學院可以尋求其附屬的大學和社會機構幫助,盡可能開設一些漢語培訓機構或進修學院,使對外漢語專業畢業生更容易找到對口的就業崗位,再在這類機構中選拔出較為優秀的對外漢語專業人才外派出國任教,如此循環反復,不僅可以緩解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還可以提高漢語教學人才的專業素質。
3.學生應當選擇性地擁有教師資格證書
為了從各方面全方位地加強學生自身素質,培養出適應國際社會發展的學校對外漢語人才。根據學生水平硬性規定對外漢語專業學生應取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普通話證書、教師資格證書還有第二外語證書。另外學校還應當引導學生參與一些在國際影響大有權威的對外漢語教學資格證的考試認證,如TESOL等。但要提醒學生不要盲目考證,要有選擇性地參加認證考試,在考試過程中積累經驗,培養自身實踐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4.國家加大對獨立學院的扶持力度
當今,獨立學院學生已占本科生中的三分之一,獨立學院發展之迅猛,理應得到國家更多的關注。國家應重視獨立學院的發展,努力使獨立學院的教育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要,通過發展來解決獨立學院在教育質量中存在的問題,出臺一些能有效保護和持續推進獨立學院人才發展模式的政策。
四 結束語
面對獨立學院對外漢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國家、學校、老師和學生各方應當相互協調相互交流,國家為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指導和監督,學校和老師多接受學生的意見多了解學生的困惑,學生多聽聽學校和老師的引導,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只有這樣,獨立學院的對外漢語專業大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程娟、華學誠.對外漢語專業建設的理論與實踐[A].全國高校對外漢語專業建設研討會論文精選[C],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3:151~294
[2]畢繼萬.跨文化交際與第二語言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9:36~90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