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年級是五年制小學的中間一年,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培養三年級小學生從知識獲取到能力鍛煉的轉變,是小學教育中重要而困難的一環。本文給出了一種三年級拓展型課程的科目設計——《新聞你我他》。本文給出的方案從培養小學生的新聞采編能力出發,設計了一個新穎的教學項目,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拓展性課程設計 三年級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078-02
在2013年的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全球測試中,上海收獲了全球第一,并且與排名第二的新加坡進一步拉大差距。PISA考試以事實證明,中國學生不是分數機器,而是富有創造力的優秀學生。這證明了上海自2000年以來實施教學改革的成功。作為其中一員的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在與上海其他小學共同進步的同時,積極探索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和獨特方法,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強調“思源致遠”的校園文化、推崇“最是書香能致遠”的教學理念是其中的核心元素。
一 設計理念
基于上述教育觀念,我們在2013年2月18日組建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源源文學社,由三、四、五年級各班部分學生組成,目前共有33個社員。源源文學社的成員自己撰寫校園新聞,并及時上傳至“源源文學社網站專欄——交小新聞角”,同時每周進行一次“源源電視臺新聞播報”的活動。但是,如何發現新聞、如何撰寫新聞、如何播報新聞、如何對不同的人群進行采訪等問題應運而生,尤其對于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三年級是五年制小學承上啟下的環節,知識準備尚未完成,同時又面臨獲取知識能力的鍛煉,如何利用文學社這個載體,同時提高這兩個方面的水平,并進一步使三年級學生能順利完成“采、編、播、訪”任務,初步具有新聞采編能力,培養他們具有“小眼看世界”的新聞意識,我開發了《新聞你我他》的拓展型課程科目。
拓展型課程和基礎型課程是有機的統一體,它們之間不僅存在著關聯性,而且也存在著互動性。下表給出了語文學科中這兩類課程的著重點與關系。
基礎型和拓展型課程的目標對比表
基礎型課程《新聞你我他》拓展型課程
閱讀初步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萬字通過剪報、讀報、聽《新聞聯播》,了解新聞,關注新聞,逐漸具有“小眼看世界”的能力
寫作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其他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從校園生活中采集新聞信息,嘗試用“5W”原則寫一則新聞,學會關注身邊的事;通過對身邊人進行采訪,完成采訪記錄,學會關注身邊的人
表達結合語文學習,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在“源源文學社新聞發布會”上合作完成一次新聞聯播,嘗試在源源文學社網站上發表文章,展示學習成果,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學校的熱愛
從上表可以看出,三年級拓展型課程科目設計《新聞你我他》的教學內容設計與三年級語文基礎型課程目標互為鏈接互補,實質性地拓展了語文基礎型學習的外延。
二 科目目標和內容
三年級拓展型課程科目設計《新聞你我他》“剪貼報紙新聞,了解新聞知識——采集新聞,嘗試寫新聞——播報新聞,積累經驗——合作采訪,尋找新聞素材——成果展示,體驗成功”五個階段的實踐活動,遵循著學生“了解知識(間接經驗)——實踐體驗,獲得經驗(直接經驗)——成果展示(實際運用)”的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具有新聞意識,初步掌握了撰寫新聞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事、關注身邊人,讓學生養成關注身邊的事和人的習慣,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學校的熱愛。具體內容包括:(1)通過剪報、讀報、聽《新聞聯播》,了解新聞的特點,知道新聞中的“5W”原則。(2)從校園生活中采集新聞信息,嘗試用“5W”原則寫一則新聞,讓學生學會關注身邊事。(3)通過對《新聞聯播》中播報員的播報了解新聞播報特點,嘗試把自己撰寫的一則新聞進行播報,逐步提高學生“采集——撰寫——播報”的新聞能力。(4)通過小組合作,對身邊的人進行采訪,完成采訪記錄,交流采訪感言,嘗試進行人物專訪活動,學會關注身邊的人。(5)在“源源文學社新聞發布會”上合作完成一次新聞聯播,展示學習成果,逐漸養成“小眼看世界”的習慣,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學校的熱愛。
《新聞你我他》是由五個相互銜接且由淺入深的模塊組成,包括:(1)模塊一“新聞知多少”:讓學生積累新聞知識。(2)模塊二“學當新聞小記者”:學習并交流分享自己的撰寫成果。(3)模塊三“和食堂師傅面對面”:對食堂工作人員做一次訪談,并完成采訪心得。(4)模塊四“我是新聞小主播”:和新聞播報員面對面,當一回小主播。(5)模塊五“源源文學社新聞發布會”:源源文學社現場新聞發布會、制作源源電視臺視頻節目,分享成功和快樂。
三 科目實施效果
《新聞你我他》實施一年以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樂學、善問、能干”,基礎型課程也得到了較大促進,基本實現了以下預期效果。
1.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
三年級拓展型課程科目設計《新聞你我他》,是基于源源文學社的社員們在活動中所碰到的問題,或者知識盲點開設的課程,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同時在社團活動中,提供了許多學生實踐的機會和展示的平臺,讓學生自題時,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地去探索實踐,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2.倡導轉變學習方式
交大附小校園網開辟的“源源文學社”專欄,里面有“交小新聞角”、“美文苑”、“人物專訪”、《源源悅讀報》,社團成員每周會定期集中審稿議稿,并把電子稿上傳至“源源文學社網站”相關欄目。這門“從學生問題中來,為學生需求和發展”而設置的拓展型課程,充分利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的源源文學社網站專欄、源源校園電視臺、《源源悅讀報》等多媒體平臺,讓學生在具體問題的解決中形成實踐性的知識和經驗,也為學生和教師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片廣闊的天空。
3.課程內容設計為“5+1”的綜合學習模式,注重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
五個模塊的科目內容是拓展型課程科目《新聞你我他》的相關知識點及實踐活動,一節電腦信息課《我來發文章》是基于文學社社員專有的,可以在源源文學社網站上發表文章的權限應運而生的科目內容。由計算機老師執教,指導學生如何在文學社網站上發布文章的操作流程。信息技術與學科的密切整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 進一步討論
在《新聞你我他》這項拓展型課程科目的建設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并發現了許多可以改進的內容。如果這項課程能夠被推廣,我們認為需要的軟硬件條件包括:組建一支多元學科的導師隊伍、培訓一批教師并挖掘利用社會資源、建立一個基地、搭建展示的平臺以及落實一筆經費等。拓展型課程本身就包含著培養綜合素質的含義,所以,如果能整合各方面資源,就能充分研究、指導、推進自主拓展型課程開發和形成教學特色,讓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展現靈活創作的自信和快樂,更加茁壯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潘涌.PISA價值觀和評價觀對中國教育創新的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12(2)
[2]謝春風.中國、加拿大、美國小學三年級學生學習特點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