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肢體語言,就是通過面部表情、眼神、體態、手勢等來表達人的感情和態度的無聲語言。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觀察到,肢體語言在幼兒教師的音樂教學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對于幼兒來說,在音樂活動中將肢體語言運用得巧妙、得當,既能有效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又能激發幼兒的表演欲望,還能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化抽象教學為直觀教學,從而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因此,肢體語言在音樂活動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關鍵詞】音樂活動 肢體語言 巧妙運用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146-02
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的語言不僅只是有聲的口頭語言,而且還包括了無聲的肢體語言。在音樂活動中將肢體語言運用得巧妙、得當,既能有效地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又能激發幼兒的表演欲望,還能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化抽象教學為直觀教學,從而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在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合理巧妙地運用肢體語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樂于參與教學活動
運用點頭、拍手、晃身、跳舞等肢體語言形式來學習音樂是一種有價值的音樂課堂教學形式。中班有一首歌曲叫《表情歌》,音樂表現的是孩子們在快樂、生氣、著急、高興時的不同表現。于是,在學唱歌曲時我先讓幼兒聽音樂,在做動作的地方合著音樂一起做,幼兒的興致來了,都非常樂于參與,這時我再稍加指點了一下節奏,讓幼兒聽音樂時有節奏地拍手。我一示范,幼兒馬上領悟了。由此可見,肢體語言帶動了幼兒的興趣,很好地體現了《綱要》中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基本理念。
二 能提高幼兒對音樂作品的記憶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為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常運用一些教具,如果教具運用不當,不僅起不到輔助教學的作用,還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肢體語言就不同了,它所表現的內容恰恰就是要讓幼兒學習和理解的內容,它的各種變化可以讓幼兒邊學習邊模仿。如教小班幼兒學唱新歌《聲音不吵架》,教師采用移動教具教學,由于孩子年齡小,而教具又無法作出表現教材內容的各種動作,一節課下來,幼兒只記住了歌曲的模式和旋律。后來,教師采用肢體語言教學,要求幼兒與教師一起做出各種表現內容的動作,并一起朗誦歌詞。在復述歌詞時,幼兒總搞不清各種動物的出場順序。于是,教師就讓幼兒熟記各種動物的體態動作,很快幼兒就能分清哪種動物先出場,哪種動物后出場,什么動物說什么話了,也就掌握了這首歌的歌詞。
三 設計適合幼兒的肢體動作,提高幼兒對音樂的初步感悟力
肢體語言最重要的在于它的準確表意方面。如果我們教師在設計動作時,體不表意,很容易讓幼兒誤解。教師所設計的動作不能太難,要根據幼兒的接受程度“量體裁衣”。如《小貓,你別吵》這首歌曲,是一首敘事體裁的歌曲,通過教師對“睡覺”“喵喵叫”“點點頭”等詞義的肢體語言表達,能引導幼兒集中注意,作出積極的反映,同時,也能幫助幼兒理解歌曲的內涵。而幼兒只有理解了,才能對音樂活動產生興趣,進而感受它的美。可見,肢體語言對培養幼兒感受和表現音樂美的興趣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四 肢體語言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作用
新綱要指出:欣賞教學要適應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的特點,引導幼兒調動身體的各種感官,采用身體動作和表演等方式,參與到音樂中去。如欣賞樂曲《喜洋洋》時,開始我讓幼兒聽音樂,初步感受音樂的變化。要求幼兒聽辨兩個主題的不同情緒,在聽A段時設計了抖手腕的基本動作,聽B段時設計了小碎步的動作,幼兒十分高興地隨我做著動作,一遍音樂結束,幼兒都能說出A段的情緒是熱鬧與喜慶,B段的情緒是流暢舒展地。
五 肢體語言在理解、表現音樂中所起的作用
如果課堂教學是一座房子,那么肢體語言就好比是這座房子的一扇門,通過這扇門,人們就可以了解房子的內部。如教大班歌曲《小鼓響咚咚》,處理歌曲時要求幼兒對第一段歌詞用強的力度演唱,第二段歌詞用弱的力度演唱。考慮到幼兒的理解能力差,在第二段歌詞的地方我設計了一個“噓”的動作——把食指在嘴邊輕輕一放。這個動作一做出來,幼兒的聲音馬上就弱了下來,并且每唱到第二段時幼兒都會自覺地做一下這個動作。可見,肢體語言的加入,對幼兒理解、表現歌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 肢體語言在音樂創造中所起的作用
音樂活動是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有效載體,所以在培養幼兒創新的同時可積極運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記得中班一個音樂律動:春天來了。我在課前自制了許多春天里的植物和動物的頭飾,課上我就讓幼兒戴上自制的頭飾,跟著音樂,用自己的身體來表現美麗的春天。原以為幼兒會一團糟,誰知幼兒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一幅美麗的春景圖被孩子們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節課以后,我更加肯定的一點是:幼兒樂于表演,并且有能力表演。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根據音樂并結合肢體語言的方式進行教學,體現了《綱要》關于“發展幼兒音樂興
趣”、“強化幼兒音樂審美體驗”和“鼓勵幼兒音樂創造”的重要思想。它簡便易行,操作性強,效果顯著,一改原來音樂課堂呆板拘謹的氣氛,幫助幼兒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表現作品,不僅給幼兒提供了表現自己特長的機會,而且鍛煉了大膽、勇敢、活潑的性格,使幼兒在肢體與音樂的有機結合中受到音樂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韻律活動[J].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