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促進后進生的學習,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健全他們的心理素質是每個教師要探討的焦點,也是每位教師需要承擔的義不容辭的責任,下面本人從三個方面入手淺談了以下幾點體會:正面引導,轉化思維;傳授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興趣;做到關愛,撞起心靈的火花。
【關鍵詞】后進生 轉化 引導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135-01
后進生在每個年級每個班級都存在,他們在思想上、品德上、心理上、學習態度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或毛病,這些問題或毛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平時的生活以及學習中因家長或教師沒有及時發現,或發現后沒有及時糾正、引導而導致的結果,那么如何轉化后進生呢?筆者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出了以下幾點辦法:
一 正面引導,轉化思維
一般來說,后進生自尊心較強、自卑感強,他們需要社會、家庭、教師的關心和幫助,尤其是需要教師進一步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詳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正面教育引導,如從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對人類從條件的改善和提高所起的巨大作用來引導學生爭取認識自己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前途,更重要的是將來服務于社會和人民,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進取目標,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內心深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再被動地學習,而是從“要我學”轉化為了“我要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一定要耐心地對后進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要盡職盡責,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路線教育學生,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進行因人施教,爭取讓后進生在學習中有所進步、有所提高,讓后進生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優良品質的學生。
二 傳授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后進生往往不喜歡動腦、動手、動口,學習比較被動,依賴性強,學習興趣不高,為了改變這些缺點和毛病,教師要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要在傳授學習方法上下工夫,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在數學的學習中,因數學計算繁瑣,計算需要大量的腦力,要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清計算過程和思路,這樣后進生就怕動腦、動手,不愿意去做數學題,如此長時間的積累就會形成一種懶惰,不愿學習的心理,因此,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應做到:
第一,布置工作中要注意難易程度,要重視和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轉化,督促他們獨立完成作業,要放低對他們的要求,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循循誘導的方法,耐心地輔導他們一點一滴的補習功課,讓他們逐步提高,對做作業有所進步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及鼓勵,讓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第二,后進生往往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不愿意去動腦筋理解,這樣解數學題時,計算過程無依據,計算過程無頭緒,一遇到問題就扔到一邊不問不管。因此,教師在講解題時,要注意啟發式教學方式的運用,啟發他們自己動腦、動手、動口,鼓勵他們自己分析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逐步形成他們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提高他們主動學習的自覺性。
第三,應用辯證的觀點教育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后進生不僅要耐心和細致,還要嚴格要求,不少學生就是因為學習意志不堅強、生活行為懶惰、思想上不要求進步、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不及時完成或抄襲,沒有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原因造成學習成績不理想,因此,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要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存在的問題,特別要注意檢查他們的作業完成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要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督促他們認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尋求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 做到關愛,撞起心靈的火花
玉有斑點,人無完人,犯錯誤在所難免,中學生還年輕,心理上未完全成熟,涉世不多,經驗不足,特別是后進生時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時教師一定要耐心開導,熱情幫助,及時糾正,切莫怒不可遏,動輒訓罵,甚至體罰學生。其實,學生犯了錯誤已很委屈,他們更渴望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諒解和關心,教師要寬以待人,應化作春分細雨,吹撫學生的心靈,滋潤學生的心田,在精神上撫慰和鼓勵他,用愛撞起心靈的火花,點燃起他希望的火焰,揚起理解崇高的風帆,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