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谷無人來,日暮意誰與”曾經在杭州靈隱寺住過的云門宗名僧契嵩在《古意》一詩中描繪了禪修的意境,他曾被宋仁宗詔進京城賜號“明教大師”,晚年仍選擇歸隱山林。晨鐘、曲徑、竹林……”杭州這座舊時佛都清靜宜人的郊野,不僅令古人留戀忘返,也成為越來越多追求內心平和的當代人休憩之所。
在法云安縵度假村(AMANFAYUN)工作了6年的市場拓展經理柳本由布子(Yuko)發現,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客戶在預約的時候提出,需要酒店安排禪修體驗課。這些通常以企業獎勵旅行或者接待客戶為目的的企業客戶一行少則10人左右,多則20多人,其中部分客人之所以入住法云安縵,就是看中其比鄰靈隱寺、永福寺等7座頗負盛名的禪院,從法云安縵步行都在10分鐘的路程之內。“也有客人是先聯系到寺院做禪修課程,但是不住在廟里,寺院的師傅推薦住到我們度假村來。”柳本由布子告訴《環球企業家》,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
近年來,像法云安縵這樣靠近著名寺院的酒店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歡:無錫有所靈山精舍,竹林深處掩朱門,與近在咫尺的靈山大佛相映,在這里可以體驗吃齋、打坐;坐落于普陀山的普陀山雷迪森莊園,出門左側便是法雨寺,沿寺院香道可以直達佛頂山,在天井邊有800歲的樟樹下抄寫經書,可謂修身養性;同距靈隱寺幾步之遙的地方,也還有一家九云松度假酒店,被茶園和松林環繞的酒店設有專門禪房,會邀請寺院主持或方丈與客人一起參禪悟道。無論是無意而為還是精心規劃,“禪修酒店”的概念不脛而走,這些坐落在禪寺周邊、自身設計風格也寧靜質樸的酒店,反映了近年度假酒店消費者的新需求—希望通過禪修來放松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積累的壓力,注重身心修養的融合。
隱于形
作為世界上最頂級的休閑度假酒店品牌之一,位于杭州的法云安縵也是該品牌全球客房數量最大的度假村。法云安縵位于西湖西側的山谷之間,距杭州市中心20分鐘車程。法云安縵的前身是一處叫法云的傳統村落,始建于唐朝,曾經是附近茶園村民居住的村落,包括周圍茶園在內,占地面積共計14公頃。如今雖然原來的村民早已搬離,但這一帶的茶園依舊出產中國最優質的茶葉。在這里,客人可以遠離城市紛囂的生活,42處客房垣墻周庭,充滿自然之趣,宛如傳統江南村落的縮影。
安縵風格向來偏好小規模、私密和低調,并致力于向相同價值觀的人們提供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體驗。其品牌名“安縵(AMAN)”在梵語里是和平、安靜的意思,度假村的創始人阿德里安·澤查(Adrian Zecha)曾這樣表達品牌的文化:“安縵要營造的是一種對于遙遠文化的渴慕,對于感官歡愉的欲求,對于創意及優雅生活的激賞。”因此,全球的每家安縵酒店的裝飾都利用地方特色的素材,與周邊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地方傳統文化元素相呼應,力求將本土的人文精神與自然景觀做到最完美的結合。
法云安縵也不例外。在《浙江民居》一書中曾描述法云古村的房屋:“黃土做墻,石頭堆砌房基,木壁木窗木門黑瓦。”現在法云安縵度假村亦試圖將當年的舊貌還原,所有建筑都以夯土墻和木頭為承重結構,黃墻黑頂,屋內地板也均為石材鋪置,用石頭砌成的半人高的院墻上亦長著鮮嫩的綠植。每棟建筑的結構獨一無二,安縵房間都有自己充滿詩意的名字,例如“樂陶”、“琴居”等,房間名書寫字體都是從八大山人等古代書法家的作品中選出,細微之處的用心可見一斑。此外,為了追求返璞歸真,法云安縵并未使用電子門禁系統,取而代之的是竹節鑰匙圈、門牌號和鑰匙。
如此精巧的設計,在法云安縵2010年開業之初就有客人驚嘆“頗具禪意”。但柳本由布子坦言,這并不是刻意為之的結果。事實上,如果不是客人特別提出,寺廟的禪修體驗課也不會被主動安排。今年5月份剛剛到職的法云安縵總經理龔萬潘來自泰國,泰國文化與佛教同樣密不可分,在他看來,法云安縵提供的服務完美地表達了安縵精神,并且這種因地制宜的文化亦使得法云安縵擁有自己的特色。
