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讀是英語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運用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教學法,更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筆者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突出訓練英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式學習、模仿式寫作和評價式研究,使教材中的課文變為討論、寫作、研究的話題和模仿的樣本,使英語學習擺脫語言知識積累的傳統模式,讓學生通過英語課堂教學,不僅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基于工作過程 任務教學法 精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048-02
英語專業課程實踐改革要“以就業為導向”,將教書、育人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從實用英語的課程體系著手進行教學改革。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編制教學計劃、安排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開發第二課堂,夯實基礎,強調技能,抓實踐實訓等,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
一 課程定位與教學目標
精讀是英語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本課程的開設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為各專業學生就業、創業服務。
在教學目標上,由注重知識獲得向注重知識運用轉變。結合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規定,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從而能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務資料,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課堂教學不再以課文講解和語言知識為重點,而是突出訓練英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式學習、模仿式寫作和評價式研究,使教材中的課文變為討論、寫作、研究的話題和模仿的樣本,使英語學習擺脫語言知識積累的傳統模式,讓學生通過英語課堂教學不僅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教學內容
筆者在實踐中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科學規劃各知識模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順序。在原有教材內容基礎上進行調整,并在教學過程中修訂實訓項目(見附表)。
三 教學活動設計與教學方法應用
實踐教學活動分為課堂實踐活動和課后實踐活動。
課堂實踐活動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有效地訓練了學
生的英語聽說、閱讀、翻譯、寫作等各種技能,培養了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以及對應用文獻的閱讀與模擬套寫,“學”與“用”緊密結合,以應用為主導的教學法貫穿始終,充分體現培養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的教學方向與目標。注重教會學生如何為滿足自身交際需要,來提高交際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實踐目標。它既能開發學生運用語言的潛力,又能激發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活力。另外,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側重增加商貿英語知識。通過展開一系列融入任務性和主題性教學思想的課堂活動,結合多媒體軟件和網絡資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需遵循以目標需求帶動學習的原則,注重了目標設計的合理性,明確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真正做到了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答疑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真貫徹“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聽、說、讀、寫、譯并重”和“邊學邊用、學用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克服忽視聽說技能訓練的弱點,加大了實際聽說交際技能的訓練,把培養實用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本課程的重要任務;加強了對應用文閱讀寫作能力的培養,滿足學生畢業后實際的涉外需要。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把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密切聯系起來,探索了一條“以人為本”的靈活多樣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教學方法如下:
1.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
大學體驗英語課程知識點眾多,如果按照知識體系學習,學生往往不能將所學知識串聯起來完成實際交際。為此,我們精心選擇了能涵蓋課程知識點,且是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的案例,引入到教學中,隨著某一主題的逐步深入,學生不僅學到了語言知識,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語言技能的把握,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問題引導式教學方法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每個主題的開始都安排了相應的情境預設,在這些預設中通過實際應對和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獲得對新知識的感性認識,對后續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3.討論式教學方法
為了體現語言的多樣性、靈活性,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對于同一情境的不同應答,選擇適當內容,采取討論式教學,集思廣益,暢所欲言,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4.分組合作式教學方法
為確保參與度及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語言實踐,運用此教學方法。對于較大型的交際任務,4~5人分為一組,分工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接受任務后,每組指定一名組長,帶領全組學生分析情境要求,進行分工合作完成任務。各組學生進行講解,全體學生進行測評,最后老師進行點評。
5.網絡自主學習指導法
教學大綱、課程標準、電子教材、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習題解答、在線測試、課程錄像等內容全部上網,通過網絡化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在課外自主學習,隨時學習。充分利用了網絡輔助教學手段。通過這些教學方法的運用,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程度,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6.課外輔導教學
為強化課堂教學內容,我們加強第二課堂教學,利用英語文化節活動組織英語演講比賽、趣味活動等,這些活動更新了教學理念,是開創英語教學新局面的一個支撐點,又能較好地帶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運用英語,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
課后實踐活動根據每單元的話題指導學生利用網絡、紙質等資源以及學校和社會資源進行課外調研,并在每單元結束時安排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各種形式的匯報調研,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以提高,并學會合作式、探究性學習,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第二課堂教學舉辦專題講座,觀看原版電影,組織各種形式的英語競賽,開展自由論壇,排演英語短劇等,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這些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為學院營造了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整體文化和信息素養。將網絡化的學習、網絡化的教學,網絡化的作業和考試、網絡化的學科資源等各模塊完整地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為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應用的老師提供了一個實用、高效的網絡環境。
四 成績評定
成績組成:本課程采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并注重過程考核,學生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占80%,期末成績占20%。
考核方法:平時成績的構成包括課堂內考核、課外活動考核等組成,由教師結合學生互評、自評的基礎上打分,期末采用終結性測試卷形式,以教師評價為主。
通過上述考核,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實踐技能、文字及口頭表達能力、學習態度等進行較全面的評價。
五 結束語
通過一個學期的探索與實踐,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課堂參與意識有所增強,課后互動學習的氛圍也更濃厚了。當他們自信地參加模擬英語求職面試時,筆者看到了基于工作過程教學設計體現的成果,今后還將繼續探索更加符合學生水平和社會需求的教學實踐方法。
附表 實訓項目
實訓項目(場景設置)教學內容(課文主題)實用聽說實用閱
讀技巧實用
寫作
在國外上大學注冊登記校園生活打招呼、注冊目標
閱讀登記表
和名片
向同事咨詢如何進入公司的內網;寫道歉信網絡學習討論室、尋求幫助進行
預測道歉信
寫明信片給外國客戶,描述公司年度晚會的情況休閑生活晚會、音樂會突出
重點明信片
向外國朋友推銷一種在華工作醫療保險獨立工作銷售人員工作、輔導員工作回顧與
回憶銀行賬
戶表
向外國同事咨詢相關產品內容,在網上下訂單信息資源分享信息、
網吧識別
話題訂單表
為外國總裁制定來華視察的日程安排志愿工作志愿工作、
擔任志愿者找出中
心思想日程
安排
寫一份講座通知:外國友人將介紹學習策略學習策略咨詢外國教師、咨詢外國朋友主要支
撐信息通知
寫一份邀請函:請外國友人參加婚禮友誼
與愛情交朋友、
參加婚禮次要支
撐信息邀請
參考文獻
[1]高安芹、牟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高專課程改革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09(18)
[2]丁琦、汪德宏.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職教論壇,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