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初中物理課程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新課改深入推進的大形勢之下,初中物理教師必須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手段,努力探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新方法。筆者結合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際,提出了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初中物理創新能力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139-01
課堂是傳播知識、進行創新的重要陣地,也是創造與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對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目標。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重視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努力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出更多的符合當今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一 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興趣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也是學生創新意識形成的先導,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物理興趣的培養。為了讓學生從過去的被動接受知識、被動學習轉變為積極獲取知識、主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要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提出能夠吸引學生眼球的問題,進而激發出學生強烈的探知欲望。只有學生對物理問題產生了興趣,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用心,積極地思考、主動地學習。如在教學物質的密度時,創設問題情境:A:有三只瓶子,其中分別裝了水、白醋與酒精,如何區分不同的瓶子里裝的哪種液體?B:表面顏色相同的鐵塊與塑料塊怎樣進行區分?這些問題可以很快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學生給出的回答有很多種,教師要肯定他們的回答,鼓勵他們樂于思考的態度,最后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巧妙的提問可以吸引學生,讓他們主動思考,啟迪創新思維。
二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質疑是思維的火花,在質疑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創新的萌芽。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是提高他們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課堂上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提問機會,鼓勵學生能夠提出標新立異的觀點。通過有效的鼓勵評價機制激發學生自主質疑的興趣。
具有質疑習慣的學生常常會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積極思考,搜尋頭腦中原有的知識,重新分析、理解,使零星的知識變得系統有序,原有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在學生自主質疑意識喚醒后,教師還要進行質疑方法的引導。如在“力”這章的第一節課教學時,要求學生自學,然后請學生結合生活實踐圍繞“力”提問,學生閱讀后普遍認為沒什么問題。這時以“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為例,引導學生在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拓展上質疑,提出問題:力能否脫離物體而存在?是否接觸的物體間一定有力的作用?不接觸的物體間可能有力的作用嗎?在學習“摩擦”這節內容時,圍繞“摩擦”開始質疑:摩擦是否總是存在?如果沒有摩擦會怎樣?產生摩擦的條件是什么?摩擦是否一定是阻力以及摩擦力的方向如何?通過一個階段的培養,學生的自主質疑意識有了較大的提高。
三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1.做好分組實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驗來獲取知識,提出假設,并且自己進行驗證。例如在教學凸透鏡的過程中,有一名學生曾經大膽地提出問題:假設我們使用一塊不透明的薄木板把凸透鏡的上半部分遮擋住,那么,在光屏上還可以看到完整的影響嗎?影像和沒有遮擋的情況時會不會出現差異?學生提出問題后,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實驗來驗證,經過同學們齊心協力的驗證,最后得到了正確的結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僅僅是一個引導者,學生通過提出問題、驗證問題的過程,不但培養了他們的物理動手能力,同時也開發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2.要鼓勵學生做一些小實驗
如果實驗內容和他們生活相關,學生往往會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放手讓學生去做,既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如在學習了聲音的特性、重力、透鏡等內容之后,要求學生在家里制作不倒翁、模型照相機等;學習了汽化與液化后,讓他們完成“紙鍋燒水”的實驗,單杯提水、試管煮“魚”等小實驗。這些有趣的實驗,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非常有幫助。在實驗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讓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得到培養。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之一,作為初中物理教師,要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的探索,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這樣,才能讓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升,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志清.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江蘇教育,2013(38):32
[2]殷有山.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J].學周刊,2014(7):65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