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中國本土的英雄主角,美猴王,都不得不在銀幕上跟影響力與日俱增的美國老鼠米奇展開競爭。隨著沃爾特迪斯尼以及其他一些制片公司嘗試打入中國市場,又有一座新的迪斯尼主題公園在上海落成,這只老鼠的地位看上去相當強大。但是猴子手里還有很多牌。
中國如今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中國擁有日漸繁榮的本土電影工業,源源不斷地制作著歷史巨片和浪漫喜劇,但是外國大片才是賺了大錢的贏家。盡管大多數電影一上映立馬就會有網絡或DVD盜版,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卻越來越愿意走進影院去消費。據美國電影協會的統計,2011年的中國電影票房增長幅度超過30%,達到20億美元以上。五年之內,中國電影銀幕數量實現翻番,達到將近11000面——這一數據也僅次于美國。中國的票房收入將在2020年超過美國。
然而,中國不會讓好萊塢滿足其全部要求。迄今每年只有20部外國電影獲準在中國影院上映。2012年2月,限額增加到34部——前提是,增加的這14部必須得是3D或是大畫幅格式的。

因此,為了保證所產影片能夠在中國上映,美國的制片廠在嘗試另一種策略:尋找中國合作方。合拍片如今還沒被歸類為進口片,所以也就規避了每年34部的限額。他們也更有希望順利獲得發行。
合拍片已經頗有幾部。沃爾特迪斯尼與北京的DMG娛樂合作推出了由小羅伯特·唐尼主演的《鋼鐵俠3》。詹姆斯·卡梅隆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決定與中國片商合作拍攝《阿凡達》的續集。《阿凡達》曾經創下中國電影票房新高。中國觀眾同樣對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充滿熱愛:該片新的3D版本上映兩周就斬獲1.05億美元票房,是同期北美票房收入的兩倍。但是,好萊塢與中國的交易也沾染上了腐敗的污點。2012年4月24日,路透社報道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經就美國制片商向中國政府官員行賄一事展開調查。
中國在其他方面也存在困難。從語言障礙到演員高昂的片酬(其中特定比例的演員必須是中國人),制片商必須做出調整并避免冒犯中國,即便他們的電影不采用合作制片模式。2010年,《赤色黎明》的翻拍版,就在后期制作中把入侵者從中國換成了朝鮮軍隊。
但要想拍出中國和西方觀眾都想看的電影卻不那么容易。2010年重拍的《功夫夢》將日本空手道換成了中國功夫,可這部電影在中國反響一般,觀眾們對片中刻畫的好斗的中國人形象不怎么感冒。那么,為了獲得中國政府許可而作出的妥協,會對面向美國市場制作的合拍片的品質造成什么影響呢?
丹·密茨(Dan Mintz)是位于北京的DMG娛樂傳媒集團的執行官以及《鋼鐵俠3》的聯合出品人。在他的描述中,中國既是好萊塢的救星也是其最糟的噩夢。合拍片并不一定要在中國境內拍攝。關鍵在于中方出品人會投入資金。但是合拍片在劇本和后期制作階段都會受到審查機構的嚴格審查。影片必須順應審查,否則就會有無法上映的危險。對于票房收入占據影片總收入90%以上的商業模式(在美國大概是30%左右)而言,無法上映就意味著自殺。
官方說法表明,羽翼未豐的國內市場需要在美國進口片的沖擊中獲得保護,這種保護至少要持續到國內市場成長到足夠強大。上海電影集團重拍的3D版動畫片《大鬧天宮》于2012年1月上映,這部以美猴王為主角的影片只收到800萬美元的票房。夢工廠出品的動畫片《功夫熊貓2》的票房則超過9000萬美元。老鼠在商業上或許很強大,但是猴子上面有人。而且,就目前情況來看,后者會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