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方式的弊端日益凸顯,用發展性評價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勢在必行。筆者從發展性評價的理論基礎和其自身特點進行闡述,力求全面認識發展性評價觀。
【關鍵詞】發展性評價 建構主義 多元智能 教育領域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077-02
一 研究的緣起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清晨,河北省某小學一年級學生亮亮(化名)在吃過早飯后對媽媽說,“我不想上學了?!奔依锶祟D時陷入恐慌,亮亮一直以來都是乖孩子,年紀小小的怎么突然不想上學了?這可不得了!在媽媽的細問之下,亮亮才吞吞吐吐地說,他在課堂做語文練習時,寫字的速度慢,老師當著全班同學說他寫字比烏龜爬得還慢,同學們都笑了,亮亮哭了,他覺得自己很笨,什么也學不好,不想上學了。
這也許只是一個個案,但是很多女生覺得自己天生學不好理科,很多男生覺得自己天生文科就不好,這是常態的認知,而這種認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上學期間老師有意無意的“暗示”造成的。在學習過程中,有些老師會在平時與學生的溝通中告知學生這樣一個觀念:女生在學習理科知識方面不如男生,男生在學習文科知識方面不如女生。致使很多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的女生無緣發展自己的優勢,很多文字素養很好的男生放棄了自己的文學夢想。這也許是很多人都親身經歷過的事情。這些片面化的評價,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發展。
中國從古代的科舉制度到當代的高考制度,一直以來,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側重呆板、單一、功利化、死板的評價方式,不注重被評價主體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只注重對評價者的甄別、選拔功能,而忽視了教育評價的診斷、改革、激勵、促進功能,這不利于學生潛能的發展。為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對學生多元化的智能給予充分的肯定,讓學生明確自身的優點和特長,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和定位,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育中對學生的成長運用發展性評價。
二 發展性評價的界定
那么,什么是發展性評價呢?發展性評價是教育評價的一種。評價是泛指根據一定的觀念和標準衡量、判斷人物或事物的價值。教學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教學效果或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進行系統的調查,在獲取足夠的定性與定量資料的基礎上,作出價值分析和價值判斷,是一種以目標為主要依據的價值判斷。發展性評價是以充分發揮評價對學生學習發展的促進作用為根本出發點,以融合教學與評價為基礎和核心,以教師運用評價工具不斷開展行動研究和反思,從而以改進其教學和課程設計為中介或途徑,并最終促進學生、教師、教學以及課程四方面共同發展的評價。發展性評價與平時經常提到的診斷性評價、階段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課程評價、教學評價有著密切的聯系,但也有著本質的區別。在一定條件下,與其他評價方式在內涵上存在一定的交叉,不可把發展性評價絕對化。
三 發展性評價的理論基礎
1.“八年研究”的評價觀
20世紀30年代美國進步主義教育聯盟開展的“八年研究”,其中以泰勒為首的組織提出了系列的教育測評方法,在這些測評中,提出一個理念,即教育評價不應只注重學生的成績,還應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在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同時,反思教學過程,從而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學與學習的效率與水平。這些理念已蘊含著發展性評價的思想了。
2.建構主義的評價觀
建構主義教育思潮的創始人——瑞士當代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和哲學家皮亞杰,強調學習是一個學習者主動對知識進行“同化”和“順應”“平衡”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的內因對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他非常重視對兒童評價的發展水平評價,他反對傳統的考試制度,認為考試制度扼殺了學生認識自己潛能的能力。他更注重對學生內部邏輯思維過程的評價和認識。
3.多元智能理論下的評價觀
多元智能理論,強調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不是單一的,應用全面的視角來看一個人,把人看作是一個整體,發現多方面的能力,進而促進發展。人的智能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現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在對人進行評價時,也要采取多視角的評價標準和多樣的評價方式,從不同的群體視角去綜合地評價一個人,發現其在創新、合作、實踐等方面的潛力,促進每一個人的發展。
四 學生發展性評價的特點
發展性評價因其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綜合性地、多角度地發現人的優點,促進人正視自己的優點,培養其自信的品格,進而促進其發展。在具體的開展中,有其獨有的特點:
1.評價主體的多樣性
因要從不同的方面全面評價學生,需要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主體除了教師、同學等學校環境內的人外,還有家長、朋友等校園外的主體,還有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這樣才能體現學生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表現,發現其優點,促進其發展。
2.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因每個人的智能表現形式多樣化,要求在客觀評價學生時,不能拘泥于單一的形式,除了傳統的筆試評價、口試評價外,還要有實踐性的評價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多種評價方式中,找到適合自己發揮優勢的方式,從而發現自身的潛力。
3.評價內容的多樣性
發展性評價必須是多元評價,在內容上,至少要包括認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要客觀地評價一個人,就要用多樣的評價內容,去探索被評價個體的特點。在發展性評價內容設置上,把價值觀、情感態度、合作精神、協作能力等容納在內,讓評價更全面、更科學。
4.評價標準是質性與量性的結合
發展性評價與傳統終結性評價的區別之一就是重視質性評價的重要性,打破了以往單一地以考試分數——這樣的量化評價來衡量學生。強調在原有量化評價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的創造力、協作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質性評價,以便準確、全面地評價學生,找到其優勢,從而發揮鼓勵、激勵、促進的功能。
參考文獻
[1]蔣碧艷、梁紅京編著.學習評價研究: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郭熙漢、何穗、趙東方編著.教學評價與測量[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3]于開蓮.發展性評價與相關評價概念辨析[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7(3)
[4]鄺麗湛、何亮主編.思想政治教學與學業評價[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5]李志宏、王曉文主編.新課程學生發展性評價[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6]〔美〕彼得·W.艾瑞遜.課堂評估——一種簡明的方法(夏玉芳譯)[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7]董奇、趙德成.發展性教育評價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