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備課是講課的基礎,集體備課是新課程背景下為了提高備課質量而產生的一種重要的備課形式,是教師之間互相交流新課改信息、探討教學方法、切磋教學藝術的一項重要措施。富有實效的教師集體備課,可以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培養教師的合作、探究精神,促進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語文 集體備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075-03
一 集體備課的重要性
1.集體備課是踐行新課標理念的有效途徑
傳統的教學是一種封閉的、單向的、片面的教學。傳統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合格的勞動者,所以傳統的教學就以知識為本位,也以教師為本位,上課就是執行教案的過程,教案設定的任務完成了,教學目標就達到了。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新課標要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有個性的發展的人,高中語文新課程的目標,更多地強調學生感性知識的積累、學習的過程性以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語文教學也就必須改變過去以知識為本位、以教師為本位、以教案為本位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備課應該有所改變。因此,在實施新課標的大背景下,高中語文的備課方式也要把握這一方向,與時俱進。集體備課,體現了“合作、探究、創新”和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了教學相長,能更好地落實課改要求。
2.集體備課是提高教師教研水平的有效方法
由于教師的知識功底、學科專長、教學年限和教學經驗各有不同,從而導致教學水平的差異。如果只靠教師個體的單兵作戰,僅靠教師個體的能力打拼,將難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教學要求。因而教師有必要團結協作,開展集體備課,充分發揮備課組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通過同科教師的積極討論,可以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發,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如我校教師有從縣城選調的優秀教師,有從鄉鎮考調來的教師,也有來自全國各師范大學的新教師。我們的專業知識水平、教學理念、方法經驗等不同,我們只有團結協作,開展集體備課,充分發揮備課組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通過教師之間的相互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發,共同進步,使集體備課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群體優勢,從而達到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3.集體備課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集體備課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集體備課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集體備課能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共同提高。可以引發老師們智慧的碰撞,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可以彌補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例如,我校2011級語文組,在2013年春季學期(高二下學期)所開展的集體備課,主要針對本學期的語文學業水平考試,組織了針對性強、實用性強的復習備考方面的集體備課。本組所有教師積極參與備課,中心發言人認真準備發言資料,其他教師主動參與討論,最終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備課方案供大家使用。結果是2011級兩千多名學生全體通過了本次學業水平考試,創造了我校學生語文學業水平考試過關率百分之百的新紀錄。
事實證明,集體備課與一人獨自備課相比,對教材把握會更加透徹,對學情的分析會更加細致。因此,集體備課的教案會更切合學生的實際要求,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 語文教師集體備課應備什么
語文教師明確語文集體備課的重要性后,就要進一步分析備課內容,才能達到集體備課的目的,使學生更感興趣,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獲取最大的信息量。
1.備課標
備課首先要明確課程標準的要求,集體備課一定要有“課標意識”。學校教育只有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才能完成教學任務和達到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減少教學的隨意性,使高中語文教育課程改革沿著既定的方向前進。
所謂課程標準,就是教學的標準,教學的依據。標準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準確把握教材的訓練要求,教學就可能出現盲目性。吃透課標,才能抓住教學目標,抓準教材訓練點,抓準情感目標的滲透點,才能根據目標對教材進行處理、加工、設計,才能把語文課教得有效,才能把課講實、講活。
新世紀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應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
2.備教材
教材是課程標準精神的體現,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學過程的支架。因此,集體備課要研讀教材。教師要把教材弄懂、弄熟、弄透。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談到優秀教師備課時認為,教師備課,要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他說:“教學上這法那法,研讀不透教材就是沒法。”作為教師,要想備好課,要想課堂實現高效益,必須在教材研究上下功夫。只有把教材研讀透徹,課堂上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學生才能在課堂上獲得知識、方法和能力。只有教師真正讀透教材,才能找到處理教材的入口,才能抓住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如果教師自己如我校語文老師的備后反思,一是對前一周全組教學工作的總體回顧和反思,肯定成功的策略,找出不理想的環節;二是在討論中、在聽取其他老師的發言中、在互相聽課的過程中,在自己的教學體驗中,反思自己對語文新課程的理解、自己對教學目標的把握、對重難點的突破、對已經實施的和計劃采用的教學策略等進行反思,在這一系列的比較、思考、判斷和調整中獲取進步。
綜上所述,集體備課是新課標藝苑中的一朵奇葩,是大面積地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提高高中語文教師群體水平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集體備課體現了“合作、探究、創新”和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了教學相長,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改要求。高中語文集體備課意義重大,我們應持之以恒地做好這項工作。
參考文獻
[1]侯全民.集體備課應遵循的原則[J].教書育人,2001(15)
[2]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李翠蘭.單元集體備課是貫徹實施新課程標準的有效途徑[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3(3)
[4]倪文錦.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