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電算化是一門實用性、針對性很強的應用學科。本文針對目前職業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從課程設置、師資力量、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結合個人教學實踐,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課程設置 師資 教學方法 實踐實訓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156-03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融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信息科學和會計科學于一體的邊緣學科。它把計算機和現代數據處理技術應用到會計工作中,用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算賬和報賬,以及代替人腦完成部分對會計信息的分析、預測、決策,從而實現提高會計工作效率,保證會計業務質量;促進現代化管理,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滿足實時性要求,極大提高核算速度;減輕會計人員工作強度,積極促進會計職能轉換,其目的是提高企業財會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因此,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要,必須培養和造就大批既掌握計算機基本應用、又懂會計業務處理的復合應用型會計人才。
中等職業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側重的是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會計電算化課程作為中職會計專業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體系中的專業必修課程,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掌握會計電算化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達到會操作、熟悉操作、能獨立操作的目的。為此,如何加強會計電算化教學,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會計電算化人才,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一 目前中職會計電算化課程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陳舊,課程設置不合理
第一,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學和計算機相結合的一門學科,其課程內容必然和計算機有很大關系。隨著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將成為企業的基本運行模式。它的實施將帶來許多管理新理念,并體現在會計軟件的思路上,然而多數教材卻未及時修訂,內容仍舊停留在核算型的財務軟件階段,使教材理論落后于實踐,這將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與電算化直接相關的計算機基礎課太少,大部分學校只開設了計算機文化基礎和一門計算機語言課(目前主要是VFP程序設計)。這對于電算化這樣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來說,計算機方面的支撐過于薄弱,學生們普遍感到所學的計算機知識太少,無法滿足日后繼續學習的需要。
第三,中職財會專業的學生大都在學完《基礎會計》、《財務會計》之后才開始接觸會計電算化。就課時安排而言,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課時安排普遍較少。以我校為例,近幾年來該課程的課時為72,即每周4學時,一個學期要完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所有內容。由于課時的制約,教師只能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刪減,制約了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會計電算化的知識體系,弱化了部分模塊的操作技能訓練。
2.師資力量不足且知識結構不完善
教師要同時具備會計知識和一定的計算機知識是會計電算化的課程性質決定的。有些教師一方面是畢業后直接從教的,專業知識從書本到書本,缺乏本專業的實際工作經驗;另一方面有些教師是由原來教計算機或會計課程的經過短期的會計知識或計算機知識的培訓后來從事會計電算化教學工作的。因此,這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感覺知識有欠缺,主要表現在:會計專業教師對日新月異的計算機技術感到壓力太大,而計算機教師則對會計軟件發展中所涉及的會計專業知識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無論哪一方面欠缺都將導致講授內容不能深入展開,且大多數教師沒有專業技能證書。
教師普遍缺乏專業實踐和從業經驗,不了解或不熟悉會計電算化在企業中的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大多只會照本宣科,而不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3.教學方法落后
在現階段的教學中,大多依然采用“老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方法,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多媒體網絡教學只是作為傳統教學方式的一個補充。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觀念和灌輸式的講課方法,將教學內容固定化、論述過程同類化,形成了學生接受知識的被動模式。以課堂講述為主,把上機作為檢驗理論的手段,來證明講授內容的正確性。雖然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卻沒能抓住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能動性,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4.實訓教學環節薄弱
職業學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主要形式是上機實訓,其內容主要體現為以教材章節為主,使實踐教學內容仍然依學科型的課程體系設置,從職業崗位角度分析其內容顯得零散。實訓主要以驗證為主,即對書本所學知識進行驗證,而真實職業環境中所涉及的許多經濟業務需要會計人員做出職業判斷,在驗證型的實訓方式下難以做到。同時,作業式的實訓,一些學生會養成應付的不良行為,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另外,從一些學校所選用的教材來看,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知識體系雖然從大體上是相關的,但在具體教學內容方面二者未能有機結合。盡管職業學校在不斷加強實踐教學的力度,但整體的教學方式仍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線分塊插入實踐教學內容,理論教學進行到一定程度后才進行實踐教學,極易出現知識掌握的脫節現象,從而制約了學生實踐操
作技能的提高。
二 對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進的思考
為了解決上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會計電算化人才,明確社會對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需求,必須對會計電算化教學進行相應的改進和改革。
1.明確培養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不少學校都是在傳統會計專業的基礎上增加《計算機基礎》和《會計電算化》兩門課程,最多再增加《Foxpro》課程,形成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的。這種做法實質上沒有突出會計電算化的特點。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的設置必須結合專業培養目標,科學設置,合理安排。中職學校是培養初中級會計電算化人才的主力軍,在課程設置上,應大幅增加會計電算化課時和學分比重,增加實踐教學課時和學分,便于學生學習鞏固,提高會計電算化課程中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會計職業生涯,筆者認為會計電算化課程設置除了開設傳統的會計專業課程外,應重點突出會計電算化的特點,即應設置以下課程:計算機基礎、Excel電算化與應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如Foxpro)、計算機網絡、會計電算化及其實踐等。增加以上課程的原因在于:
