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學課堂中,教學是否高效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從真誠鼓勵學生、引導多種解法、注重錯題分析、精心設計小結等幾個方面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課堂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146-01
40分鐘的數學課堂,能否高效非常重要。要在一節課里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掌握新知,避免課后的補缺補漏,有時課上一個知識點的疏忽,課后要花費成倍的時間來彌補,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顯得非常重要,筆者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 真誠鼓勵學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明確提出: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如果上課伊始,教師就對當日不交作業或是沒做好課前準備的學生痛批一頓,那么當日那節課整個班上課的情緒都不好,學生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會有所降低,教師自己的情緒也會因剛才的失控而有所波動,以致影響后續的教學。現在的學生大部分從小嬌生慣養,自理能力較差,忘記作業是時有發生的事情,如果長此以往,必將影響正常的教學。因此,課堂上教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各方面鼓勵學生。在上課過程中,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真誠地評價學生,一些鼓勵性的語言,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連后進生的眼睛都閃閃發光,這樣上課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自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犯錯、作業欠交的學生,課后再找時間進行教育引導,而不要影響正常上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只要教師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不吝嗇自己的贊揚,真誠地鼓勵學生,定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 引導多種解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教學三維目標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在數學課中鼓勵學生一題多解,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對從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很有幫助。如北師大版六年級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兩個圓柱高都是18厘米,底面半徑的比是3∶2,他們體積比是多少?引導學生用三種解法,第一種解法,把兩個圓柱的底面半徑當成3和2,實際計算兩個圓柱的體積,然后求兩個圓柱的體積比;第二種解法,把兩個圓柱體積的算式先寫出來,別急著計算,然后寫成分數比的形式,再讓學生觀察算式,學生會發現分子與分母都有3.14和18,因為都是乘的,所以可以化簡,很快就能得出答案是9∶4;第三種解法,看著公式馬上推算,不要代入數據,半徑比是3∶2,體積比是半徑的平方比。一道題這么多種解法,而且越來越簡單,學生會循序漸進地發現數學的奧秘,解題的技巧,從中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課堂教學的效果顯著。
三 注重錯題分析,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課堂練習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練習能很好地鞏固所學的新知,并能對基礎知識進行拓展延伸,打開學生的思維。練習時學生的失誤在所難免,教師應善于從學生的失誤中去糾正提升自己的教學方法,但若教師想當然地站在講臺上教,而沒有深入地分析學生錯誤的原因,那么對后進生的查缺補漏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計算練習時,我發現學生這
樣做:3- - =3-( - )=3-1=2,我問學生為何
把后面兩個數相減,學生回答說因為分母相同,顯然,學生對減法的性質掌握不牢固,因此重新讓學生認識減法的性質很有必要,這樣,學生才能自如的把減法的性質應用到計算中,使計算更簡便。經過有針對性的講解,為課堂節省了時間,更好地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四 精心設計小結,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當上課臨近尾聲,對整節課的回顧總結固然重要,而不能因為要下課了,就草草了事,應該有意識地讓學生回顧這節課容易錯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對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總結,并延伸到課外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同的教學內容,它的要點也不一樣,如幾何知識的教學內容,在解決時引導學生主要理解公式的推導,因此小結時更多地在于對公式的回顧和記憶,適當增加公式的變式;概念及知識點多的教學內容,在小結時除了可以把眾多知識點串聯起來,利用判斷與選擇的形式加強對概念等知識的理解與辨析,還可以讓學生試著說幾句“正著說對的,反著說就是錯”的句子,如百分數是分數的一種,分數是百分數;偶數是自然數,自然數是偶數;質數是自然數,自然數是質數,學生會說這樣的句子,他對百分數、偶數、質數的概念以及他們的區別,基本就明白了。小結很重要,它是對整節課教學內容的一個高度概括與提升,能很好地檢驗本節課的實效性,因此不能忽視。
總之,課堂的有效教學始終都是每一位教師所要追尋的目標,作為教師,應該以課堂為教學主陣地,認真鉆研教材,領悟教材的內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教學內容以學生最能接受的形式進行教學,深入淺出地講解要點,推導公式,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和運用這些知識背后的數學思想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