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問題的提出
2008年以來,在規范辦學行為、落實新課程方案的背景下,我校和全省其他高中學校一樣,面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課程開設進一步規范后,高考科目的課時安排較原先被壓縮;二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活動的時間增加,空間加大,因此需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和活動的引導、管理。這些問題對學校的教學管理提出了挑戰,迫切需要管理團隊突破既有的思維定式,打破固有的路徑依賴,進行改革與實踐探索。
二 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1.實施課堂教學的“前延后伸”,構建“鏈式教學流程”
結合教學實際認識到,教學改革必須堅持以學生學會學習為核心,提倡構建一定的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因此學校先后出臺《教學改革行動計劃》和《關于分解落實〈教學改革行動計劃〉的意見》。后來又出臺了兩個管理制度:一是簡明扼要地提出了《關于優化教學過程,開展有效教學行動的幾項基本要求》。二是為堅持和改進以備課組為單位開展的集體備課制度,優化集體備課工作流程,提升集體備課運行質量,特調整完善了《博興一中集體備課制度》。
這些措施和制度的推行,使我校的教學管理基本實現了三個前延后伸:集體備課的前延后伸;導學案編制與使用的前延后伸;課堂教學的前延后伸。前兩個前延后伸的實施,保證了課堂教學前延后伸的落實。這為構建課堂教學的“鏈式教學流程”,進而為后來設計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礎。
2.統籌安排學生的課外學習與活動
學生的課外學習與活動有其強大功能和巨大價值,問題是怎樣把握和組織,才能使其功能和價值發揮、體現出來。在這一方面,我們堅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加強個別化教學和指導的原則,主要探索實施了以下做法:(1)各年級組建立學科興趣小組,開展學科拓展(培優和學科競賽輔導)活動,以解決優秀學生“吃不飽”的問題。(2)把綜合實踐課程中研究性學習的更多教學內容在課外組織實施,并發動組織開展各種社團活動。(3)實施導師制,為每一位學生都指定導師,明確導師的職責要求,跟進督查評價。
我們定期做制度條款的細化、調整,同時在實踐中探索實施、評估反饋,嘗試以“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管理加以命名,并把全員育人導師制納入這一制度范疇。賦予“課內外一體化”新的內涵,加強領導與調控,加大行政推動力度,使教學管理不斷推進落實,逐步形成了管理特色。
三 方案實施的主要內容
1.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管理的架構和內涵
第一,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管理的具體架構,如右圖所示。
第二,賦予課內外一體化的內涵。具體是指將課內與課外的教與學的活動建立實質性關聯,進行整體的制度設計和教學實施,以實現課內外教與學的緊密銜接、滲透、遞進和統一。
課內外一體化的管理架構圖
2.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管理的具體實施
第一,形成“鏈式教學流程”。(1)貫徹先學后教理念,把課前預習與課堂教學作為一個整體統一備課。從學情出發,用預習學案的方式,以問題引導學生的全面預習,使預習與課堂教學具有實質的關聯,成為學生必要的學習環節,提高預習對課堂教學的貢獻率。(2)多學少教,以學定教。教師要充分預測學生預習過程中的問題與困難,精心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尤其要設計課堂探究問題。(3)改進作業教學。
第二,科學實施課外教與學的活動。課外與教學相關的活動亦即第二課堂活動,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課內外一體化制度框架中課外教與學的活動的部分項目,具體實施要求如下:(1)學科拓展和補弱的活動。級部統籌安排,組織實施了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等學科的興趣小組活動(培優、補弱的輔導),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模式,選派骨干教師負責學習指導,活動內容力求與課內學習有機結合,緊密銜接。(2)推進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被證明是有效的學習方式,但施行時須跟進配套的指導、管理和評價。
第三,課內外全員育人:(1)實施導師制;(2)實行雙班主任制。
四 實施中的反思
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管理,盡管有了制度架構,也較好地得到了推行,實施的效果也得到了檢驗,但其本身的系統性、完備性有待提升,許多規定條款顯得過于簡單、籠統,缺少可操作、可測評的細化措施。在具體實施中,有的項目落實起來費時、費事,監控與評價存在較大難度,需要進一步研究改進。管理實踐中,對細節關注不夠,與先進學校的精細化管理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如何結合校情,做到精細乃至精致管理,還需要繼續研究探索。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