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后,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和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語文考試試題的類型也相應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觀題大量增加,這給評卷帶來了難度,那么如何在評卷時做到有效閱卷,保證公平性呢?
【關鍵詞】語文評卷評分標準評分失衡保證公平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106-01
2011年,語文新課程標準正式實施,語文新課程標準相對之前的課程標準有了明顯變化,這也反映在語文考試的題型和內容上,較之前語文考試的內容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其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客觀題大量減少甚至消失(以選擇題這類題型最為明顯),而主觀題成為考試的主流。題型的變化更有利于綜合考查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從這一點上說,題型的變化符合新課標的精神和社會發展趨勢,有利于促進語文學科的發展,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題型的變化(主觀題大量增加)給閱卷帶來了新的挑戰,增加了閱卷難度。眾所周知,以往的語文試卷有相當一部分選擇題和填空題這類的客觀題,這種題目的答案比較明確,在評分方面也比較好把握。如選擇題,答案就是A、B、C、D中的一個,評分比較容易,基本上不會造成評分的誤差。而新課改后,客觀題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沒有確定答案的主觀題,這類題目往往只有參考答案,要求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即可得分。這樣一來,由于沒有明確的標準,評卷難度就會加大,如果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分數的失衡,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真正水平,有效地區分學生的水平等級。
在這里舉一個事例,這種情況在很多學校都會遇到:
我校2013年一屆的初三學生,在平時的模擬考試中,整個年級學生將近110人,語文取得優秀的就有20多人。120分以上的占了將近四分之一,平均分都在110分以上,成績看似很喜人,但真是這樣嗎?等到中考成績出來后,全年級優秀人數只有4人,120分以上的只有十幾個,平均分也下滑到100分左右,為什么落差會如此巨大?主要是因為以下的原因所導致。
教師在閱卷之前沒有仔細研究試卷特點和評分標準,批改試卷隨意性比較強,尺度較松。我翻看了學生的考試試卷,發現像詩句默寫這些題目,不少學生在詩句中存在錯別字,但卻被判為正確,一些主觀題,如寫開場白、寫活動感言、頒獎詞等,往往是只要學生寫了字在上面就是滿分或最多扣一分。更嚴重的是閱讀題,閱讀題本來應是最能拉開差距的題目,但在批改的過程中,教師根本不注意題目的得分點,評分很隨意,導致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得分差距很小,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作文,根據中考作文要求,作文應分為五個檔次進行評分,但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往往根本沒有什么標準,通??纯醋謹祲虿粔?,字跡工不工整,一篇作文,只要不偏題,語言通順,基本都是在45分左右,好一點的50分,試問,這樣如何能反映學生的作文水平,平時的作文訓練還有何意義?另外一些教師評卷過快,根本沒有仔細閱讀學生的答案,盲目給分,這也是導致評卷質量不高的原因。
為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我認為語文試卷的批改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 仔細研讀試卷及所給的參考答案
教師在批改試卷之前應仔細閱讀語文試卷的題型,在此基礎上結合參考答案,確定有效的批改方法,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事先不對試卷的特點及參考答案進行研讀的話,則有可能造成評卷的盲目性,不能進行有效的評分,達不到考試目的。再者,事先研讀試卷及參考答案,可以加快閱卷的速度,同時保證閱卷效率。反之,如果一邊閱卷一邊翻參考答案,或根本不看參考答案,隨意下筆,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效率低下。因而建議在閱卷前,教師應開個會,集體討論定下評分標準,這樣批改試卷時就有了統一的尺度。
二 閱卷應松緊有度,把握分寸
在閱卷的過程中,往往存在兩個極端:即太緊或太松,這都不是正確的閱卷方法。在平時的閱卷中,一些教師尺度把握過緊,評分要求過嚴,導致分數偏低,這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信心都非常不利。如在一次考試中,文言文《岳陽樓記》中有一個詞語解釋題是這樣的:百廢俱興中的“俱”字怎么解釋,書上的解釋是“全”,而不少學生回答為“都”,實際上這兩種解釋都對,但某些教師只認為第一種是對的,第二種就是錯的,完全按照課本或參考答案來。再如《岳陽樓記》中的語句翻譯,兩個句子4分,部分學生只是寫錯了兩個字,解釋得完全正確,卻被無情地扣掉兩分。這樣的評分就過于嚴格了。與之相反,第二種情況就是過松,不管學生回答得如何差,只要寫了,卷子上有字,稍微涉及得分點,就能得到較高的分數。這樣一來根本無法拉開分數的差距,沒有相應的區分度,使得許多學生在得到高分后,驕傲自滿,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學與不學都能得到不錯的分數,進而養成上課不聽、作業不認真做等不良習慣,到了正式考試時,結果往往潰不成軍。我校就有這樣的例子,平時考試120多分,到了中考100出點頭,差距之大,令人驚訝,但若仔細想一想其中原委,也就明白了。
總之,教師只有掌握了閱卷的有效方法,把握評分尺度,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水平,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一個公平的分數。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