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體幾何學作為幾何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地位,被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諸多領域,有著十分廣闊的應用空間。本文主要針對立體幾何空間關系的規律性進行研究和探討,并對其進行了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立體幾何 空間關系 規律性 探討
【中圖分類號】O1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066-01
一 引言
立體幾何作為幾何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平面幾何的后續課程,主要研究三維立體空間中的點、線、面以及各種三維幾何體之間的空間關系,對我們實際生活中的諸多領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滲入到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在實際生活中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在對立體幾何空間關系進行研究時,要注意對其規律性的探討,本文主要針對立體幾何空間關系的規律性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并進行了簡要的闡述。
二 立體幾何空間關系的規律性
1.立體幾何中的部分公理
在研究探討立體幾何空間關系的規律性之前,我們先了解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公理,以便于進一步研究探討。
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上的兩點都在一個平面內,那么這條直線上的所有點都在這個平面內。
公理2:經過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公理3: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么它們有且僅有一條經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2.立體幾何中的點線關系
在立體幾何中,點線關系比較簡單,通常可以分為兩種,點在直線上以及點在直線外兩種。另外,在立體幾何中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定理依然適用。
3.立體幾何中的點面關系
除了點線關系外,立體幾何中還有點面間的關系,可以分為兩種,即點在平面上與點在平面外。
4.立體幾何中的線線關系
立體幾何中的線線關系比較復雜,分為共面與異面兩種。共面指有一個平面可以同時包含這兩條直線,異面指不存在一個平面可以同時包含這兩條直線。
第一,立體幾何中共面直線的關系。在立體幾何中,共面直線間的關系與平面幾何中的直線與直線間的關系完全相同,可以分為平行與相交兩種,平行指兩條直線沒有交點,而相交是兩條直線存在交點。而垂直是共面直線相交的一個特殊狀態,即在共面的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成90度角。
第二,立體幾何中異面直線的關系。當兩條空間直線無法用同一個平面同時包含時,二者即為空間異面直線。當空間中的兩條直線為異面直線時,我們又定義了異面直線所成的角這個定義,過空間中任意一點做兩條異面直線a和b的平行線a' 與b',a' 與b' 所成的銳角或直角叫做異面直線a和b所成的角。
當空間中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為直角時,兩條異面直線成異面垂直關系。
5.立體幾何中的線面關系
在立體幾何中,直線與平面的關系較為復雜,根據不同的位置關系分為直線在平面內、與平面平行以及與平面相交三種情況。當平面可以完全包含直線時,我們稱直線在平面內;當直線與平面沒有任何交點時,我們稱直線與平面平行;當直線與平面存在交點時,我們稱直線與平面相交。
第一,立體幾何中直線與平面平行關系。在立體幾何中,當直線與平面平行時,引入了直線到平面的距離這個概念,在直線a上任意取一點A,過點A做平面α的垂線,交平面α于點B,線段AB的長度就是直線a到平面α的距離。
第二,立體幾何中直線與平面相交關系。在立體幾何中,當直線與平面相交時,引入直線與平面的夾角的概念,過直線a上一點A做平面α的垂線,交平面α于點B,過點B以及直線a與平面α的交點O做一條直線b,直線a與直線b所成的銳角或直角稱為直線與平面的夾角。當直線與平面的夾角為直角時,直線與平面內任意一條直線都成垂直或異面垂直關系。
6.立體幾何中平面與平面的關系
立體幾何的空間關系還有平面與平面間的關系,分為平行與相交兩種。當平面與平面不存在交點時,我們稱兩個平面平行;當平面與平面存在交點時,我們稱兩個平面相交。
第一,立體幾何中平面與平面平行關系。當空間中兩個平面平行時,兩個平面中各取任意一條直線,二者都沒有交點,成平行或異面直線關系。當兩個平面平行時,引入了平面間的距離這個概念,平面α內任取一點A做平面β的垂線,并交平面β于點B,線段AB的長度就為平面與平面間的距離。
第二,立體幾何中平面與平面相交關系。當空間中的兩個平面相交時,引入了兩平面的夾角這個概念,在兩個平面交線上任取一點A,分別在兩個平面α、β內作交線的垂線a、b,則直線a、b所成的銳角或直角就為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當平面與平面成直角時,我們稱其中任意一個平面垂直于另一個平面,并且在任意一個平面中作交線的垂線,均垂直于另一個平面。
三 結束語
立體幾何作為幾何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難度比平面幾何學習有所加大,立體幾何的空間關系較為復雜,本文主要針對立體幾何空間關系的規律性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參考文獻
[1]吳麗娟等.對新課標下高中立體幾何教學的認識[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8(9)
[2]崔秋珍.基于空間解析幾何方法的立體幾何問題解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