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一批供港活雞被證實對H7禽流感病毒呈現陽性反應,這是香港首次在進口活家禽身上驗出H7禽流感病毒。港府迅速作出反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禽流感疫情爆發。不過,這場因供港活雞而引起的禽流感事件至今仍在發酵,香港社會開始反思家禽市場管理的方式。
香港本地首次發現H7病毒
頻發的禽流感案例讓當局感到緊張。1月28日,一批來自廣東佛山順德的供港活雞被驗出帶有H7禽流感病毒,這是香港首次在本地發現這種病毒,過去幾個月確診的H7N9案例,均是市民出行外地時被感染的。
在發現供港活雞帶有H7病毒之后,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隨即宣布長沙灣家禽批發市場(香港唯一的活家禽批發市場)為疫區,并且根據既定程序,關閉全港活禽市場21天,同時捕殺該市場所有的活家禽,總數超過2萬只,另外,港府宣布暫停從內地進口活家禽。這意味著,好吃雞肉的香港人要過一個沒有活雞可吃的春節。
香港政府處理禽流感可謂反應迅速,此舉能夠有效防止禽流感個案爆發成大規模的疫情。不過,這令業界有點措手不及。彼時不少本地雞農正準備前往長沙灣家禽市場提取自己的家禽,不料抵達時市場已經關閉,自己的家禽只能“任人宰割”。
就在宣布“殺雞”的當晚,二十多名憤怒的本地雞農駕駛著滿載一千余只本地家禽的貨車,前往香港禮賓府——香港行政長官的正式官邸抗議,在中途被警方攔截,雞農與警方對峙,在港府允諾商討賠償方案的條件下,雞農們才結束這場鬧劇。
本地雞農抗議港府一刀切
雞農們的抗議,主要是反對港府“一刀切”將本地所有家禽屠殺,有雞農怒斥:“外地雞出事,本地雞陪葬”。
目前,香港平均每日需要消費大約2萬只活雞,當中約有1.3萬只屬于香港本地雞,而約7000只來自內地。有雞農表示,目前香港本地的雞農場已經有足夠能力應付市場的需求。相較于過去,港人消費活雞的數量已大為減少,1997年香港每日消費的活雞數量達到10萬只。
實際上,不只是本地雞農受到損害,內地供港活雞的雞農也損失慘重。在經歷了21日的禁售期之后,香港的活禽市場在2月底重新開放,不過,港府繼續禁止從內地進口活禽四個月。
經營內地供港活雞業務的廣州江豐實業的負責人表示,該公司每月供港活雞1.2萬只,在香港暫停內地供港活雞后,公司損失已經超過10萬元。
“港雞獨市”的情況令香港的雞肉價格上升,甚至出現了本地雞農、批發商以及零售商合謀定價的情況。活家禽批發商商會會長徐名團表示,希望港府縮短暫停從內地進口活雞的期限,否則香港市民要承受較貴的價格。
業界要求分流雞只
捕殺雞只的行動不久,香港立法會通過了一項賠償方案,以每只30元的價格賠償本地雞農的損失,共計1770萬元。
相對于賠償,業界更加渴望的是,建立一個雞只存放地點,將本地雞只與供港活雞進行分流,在各自進行檢疫之后,再分批運至長沙灣活禽批發市場。
而建設存放雞只地點需要時間,目前需要有一個“應急方案”,即恢復內地活雞供應,并將其送往長沙灣活禽市場檢疫,之后,再將本地活雞送入長沙灣市場,避免兩者同時進入市場。
對此,港府回應積極。香港食物及衛生局近期公布,已鎖定在打鼓嶺前政府農場實行“應急方案”,本地家禽在內地供港家禽檢測出禽流感病毒之后會直接送往這個地點。
對于港府的做法,徐名團認為,香港人都希望能吃到衛生安全的活雞,而非與供港活雞對抗,他相信內地管理部門也會總結今次經驗,提高管理水平。
梁振英:是否非吃活雞不可
新年開始的這場活雞“屠殺”,已經是香港過去16年來的第十次因禽流感而“屠殺”活雞的行動了。除了反思管理方式之外,社會亦在反思進食活雞以及冰鮮雞的習慣。
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希望社會能夠反思是否非吃活雞不可。而有營養師則指出,雞肉主要是供應人體蛋白質、脂肪酸以及維他命等,這些元素在經過冰凍之后不會發生質的變化,若是考慮到食物安全,或許冰鮮雞更佳。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專家組組長鐘南山指出,香港總體來說無須停售活雞,而應該加強檢疫制度。他表示,將內地和香港兩地雞分流是其中一個防疫辦法,內地可考慮中央屠宰,然后以“冰鮮雞”的方式運往香港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