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初中生的寫作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培養初中生的寫作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指導學生如何選取材料,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
【關鍵詞】語文教學寫作能力作文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113-01
寫作是運用書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是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指導學生選取材料,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以期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寫作訓練既是一個人表達能力的訓練,又是一個人思維能力的訓練。一個人的文章寫得好,說明這個人的思維有條理,表達能力強,因此,寫文章需調動學生多方面的知識儲備,使學生有一定的思想認識水平,有較豐富的生活閱歷、有相當的表達能力乃至才情稟賦等。因此,要將寫作訓練融入生活,表現個性自我。
首先以課文為依托,架構作文與生活的橋梁,讓學生學以致用,品嘗到寫作的樂趣。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斷更新,課文內容越來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些文章不僅能給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以生活入文的典范作用。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通過幾個貪玩的兒童一次冒險的經歷感悟人生的道理,這種經歷與孩子們平日里的戲耍相似。通過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中提煉素材,使其感受到寫作就在身邊,將寫作融入日常生活中。其次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文就是把身邊的生活寫出來,把平時所聽的、所見的、所想的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這就要求教師多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多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廣泛積累寫作素材。在生活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寫一些心得體會,這樣堅持時間久了,學生在寫作時候就會習慣于記實事、寫真話、抒真情、發實感。
二 指導學生學會選材
材料是作者為某一寫作目的,從生活中搜集、攝取以及寫入文章的一系列的事實或論據,是形成主題的基礎,是表現主題的支柱。不管是現實的還是歷史的材料;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材料;不管是具體的還是概括的材料;不管是直接相關還是間接相關的材料,都要求學生理解,對材料進行反復體驗、考察、思索,認識其內部規律,鑒別材料,進而做下一步工作——寫作。
1.選擇典型的材料
典型的材料是能夠深刻揭示事物本質,通過個性反映一般,通過典型反映共性的材料。如《背影》描寫的不是父親平日的背影,而是在特殊情景下見到的背影。此時的父親失業、喪母、年紀大了、家境衰落,仍然含辛茹苦,處處安慰、鼓勵兒子,連揀座位、看行李、買橘子這些應該由兒子做的事情,還親自做。既寫出父親對兒子的愛,也表達了兒子對父親深切的懷戀之情。
2.要選擇真實、準確的材料
真實就是既要符合客觀實際,又要不是偶然的和個別的現象。準確是可靠無誤,既不夸大也不縮小,分寸掌握得當。《背影》的材料是真實的,感情也是真實的,加上作者高超的表達手法,才成為眾口傳誦的名篇。
三 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
每次進行作文練習,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具體步驟是:(1)指導審題,讓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2)指導立意,讓學生明確文章的中心,是說明一個問題,表達一種感情,還是贊美一種精神等;(3)指導選材,讓學生明白選擇哪些材料才能更好地為中心服務。審題、立意、選材是作文指導的方向,運用各種寫作手法、技巧謀篇布局。教師指導方法得當,學生才能寫出優秀的作文。
作文點評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同桌互評互改、個人自改自評等。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作文中的缺點,學習他人的優點,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在給學生批改作文時,多用一些激勵性的評語,把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挖掘出來。如別致的題目,好的開頭和結尾,精彩的詞句等,都給予肯定贊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對寫作的信心。對于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如錯別字、用詞不當、句子不完整等,用固定的修改符號給學生標出來,讓學生自己修改,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結束,及時講評。講評分為簡評和詳評兩種。簡評部分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修改方案。詳評班里的“代表作”,引導學生討論,指出優缺點,并加以修改,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互相啟發,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是教師和學生的一個互動過程,需要師生共同努力,這樣作文教學才能撥開迷霧,奔向勝利的彼岸。
參考文獻
[1]劉永康主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作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