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課堂教學的要求,教師從培養(yǎng)學生課堂教學興趣入手,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自主創(chuàng)新、自己動手,實踐“少教多學”的課堂教學,改變學生課堂教學困難的現狀,培養(yǎng)學生課堂自學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古詩文的能力,達到提高學生文言文素養(yǎng),完善學生品德修養(yǎng),提高學生古詩文閱讀理解的綜合能力,解決老師教授古詩文收效甚微的困惑。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本文探索了語文課堂古詩文教學的“三讀”教學方法。
古詩文教學“三讀法”,主要是讀,讀是手段,理解才是目的。從古詩文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解決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個層面是“什么”,解決認知問題,是一讀二讀要解決的問題。第二個層面是“為什么”,解決課文的解悟問題,也是三讀要解決的問題。具體做法是,一讀:組織學生讀課文、認知課文,字詞讀音的輕重、節(jié)奏、字詞含義、句式特點等知識性問題,與學生一起認知古詩文的特點,感受和發(fā)現問題,尋找知識點,從心理上打破對古詩文學習的恐懼和茫然,重建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的信心,為解決新課標語文古詩文學習中的基本問題,打開缺口,奠定基石。二讀: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可以默讀、小聲讀、自讀、集體讀),明確課文組織結構,內容題旨。例如人物傳記類:明確課文寫的是誰、說什么、做什么、想什么、什么事、結果是什么、要表達什么思想或情感。例如散文類:明確課文寫的是什么景、什么事、抒的什么情、作者是怎樣評價的,或提的是什么觀點,論證的分觀點及材材料、結論等。圍繞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基本內容,解決學生對古詩文學習陌生、懼怕、生硬的問題,為學生古詩文學習提供扎實的基礎,打破老師傳授的“桎梏”。使學生在學習古詩文時發(fā)現問題,針對問題有想法、有話可說,從而為學生古詩文學習提供方向和路徑。三讀:讀課文的表達手法、藝術風格。組織學生緊扣課文內容,自己探索課文的表達手法、藝術風格,使學生把語文學習與已有經驗結合起來,靈活地、多角度地審視課文材料,準確地總結課文的表達手法,感悟其藝術風格,并運用在課文學習中。對掌握的知識內容及學習技巧的訓練,上升到對古詩文學習的層面,從而完成對古詩文學習的升華,迅速快捷地理解課文,并能在同類古詩文中,做出有個性、有真情、內容豐富、情感充沛的自主性學習領悟。從而徹底解決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的懼怕、陌生、困惑和教師教授古詩文吃力不討好的尷尬困境,為學生學習古詩文開辟一個適合而實際的途徑,以期方便學生學習古詩文,方便老師教授古詩文。
語文課堂要落實“少教多學”,從語文古詩文教學三讀開始,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聲地把文章讀出來,讀出情感、讀出解悟,讓學生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認知和理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突出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可以解決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上的困惑,學生在古詩文學習上的困難,有效地實施“少教多學”的課堂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