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是全球信息化時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普及,熟練掌握計算機信息知識及技能對于每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顯得尤為重要,信息技術是一門極具時代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應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實際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傳統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顯然無法滿足新時期的教學要求,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從明確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等方面具體探討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生 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127-01
隨著信息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生產及人們的生活對計算機技術的需求越來越高,初中信息技術教育是學生最早開始接觸信息技術教學的初始階段,該階段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也是學生掌握基礎計算機知識的重要環節。然而目前,大多數中學并沒有重視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認為這是一門輔助課程,課時安排較少,教師教學并沒有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課堂要求不嚴格,上課較隨意,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缺失,課堂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低下,嚴重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幾點教學心得,希望對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 明確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首先必須明確教學目標,熟練掌握教學教材內容,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從“學會”轉向“會學”,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以及實踐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綜合運用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奠定扎實基礎。同時,如今計算機技術更新換代較頻繁,傳統的信息技術教材內容存在明顯的滯后現象,教師平時應多注意社會的發展需求及動態,在授課的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及時調整教材內容,避免學生的學習與社會發展脫節。
二 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中明確指出,“學生是一切教學活動的主體”,應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信息技術是一種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教師應讓學生發揮自主能動性,賦予學生主動學習的權利,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以及自主探究精神。如在學習“生活在信息社會”和“學會操作計算機”這兩章基礎課程時,對于一些基本概念學生容易理解,教師可以結合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計算機網絡、當前計算機發展的最新動態,將國內外研發的計算機新技術的優缺點進行相互對比,適當延伸出學生能夠理解的新內容,引起學生的注意,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的計算機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在學習“計算機畫圖”這部分相關內容時,教師在網上可先建立班級論壇,組織學生以競賽的形式在論壇上發表自己見解,經全班學生評選出最優秀的作品,并將其收錄在班級文件夾中,這種競賽的模式既創新了課堂教學手段,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每一個學生由于性別、家庭背景、社會生活、學習習慣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差異會導致學生在接受知識的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教師的教學模式不應該千篇一律,應積極推行因材施教的教學手段。為了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教師首先應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態度、學習興趣狀況、學習計算機技術的客觀條件等內容,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策略。在學習新的知識點時,教師應照顧那些接受新知識較慢、信息技術水平較低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盡量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優越感和成就感。而對于那些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應適當地提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和活動,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積極探索。如在學習Excel表格時,一些計算機水平較差的學生對一些復雜數據的處理以及運算操作常常感覺到無所適從,教師可以對這些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然后讓學生自己操作練習,若發現問題,加以適當的指點,當學生自己學會解決問題時,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肯定。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討論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是人們生活及工作必需的一種技能,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開端,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優化、創新教材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開展因材施教的策略,從而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志強.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6)
[2]王素青.信息技術教學體會略談[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11)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