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教育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進行創新教學,用新鮮的東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創新教育對教師的要求很多也很高,筆者重點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教學方法要求新穎、要具備創新素質、教育思想具有超前性。
【關鍵詞】創新教育 教學方法 教學思想 超前性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068-01
創新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是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需求,是21世紀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過后天有目的的培養才能獲得。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起著主導作用,要培養出創新型人才,沒有創新教育思想的教師是很難勝任的,所以在創新教育中,教師必須率先垂范,在教學過程中要銳意開拓,不拘傳統,用民主的教學風格和靈活的創新方法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目的,那么創新教育對教師有哪些要求呢?本人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一 教學方法要新穎
創新教育是新時代的教育,它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進行創新性教學,教學方法要創新、教學內容要創新、教學形式要創新,只有新鮮的東西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在課堂活動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教學過程中由教者變成導者,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課堂從單調、呆板、僵化的形式變為教學內容豐富、課堂氣氛活躍的愉快學習形式。例如:利用多媒體的畫面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改變了簡單枯燥的語言教學方法,還加大了課堂教學容量和操作密度,讓學生自始至終都有一種強烈的學習興趣和積極參與的愿望,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采用一些啟發式教學、開放型教學、多媒體教學,盡量以新穎的東西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敢疑、善疑,從而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激起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頭腦中形成創新意識。
二 要具備創新素質
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下一代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進步和發展,所以教師首先要具備創新素質,只有具備了這種素質,才能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下一代,否則只是空話或廢話,因為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更多的是與教師的創新素質緊密相連,具有創新思想的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拘泥于自己所教學科地小圈子,往往善于跨學科地綜合知識、嫁接知識,從中聯系現實,設計有價值的能力型的問題情景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完善自己,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成為創新型的有用人才。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決定了他們能比較快地接受新事物,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思維習慣,積極培育現代教育所需要的思維品質,以形成與新時代教育相適應的思維方式。當務之急,教師要摒棄守舊思想,樹立新觀念,增強創新能力,在教育中正確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學,具體做法:首先要學習鄧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論和江澤民同志提出的教育要創新的思想,并用“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裝自己,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生觀、質量觀、世界觀,破除應試教育的束縛,增強培養創新人才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其次,教師要認真自覺地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并不斷更新知識,克服以書教人,做到以師教人,掌握教學規律,創新教法,駕馭教材,加大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只有教師知識淵博、視野開闊、教法靈活,才能掌握創新教育的主動權,教學才會得心應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位教師都應把自己的工作與新時代的需求聯系起來,奮發努力,爭取做新世紀合格的有創新能力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三 教育思想具有超前性
教育從整體上講是為未來培養人,所以實施教育必須具有超前的思想和眼光,教師的工作要求必須在學識、思想、思維、視野、修養等方面都優于學生,要預知未來需要什么,這種超前意識促使教師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適應時代的要求,所以教師應是一個能預知未來社會發展的學者,為未來的社會培養新人,具體做法:(1)端正教育思想,樹立教育為未來社會服務的超前意識;(2)教學內容需更新,必須適應當前或未來時代的要求;(3)教學方法要創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4)形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不能僅滿足于當前的需要,要看到時代發展的動向;(5)具備開拓進取的品質,在挫折困難面前堅忍不拔、沉著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