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對他們日后的就業有著很大的影響,面對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學生的砝碼越多,機會就越多。同時,企業對于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此,提高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社會需求 高職院校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061-01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出現的各種變化,對于應用型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面臨新的經濟形勢,很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同時,也有很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找不到合適的專業人才,這是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的人才需求出現了嚴重脫節導致的現象。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也是如此,因此,為了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面臨著改革和發展的新挑戰。
一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
1.學生的基礎較差,缺乏學習的興趣
高職院校的生源不同于本科院校,它具有自身的獨特之處,一方面是普通的高中畢業生,雖然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但普遍都較薄弱。另一方面,由中專和技校升上來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由于高職院校生源水平的參差不齊,基礎普遍較差的原因,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沒有信心。大多數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抱著“不掛科就行”的態度,他們學習英語的目的只是為了通過英語等級的測試,以便順利拿到畢業證。因此,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忽略了聽、說、讀、寫的練習,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2.教學與人才培養目標嚴重脫節
在高職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材不能緊靠學生的所學專業,不能緊貼學生在未來實際工作中的英語需求,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沒有學習的原動力。教材是老師向學生傳播知識的重要工具之一,但現用的教材與人才培養的目標存在很大的脫節。現高職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內容單一,大多數是從雜志上摘取的段落,與學生所學專業聯系較少,從而使得學生忽略了英語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另外,對于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評價,大多數院校采用全國高等院校英語應用能力等級考試這一評價標準。很多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通過等級考試和期末考試,抱有一定的目的性,為了考取證書才進行英語學習,而忽略了英語在實際交流中的重要性和工作中實際能力的培養。同時,高職英語教學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只是將英語學習片面地當作詞匯和語法的學習,而忽略了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無法將英語教學與學生的專業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脫離了教學的原始目標。
二 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措施
1.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
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取得英語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素。首先,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應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嚴謹的教學態度以及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其次,教師隊伍的建設必須要專業化,根據英語的課程安排將教師分為詞匯、閱讀、聽說方面的專業教學組。同時,將每一個教師安排在相近的專業進行教學,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和培訓,提高英語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2.編制合理的英語教材
教材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教學成功的保障。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因此,所選教材應以語言應用和交際為主,提升與學生所學專業的相關度,正確地引導學生掌握專業的英語詞匯和專業的術語。同時,教材要涉及口語和聽力的練習,將學生的聽力和口語練習與工作需求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在教材編輯的過程中,要采取相關專業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將英語教學和日后工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高教學的實用性。
3.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和考核方法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定的任務來實現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參與教學的活動中提高英語技能。此外,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老師可以在課堂模擬職場的情景,讓學生扮演角色,以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崗位的需求。在教學的評估中,除了通過考試外,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將一些專業性的內容納入到考試范圍內。
總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應體現出其自身的特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為原則。面對新的社會形勢,高職院校要克服自身的不足之處,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向前進、曹佩升.高職英語需求狀況及教學體系改革與發展研究[J].中國外語,2009(2)
[2]王愛霞.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探討[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