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現代主義關注本土知識、關注學生生活、關注正式課程和學生所獲得的課程之間的落差,這對我們的課程觀有很大的啟發,從這方面說后現代主義有積極作用。但其反本質的巨大顛覆思想必然與其美好人性的追求背道而馳,高中政治課程擔負著學生品德教育的任務,如果沒有清醒地看到這一點,后現代主義給高中政治教學帶來的災難將遠遠大于其啟示。
【關鍵詞】課程改革課程觀后現代主義知識觀高中政治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103-01
一 我國現階段高中政治課程的現狀
我國長期以來都以“課程是知識或學科”的課程觀來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在現代課程改革中,大致的思路是批判繼承“課程是知識或學科”的課程觀,提倡“課程是經驗”的課程觀,后一種課程觀強調了學習的主體性,更加強調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和地位,新課程的實施要體現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師就必須轉變其知識觀,開發本土的課程資源甚至是鄉土的教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生活中獲取學習的經驗。在學習的過程中,它也改變了依據單一學科知識的授課方式,更能體現綜合性和交叉性,學習的經驗是多元的、綜合的,而不是單一的或者是指定的,所以其更具有生成性、塑造性。
關注課程是經驗的課程觀就不能不提到后現代主義的知識觀,后現代主義對于教育中知識的理解,更強調內在的主觀建構,而否認知識的外在客觀性,否定真理作為知識本質的存在,否認基礎主義的概念圖式和理論體系,倡言返回常識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主張師生的平等對話,在教育過程的個體間以及個體和群體間的互動,個體對生活意義的理解、詮釋和創造,重敘事而不是抽象概念符號的解析。
高中政治課程改革也吸收了一些后現代主義的思想,如放棄了以往以統一尺度對課程內容進行界定,實現課程內容標準的層次化。原有的高度集中制課程管理政策不適應地方、學校、學生的差異,不利于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不利于調動學校自身的積極性,不利于形成學校特色,不利于學生多方面的豐富個性的培養。高中政治新課程的編制充分考慮了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和學習興趣的不同,依照學生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學習水平設定了多種課程的內容標準和實施與評價的標準。后現代主義關注本土知識、關注學生生活、關注正式課程和學生所獲得的課程之間的落差,這對我們的課程觀有很大的啟發,給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決問題方式。
二 后現代主義知識觀對高中政治課程的影響
高中政治課的教學改革中,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始終是其中的重點,拋開其他影響因素,單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高中政治課的實施,就必須考慮到課程的設置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下將從課程的設置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兩個方面談談后現代主義知識觀對高中政治課教學的消極影響。
課程的設置一直是教學中的重點,無論哪種課程觀都遵循一定的價值取向,強調通過一定形式的課程設置來實現教育教學目標。高中政治課的教學改革中,德育始終是課程設置的重點,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地認識、體驗和身體力行,以形成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養。后現代主義否定知識的本質,以道德相對主義為理論基礎,它認為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的價值觀,價值就是相對的,是可以隨著個人的經驗而變化的。后現代主義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其他學生不應該對某人的選擇進行明確的是非判斷,后現代主義不承認在當今社會有一套人們所公認的道德原則,因此它主張價值觀是不可教的,應該尊重別人的價值觀。在去中心化的價值觀下,課程的設置會存在著很大的變數,無法做到穩定的課程設置和實施,這對以學校為單位組織的教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災難,它不利于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指導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施,也不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教學的起點也是目標,高中政治課程是促進青少年在道德、思想、政治方面實現社會化的關鍵因素,高中政治課承擔的功能目的之一就是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使他們具備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品質。后現代主義知識觀倡導學校文化、學生文化的主動性,它一方面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也有利于教師的教學自由,另一方面卻消解了教師、知識的權威,傳統的師道尊嚴固然不甚合理,但教育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適當的教師權威是必要的。后現代主義“沒有人擁有真理”的反本質主義則從根本上消解了教師、知識的權威,也消解了高中政治教育的意義。在沒有既定真理、權威的前提下,反本質主義的批判就是一種混亂,一種真正的自大和反叛,這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是很不利的。政治教師不能以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來組織教學活動,就無法實現其教育目標,更談不上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了。
三 結束語
后現代主義不僅僅是一種知識觀,更是一種人生觀、一種社會觀,其思想有一定的啟發意義,但其反本質的巨大顛覆思想必然與其美好人性的追求背道而馳。一個否定本質追求的人必然不是一個理性的人,一個不能取得共識的社會,必然不能保證社會的自由,高中政治課程擔負著學生品德教育的任務,如果沒有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后現代主義知識觀給高中政治教學帶來的災難將遠遠大于其啟示。
參考文獻
[1]夏正江.論課程觀的轉型及其對新課改的影響[J].課程#8226;教材#8226;教法,2005(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