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天,阿拉伯世界的新聞都在變得更加糟糕:在外國作戰人員的協助下,基地組織的分支團體正與七支敘利亞本土反對派武裝組織作戰,爭奪敘利亞阿勒頗周邊區域的控制權;伊朗駐黎巴嫩貝魯特的大使館遭到炸彈襲擊;正直的黎巴嫩前財政部長穆罕默德·夏塔哈對真主黨殘暴的戰術提出批評,結果被炸身亡;在伊拉克,一個支持基地組織的團體控制了費盧杰;不斷的爆炸事件也撼動了埃及,軍方目前正在將伊斯蘭派和世俗派的活動人士關進監獄;利比亞則還是一團糟,各派武裝團體打來打去,無止無休。

這到底是怎么了?有人說,這都是因為“權力真空”——美國在中東地區主動退席了。但原因并不只在于我們。中東還存在著巨大的“價值觀真空”。這是一個高度多元化的地區,有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基督徒、德魯茲派,還有各種各樣的部落。數百年來,實行鐵腕統治的殖民大國、君主、獨裁者維持著這塊土地的統一。然而現在,自上而下的控制已經崩潰,但這個多元的地區尚未發展出任何真正自下而上的多元秩序。如果他們能發展出一種具有包容性的寬泛道德觀,或許中東地區的民眾,在沒有高高在上的鐵腕統治的情況下,能夠作為平等的公民共同生活。
要讓阿拉伯世界的覺醒有任何未來,當下最需要的意識形態就是多元主義,然而它得到的傳播卻最少。馬爾萬·馬阿謝爾在他極具參考價值的新書《第二次阿拉伯覺醒和爭取多元主義的戰斗》中提到,如果這一點不改變,阿拉伯世界的起義永遠都不會成功。
當然,奧巴馬總統本可以付出更多的努力。他可以約束伊拉克、埃及、沙特阿拉伯、伊朗或敘利亞的領導者,讓他們不要過于極端。但馬阿謝爾說,阿拉伯世界最終還是需要阿拉伯人自己為他們的政治未來而奮斗。他指出,既然美國在伊拉克派駐了50萬名士兵、消耗了1萬億美元,都沒能在這里的文化土壤中培植出持久的多元主義,那其他外來者就更做不到了。阿拉伯世界內部必須要有這種意愿。為什么有1.5萬名阿拉伯人和穆斯林涌向敘利亞,為了圣戰思想而參戰犧牲,而愿意為構建多元主義參戰犧牲的卻一個都沒有呢?原因只是我們沒有向“好人”提供足夠厲害的武器?
就像馬阿謝爾在一次采訪中說的:“阿拉伯世界發生起義的三年,說明阿拉伯世界舊的政治力量已經破產?!瘪R阿謝爾是約旦前外長,現在擔任華盛頓卡內基基金會副會長。腐朽的世俗派當權者沒能向其治下的年輕人提供興旺發展的機遇,因此誘發了這些起義?,F在,這些當權者深陷在與伊斯蘭派的斗爭中,后者對于提供就業、服務、安全和經濟增長也毫無頭緒。(突尼斯或許是一個例外。)馬阿謝爾說:“只要我們還身處這場零和博弈之中,最終的結果就只能是零。”
馬阿謝爾說,要想取得可持續的進步,多元主義的道德觀就必須滲透到阿拉伯世界的各個層面——思想的多元性、性別機遇的多元性、包容其他宗教的多元性、教育的多元性、面向少數族群的多元性、政黨輪替的政治多元性,以及承認每個人都有權利以不同于集體的方式思考的多元性。
馬阿謝爾說,20世紀的第一次阿拉伯覺醒是一場掙脫殖民強國,尋求獨立的斗爭。這場斗爭并沒有持續發展成爭取民主和多元主義的斗爭。馬阿謝爾堅定地說,這場思想觀念的斗爭必須成為“第二次阿拉伯覺醒”的重點。無論是獨裁者還是伊斯蘭派,都不能推動進步?!岸嘣髁x是我們解決所有問題時都需要的‘操作系統’,只要這個‘操作系統’沒有到位,就無法實現目標。這是一場內部的斗爭,我們不應再期盼著外界的力量能給我們帶來解脫?!钡@需要時間。
這種想法天真嗎?不天真。以為所有問題都事關美國力量的在場與否才是天真的,以為該地區的民眾沒有行動的力量同樣是天真的。這些想法也是錯誤的:伊拉克之所以分崩離析,是因為該國總理馬利基的所作所為像是一個什葉派武裝分子,而不像是伊拉克的曼德拉。阿拉伯世界的青年把未來抓到了自己手中,動機大都出于多元主義的沖動。然而舊的秩序顯然太過頑固,不過這些年輕人的志向并未磨滅,也不會磨滅。
馬阿謝爾寫道:“阿拉伯世界會經歷一段時間的混亂,專橫的力量會試圖用絕對的真理和新的獨裁統治主導這片土地。”但是“這些力量也會消逝,因為到最后,專橫的、威權主義的政治理念并不能滿足人們對更高質量的生活的需求……歷史已經以極強的說服力表明,哪里尊重多樣性,哪里就有繁榮。數十年來,阿拉伯國家的政府一直在向阿拉伯社會灌輸,寬容、對不同觀點的接納,以及批判性思維會破壞國家統一和經濟增長。但與這種觀點恰好相反,歷史經驗證明,社會要想不斷更新,進而蓬勃興旺,除了保證多樣性之外別無他法?!?/p>
馬阿謝爾很快要回到約旦,參與到這場促進多樣性的奮斗中去。他在書的扉頁寫下的獻詞是:“致阿拉伯世界的青年——他們的反叛不是為了反對父母,而是代表父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