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決定著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解決學術問題的能力是當前小學教育的基本目標。新課標將具有局限性的“應用題”替換成“解決問題”,兩者教學有何區別呢?本文將對此加以闡述,并探討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143-02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課程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內容的組織要處理好生活化、情境化與知識系統性的關系;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小學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目標不僅局限于問題的解決,更是要學會解決問題的思路,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并構建相關解決問題的數學模型,從而使得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復雜多變的社會生活,運用數學知識的創造性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一 解決問題
小學生綜合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創造性地利用知識解決面臨的實際生活問題,這便是解決問題。它具有特定的工具性和應用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水平,健全其數學知識和技能,賦予相關創新精神,從而使其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能力。
二 應用題與解決問題的教學區別
應用題的教材編排一般采用文字、語言和圖形對已知或未知量及其相間關系加以闡述。應用題是用文字加以敘述,學生通過計算求出未知量的數學題目,從而其外在形式較為單一。在應用題教學中,老師往往運用綜合法和分析法,引導學生進行數量關系的樹立,繼而依照兩間關系的運算關系尋找相應的解題辦法。而這類通過分類體系及其相關數量關系式進行相應的列式計算的應用題的出題和解題過程相對簡單。
解決問題的教材以實際生活問題為背景,提供信息資源給學生,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使得題目生動形象。豐富的內容,大量的信息,其問題多樣、答案多變。解決問題教學沒有生硬的解題措施,它需要老師的引導使學生進行相關探究,極具時代性和挑戰性,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中,刺激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情懷。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具有獨立見解的能力,培養其思維方式、學習思路以及實踐能力。
三 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方式
在社會信息化不斷發展的形勢下,數學在各領域的運用都得以深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解決數學題以掌握知識點,更需要將這些知識點運用于實際生活中來,切實實現解決問題教學的內在價值。
新課標要求學生從周邊熟悉的生活環境中,以更多的機會參與數學學習和理解,使其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對此,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使其體會到數學知識具有生活性,于自身而言具有重要作用。課堂初期,老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主題圖或教學課件,設立生動想象的教學情景,結合實際生活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得以形象化。繼而引導學生收集與問題相關的圖文信息并加以文字敘述,再提出有效的數學問題。通過這種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學生思維方式,使其善于結合圖文相關信息,意識信息間的關系性,利于學生發現問題。
在第九冊解決問題的“一一例舉”中,教材結合生活實際設立情景:在北京奧運會女子10m氣槍射擊比賽上,我國選手郭文珺摘得金牌(展出相關圖片),繼而貼近生活設立飛鏢游戲(拿出游戲道具),詢問學生誰想嘗試游戲?投中內圈、中圈、外圈以及未中分別計10、7、4、0分,各人3次機會,誰更厲害?小學生天性貪玩,借助該類游戲學生必會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游戲初始階段,老師抓住時機提出問題:同學們,每個人會有多少種分數結果呢?繼而引導學生收集相關信息,由于學生沒有相關分析的生活經驗,學生可能不能標準作答,這時老師應借機提問:怎么樣才能快速地給出準確答案呢?然后引出主題教學:王大叔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
只有先對問題進行表征,充分理解問題,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問題表征的正確性和適宜性,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圍羊圈看似簡單,但信息具有深度,學生難以理解,所以相互溝通的作用也就得以體現。在教學中,老師結合實際重抓“如何圍”,羊圈的情景往往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沒有生活經驗作為襯托,可展開相互溝通,使其產生“如何圍”的概念,明確問題表征。老師繼續引導思考: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利用小棒邊擺邊記,漸漸積累經驗形成策略,輔以合作交流,給予合理的時間,讓學生根據自身狀態盡力發現解題策略,老師同時積極引導學生掌握解題思路,使問題得以解決。這種方式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也提升了學生的交流意識和溝通能力,更利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 結束語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從低年級抓起,讓學生學好數學,知曉數學對于生活的重要性,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
利用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相關性,通過簡單的解決方法,使學生能學以致用,這都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桂芳.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3
[2]衷萬明.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教師(下),2012(2):181~182
[3]徐雪暉.小學數學課堂中解決問題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3(4):128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