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大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主要就是要提高他們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的口語交際能力。加強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研究、開發與實踐是提高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對英語口語五種教學模式的概念、操作步驟、理論依據、教學目標及其優缺點作初步研究和評價,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英語口語教學模式下的實用的口語訓練方法。
【關鍵詞】大學英語口語 教學模式 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045-02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世界一體化進程的推進,英語口語交流活動日益增加,注重學生口語交流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是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從某種意義上說,提高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主要途徑在于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的改變以及教學理念的更新。在實際教學中,筆者以聽說領先,把知識傳授型課堂變為交際型,改革考試模式,增加口語測試。
一 口語教學模式概述
教學模式的研究其核心是用系統、結構和功能等觀點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論的或實踐的基礎,從而形成一種系統化和多樣化相統一的教學模式體系。理論界對教學模式的理解有多種認識。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是,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轉化形式,它是用于設計課題、選擇教材、揭示教師活動的基本框架。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將“模式”一詞引入教學理論中,是想以此來說明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表現教學過程的程序性的策略體系。它是指依據教學思想和教學規律而形成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比較穩固的教學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體系,包括教學過程中諸要素的組合方式、教學程序及其相應的策略。教學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教學思想或理論,這是教學模式賴以形成的基礎。(2)教學目標,指教學模式設定的預期目標,是教學模式中的核心要素。(3)操作程序,指具體完成教學任務的步驟。(4)師生角色,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5)教學策略,指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采用的教和學的方式、方法和措施。(6)教學評價,指對教學對象學習成效的評價。
二 英語口語教學模式評析
1.PPP口語教學模式
PPP是指Presentation(呈現),Practice(練習),Production(運用)。在呈現階段,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機會使用新呈現的語言。它的目的有兩個:(1)確立形式、意義和功能;(2)導入話題,激活背景知識,為訓練做準備。呈現的內容是語法、結構、功能、交際技巧等。呈現的方式有很多,有語言呈現,學習典型的句型和對話,還有老師的解釋、舉例、示范以及角色表演等活動。練習階段多為控制性和半控制性的活動,教師給學生提供機會訓練所呈現的結構和功能。常見的活動有句型練習,重復和模仿對話、找朋友、看圖說話等。在運用階段,學生不再就展示內容進行控制練習,而是運用所訓練的技能自由交際,將所學內容和學過的內容融合一起,并把它運用到新的語境之中,解決新的問題。常見的口語活動是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訪談、辯論等。
2.UPA口語教學模式
UPA指Understanding(理解),Practice(練習),Acting(表演)。在理解階段,首先要播放對話2~3遍,然后讓學生根據錄音內容回答問題。接下來讓學生看對話,驗證聽力理解效果,并對對話重點和難點部分做簡要解釋。在練習階段:讓學生熟悉對話之后做角色對話練習。在表演階段,讓學生在課堂做非創造性情景會話表演。這種教學模式體現了經驗主義和行為主義理論觀。其教學目標是掌握現有口語材料并能進行復述式角色對話。其操作程序是理解——操練——表達。從師生地位來看,它屬于主導與主體關系。在教學策略上,它采用了聽說模仿、讀背課文、模擬對話的方式。在能力評價方面,能完成課文角色對話,口語清楚流利程度、表達錯誤較少,視為達到訓練標準。該模式重視口語句子的反復聽說模仿,以便形成英語思維習慣,對提高口語表達流利性有較好的效果,適合語言基礎和口語能力較差的學習者。
3.UPP口語教學模式
UPP指Understanding(理解),Practice(練習),Production(表達)。教學重點主要放在語言材料的學習和操練上。在理解階段:教師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然后做問答練習。再讓學生看課文,并對課文的某些難點做出解釋。在練習階段,主要有以下幾種練習形式:(1)跟述練習:學生以兩人為一組,一個讀課文,另一個聽并重復原文句子。(2)復述練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用自己的話轉述課文對話內容。(3)翻譯練習:一個學生把課文對話翻譯成漢語,另一位學生將其譯成英語。(4)角色對話:學生分別擔任原文對話角色進行復用式對話。在表達階段,教師給學生提供與課文大致相似的會話情景,要求學生兩兩或組組做情景會話練習。待學生基本完成情景會話后再在課堂做會話表演。
4.PTP 口語教學模式
