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形式,課堂提問的成功與否,對于教學的成敗,往往有著重要的影響。如何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效率,筆者以為,能否科學地設計出靈活、新穎、易于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所以,筆者結合新課程英語教學實踐,談幾點自己的切身體會。
一 貼近生活,有趣味性
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教師的教學要注重從生活中選取學生所熟悉的素材,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因此,教師要努力挖掘英語教材的趣味資源,尋找課堂提問的切入點,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有引導性、啟發性,且能使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激發其好奇心,充分發揮其學習潛能,增強提問的效用。在這一學習過程中,一方面,學生清楚了解英語學習的途徑,另一方面,學生對下面的閱讀產生了興趣,意識到英語并不是離我們的生活非常遙遠,而且也很實用,從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同時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二 提問靈活,評價多元
1.提問方式的靈活性
教師可用多種方法來提問:單個回答、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如在上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3 Unit 3 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中的兩篇短文時,可以穿插以下一些問題:(1)What happened to the the city of Pompeii and Loulan?(2)Why did the city of Pompeii and Loulan become lost civilizations?(3)How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civilizations from being destroyed?
問題(1)屬于事實細節題,只要學生通過快速閱讀的方法就可以找到答案,所以采用了單個回答法;一些學困生也能回答出正確答案,這樣就增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問題(2)概括性強,由小組討論的形式回答這些問題,通過合作學習,同學之間的互助,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問題(3)則適合全班討論。每個學生的思維會隨著課堂的節奏而活躍起來,每個答案會不盡相同,這無關緊要,關鍵的是每個學生都要動腦筋想,開口說。同時,學生的環保意識也在討論中得到了加強。
2.問題的設計上要注意預設和生成的關系
教師對課前備好的提問,如在課內發現太淺或太深,要作靈活的變更,將已設計好的問題進行修改,或者補充輔助的子問題,調控學生的認知水平正好在“學習發展區”中,體現教師是helper,coach,organizer,學生是center的學習氛圍。以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4 Unit 1 Reading Advertisements為例,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課文內容不難理解,所以在理解課文內容的設計上,筆者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1)What is an advertisement? How many types of advertisements are mentioned and what are they?(2)Wha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advertisements?(3)What advice has the author given to us to follow?
在授課過程中,問題(1)和問題(3)相對比較簡單,學生只要將文章閱讀結束,就能輕而易舉地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但問題(2)比較概括,學生回答時需要根據課文內容將語言進行重新加工,對學生的英語表達概括能力要求較高,對于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說問題設計太難。因為問題本來較少,而且問題(2)是中間一問,問題難度一旦較大勢必會導致整節課比較沉默。所以,我嘗試將問題(2)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使之簡單化。如,問題(2)進一步分成以下幾問:(1)What’s the surpose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and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2)Do all the advertisements tell us the truth?(3)How much should we pay for the advertisements?
通過子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從兩種廣告所需要的費用、目的及真實性三方面來說出它們的區別,降低了問題的難度,而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了課堂教學。
三 目的明確,針對性強
課堂提問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因人施問”和“因材施問”。
1.因人施問
“因人施問”,是指提問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年齡特征、英語水平和英語接受能力。因此,在課堂提問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因人而異,提出不同難度的問題。如對于一些拓展性強的分析型或歸納型問題,可以讓學優生來回答;對于一些what,where,how等詞引導的理解型問題,可以讓英語中等生回答;對于True or False、查找型問題,可以讓英語薄弱生回答。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真正參與課堂,從而得到充分發展。
2.因材施教
“因材施問”,是指提問要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學內容,從而選準重點、難點、誤點來設計問題,或選擇教學內容的對比處、細節處、關鍵處、聯系處來提問。因此,所提問題要具體、明晰、表達清楚,學生一聽就懂,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提問也一樣,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結合教學實體對問題進行精心設計,在“善問”、“巧問”的同時,還要善于導疑、釋疑,只有這樣,才能誘發學生的“內驅力”,充分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最終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有效教學的落實。
參考文獻
[1]陳儉賢.論英語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1(1)
[2]李萍.英語課堂教學提問藝術[J].學英語(高中教師版),2003(8)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