酒店東側的小溪由南而北緩緩流過,它曾經是古村落日常生活的聚集地,村民們在辛勤勞作了一天之后,便聚集于此,臨溪沐浴,閑聊暢談。一條條石頭小路將客人引入林蔭庇佑的庭院、古樸典雅的餐館與平和寧靜的居所,而每年當季的桂花、玉蘭又營造出一種若有若無的自然香氣。周圍的茶園、天然森林、寧靜的村落,以及一條連接幾座禪院的朝圣山徑,仿佛能讓光陰停住腳步。在這里,閑庭信步是最好的放松方式,轉進溪邊一條人跡罕至的青苔石板路,幾尊保存完好的宋、元朝石刻菩薩像就逐一展現在眼前。很多出家人生活在附近,靈隱寺的僧人經常穿過法云安縵去佛學院,早晚在酒店也會聽到寺院隱約傳來的誦經聲。安縵自身設計與周邊相得益彰,大環境形成了和諧的禪意氛圍。
修于心
法云舍位于法云安縵度假村的中央,是所有原始屋舍中的核心建筑,其建筑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經過精心布局,如今是度假村的主要聚會場所。法云安縵經常組織舉辦演奏會、展覽和傳統藝術活動等,內容包括佛教文化、中國藝術、地方文化考察、茶藝、傳統中藥及其他各類主題。例如今夏與杭州佛學院合作舉辦的書畫展,這些全部由僧人書畫的作品被作為裝飾物布置在法云舍的各處,如果有客人想與作者更多交流,度假村亦會做相應的安排。
法云安縵一天中最美的時候便是入夜之后,走在長滿青苔的石板上,聽著夜間的蟲鳴,周圍分外安靜,偶爾有附近寺廟的僧侶從小路上穿行而過,讓人想起了賈島的名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散步結束后返回屋內,如果把通風系統關閉,就只聽得見屋外的雨滴和蟲鳴,這種由自然散發出的禪意更為安撫人心。
和多數酒店及度假村不同,法云安縵的室內燈光偏于昏黃,這亦是刻意為之的結果,柳本由布子解釋說,現代人浮躁的個性使得他們要求過亮的燈光和更快的速度,但或許這也是壓力的來源。對于法云安縵的客人來說,時間和空間在這里都成為了理所當然應該被奢侈享用的東西,占地14公頃的酒店,實際的建筑面積只有8%左右。而時間彷佛在這里慢下來,從早到晚,慢慢消磨,回歸生活的本質。
安縵對于生活的理念亦體現在其家具設計上,來自印尼的設計師加雅·埃伯姆(Jaya Ibrahim)通過對杭州當地文化的深入觀察,結合了本地的審美情趣與現代的舒適性而設計,所有家具都實地生產,保留了榆木和藤編的原色。
清晨和傍晚,客人聆聽到僧人誦念佛經的聲音以及來自寺廟的鐘聲,如果對寺廟的禪修課程有興趣,只需提前一天告知服務員做相應安排。寺院的早課一般從早上五點一刻開始,和僧人一起誦念經文,整個課程持續一個小時十五分鐘,從初見天光到天色全部放亮。即使不是佛教徒,這種虔誠的儀式也能夠幫助參與者在低沉的梵音中整理思緒。
法云安縵被外界認為是中國最有禪意的度假村之一,但柳本由布子表示酒店并不會刻意強調禪修。就像她去買衣服,最不喜歡才認識幾秒鐘的店員推薦衣服一樣。“我覺得只要我們對周圍的大環境,對佛教和禪修本身有了足夠正確的理解,客人懷著不同的需求過來的時候,我們才能盡量滿足他們。”
事實上,不僅僅是法云安縵,包括悅榕集團等其他知名度假村也感受到了這股禪修的潮流,其位于香格里拉的仁安悅榕莊度假村亦是追求禪修人群最愛去的地方之一。悅榕集團中國區負責人何仁樺告訴《環球企業家》,悅榕莊會盡力在環境和服務上幫助客人營造出獲得內心平和的外在條件,而只要做到了這些該有的服務,客人自然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平和的內心,“我發現在悅榕莊住了兩三晚之后的客人,他們的狀態都自然而然放松下來。”
“世人逃暑走若狂,唯有禪師不出房。不是伽藍無酷熱,心自清靜身自涼。”靈隱寺暑期禪修課程通告上的詩句,一語道破了世間眾人的焦躁心緒。柳本由布子也發現,習慣了車子速度的人們已經忘記了走路的速度,酒店服務員步行去給酒店客房送東西,有些客人就會覺得太慢。“但是,真正體驗一步一步走過看到的風景肯定和電瓶車開過去看到的不一樣。”入住禪修酒店,即使不選擇參禪打坐,體會靜下心來的慢生活也別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