PTP指Pre-task(前任務),Task(任務),Practice(練習)。這種模式是基于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teaching)模式而建構的。任務型教學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務”為核心組織教學,以任務的完成為教學目標。在前任務階段:教師提出單元學習的目標或任務,再學習完成任務所需的表達方式。在完成任務階段,學生結對或以小組方式完成口語交際任務。每個學生可以自由表達思想,不苛求語言形式的準確,注重意義的可理解性和連貫性。教師只監督并了解學生的活動情況。學生完成任務后,讓學生在課堂進行情景會話表演。在練習階段:教師歸納課文中的重點功能表達用語,讓學生做鞏固性口語練習。這種模式是以社會語言學和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為基礎。把掌握課文內容表達用語,能運用所學語言材料完成交際任務作為教學目標。
5.WTC模式
WTC指Warming up(熱身),Theme Discussion (主題討論),Communicative Task(交際任務)。教師安排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課堂活動主要集中課文主題內容(如surfing the Internet,finding a job)的討論,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和課文主題相關的口語交際活動。其教學步驟是教師首先提出和主題相關的話題,讓學生發表意見和看法,為進入主題討論做“熱身”準備。首先,進入主題討論:教師陳述課文主題內容和個人的看法,其次,讓學生就課文主題展開小組討論。再次,教師提出和課文主題相關的交際任務,讓學生做結對、小組討論或辯論。最后,學生完成交際任務后,讓部分學生在課堂發言或進行辯論。之后教師再作點評。
三 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有效實踐途徑
1.要訓練正確的語音語調,提高流利程度,培養英語語感
從音標發音開始練習,讀準英語26個字母和48個音素的發音,正確掌握每個音節的發音對初學者將來能否準確發音、有效地進行口語表達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練習時要模仿原聲,有條件的還可以錄下自己的發音,和原聲帶進行比較,這樣較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英語語音是口語的物質基礎,只有學好英語語音,才能聽懂對方在說什么,也才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從而保障交流的暢通。學好英語語音,第一步就是要掌握單個音素的正確發音,第二步是要教會學生在句子當中單詞之間的連讀、不完全爆破、同化、強讀和弱化的語調。
2.背誦單詞,積累詞匯
讓學生背誦與模仿,大量地閱讀單詞,積累詞匯,在此基礎上閱讀句子,背誦一些英語常用句型和表達方式。在實際生活中,在不同的情景和場合,對不同的對象表達某一意念時使用的習慣用語并不太多,這些用語大多具有固定的句型,往往不能用漢譯英的方式直譯過來。一個對口語句型熟練的人,只要掌握了相當的常用單詞和短語就能較自由地表達思想。教師在上課時,要實行模塊教學,把語言語法知識和口語交際句型分開,讓學生知道哪些是適于練口語的句型,然后讓學生在早晨去大聲朗讀,養成早讀的習慣。僅靠課堂上有限的口語訓練是不夠的,英語早讀是課堂口語教學的延續和補充,英語老師要充分利用并堅持不懈。
3.課前5分鐘口語展示
在講課之前,老師可以讓學生用英語自由發表自己的思想,內容不限,以組為單位輪流發言。一節課用5分鐘的時間,也就給予五個學生練習口語的機會。由于我教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特別是聽說的能力,學生都不愿開口說英語。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尤為重要,要讓學生逐漸養成大膽開口說英語的良好習慣。由于實行了這種教學活動,校園里經常可以看到學生朗讀英語的身影,課堂上學生發言踴躍,參加各種英語活動的學生也逐步增加。
4.轉變教學理念
首先要把知識課堂轉變為使用語言交流交際的課堂。給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英語口語表達要突出真實性。傳統的英語口語教學所暴露的突出問題是“人造英語”(Artificial English)。最明顯的例證是發問者在沒有提問之前就知道了答案。然而,日常交談中需要的是建立“信息溝”(Information gap),才能保證會話順暢完成。所以,教師要盡可能確保用“真實英語”(Authentic English)溝通。其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配備有計算機課堂的英語教室,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制作多媒體電子課件,包含有多媒體網絡電視、相關視頻和音頻材料,結合課本、光盤、網絡學習資源構成立體化口語教學系統。打破教學時空的界限,拓寬教學內容。
5.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
強調掌握英語語言這門知識,尤其是英語口語,最根本的方法是要了解它所承載的文化及反映的社會背景,包括英美等國的地理概況、政體經濟、歷史文學、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教育體制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識。通過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和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并且肯定語言與文化的不可分割性,才能使今天的大學生做到從內心去認識它、學習它,進而達到學習與交際融為一體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潘月明、郭秀芝.地方大學外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學刊,2009(1)
[2]束定芳、陳素燕.寧波諾丁漢大學英語教學的成功經驗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發[J].外語界,2009(6)
[3]屠蓓.英語語音[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4]Hedge 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