第一,傳統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雖然涉及了Excel,但沒有突出其與會計結合的特點。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是因為Excel不僅在我國普及率非常高,而且具有極強的數字和表格處理能力,尤其是其函數功能應用范圍非常廣。用Excel可以較靈活地實現商品化會計軟件開發中的編程功能,可以直接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如進行工資、固定資產、應收應付等項目的一般核算等。
第二,數據庫技術在計算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實際應用中的財務軟件都是在其基礎上開發出來的。因此,對于會計電算化人員,將《Foxpro》作為數據庫的一門編程語言去學習和掌握非常必要。而且,實際工作中還可以利用數據庫技術,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開發一些簡單、實用的管理系統。
第三,當今是信息社會、網絡時代,會計信息系統也已從以往的單機單任務的操作系統發展到了局域網絡操作系統,因此,適應時代要求必須增加網絡系統的教學內容。
第四,會計電算化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應用型學科,因此開設《會計電算化實踐》課程對于培養學生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實現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工作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會計理論和實踐改革的重要內容。會計從業人員除了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必須具備會計電算化實務的操作基本技能。通過會計電算化實踐,目的是讓學生熟練掌握一種財務軟件的使用方法,具備使用財務軟件進行會計核算和管理的操作技能。
2.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專業教師實踐技能
面對教師理論知識與技能落后的現實,中職學校應建立科學的培訓機制,將崗前培訓作為教師上崗的必要條件,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學校應制定以“內培為主、外引為輔”的政策,鼓勵并積極支持在職教師通過繼續教育、下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等實際工作部門去鍛煉等方式,培養“雙師型”骨干教師。學校既可以把相關教師送到企事業單位鍛煉,參與單位財務信息系統的實施工作,通過兼職形式提高其實踐教學能力,也可以聘請企事業中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專家或技術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或進行專題講座,參與實踐教學課程和指導學生實習。
3.實現教學方法多樣化,提高教學效率
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的具體實施中,大都“重理論、輕技能”,采用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從而導致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不利于學生技能的培養,因而也就影響了學生的就業。會計電算化專業的重要特征就是實踐性強,因此,針對中職教育的目標應將實踐性貫穿于中職會計電算化教育的全過程??梢栽诮虒W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逆向思維教學、課程設計教學等多種方法,彌補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從而激發學生思維,增強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習的主動性。
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剖析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會計電算化中去的實踐活動。設計案例時應注意盡量用少的版面,篇幅不宜過長;其次,要形象,盡量使用軟件教學,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計軟件大都是沿著“賬務系統初始化—憑證處理—賬簿處理—報表系統初始化—報表編制”等業務流程處理來處理會計業務的,但在運行會計軟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資產負債表編制后卻發現報表不平衡的問題時,要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會計軟件常規操作順序的相反方向(即“報表系統初始化是否錯誤→賬簿處理是否錯誤→憑證處理是否錯誤→賬務系統初始化是否錯誤”)逐一分析和檢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決。逆向思維教學法就是掌握解決會計軟件運行中出現的系列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方法。課程設計教學是根據所學過的知識,要求學生結合一定項目完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課程設計可以小組或個人獨立方式完成,目的是使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的知識點,提高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
4.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加大實訓實踐教學力度
會計電算化作為一門實用性、針對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來設計其課程內容。特別是中職電算化專業的教學,要加強會計電算化實踐設施的建設;強化實驗性的模擬教學,適當增加實訓課時,選擇或自編實用的電算化模擬教材,重視崗前培訓,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另外,目前各職校主要以校內實習為主,校外實踐、實訓很少,形成了“重理論,輕實踐;重書本,輕實訓”的局面。為了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實戰技能和就業能力,應加強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選擇一些業務全面、具有代表性的企事業單位,通過企業實踐和畢業實習,提高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發展進步能力。
總之,實踐性教學是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環節的重中之重。實踐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
三 結束語
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協調配合,才能培養出更多實用型的會計電算化人才,從
而推動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傊瑫嬰娝慊且婚T操作性極強的學科,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教學形式,通過講授理論,結合案例,學生參與,綜合實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將學生培養成具有一定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實用型人才。會計電算化迅猛發展,需要中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不斷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探討,從而促進和推動會計電算化教學水平登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張琳.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方法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62~64
[2]朱振慧.關于企業會計電算化管理的調查報告[J].商場現代化,2011(13):126~127
[3]財政部.關于加強和改進基層會計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Z],2013.5.30
[4]吳克萼、陳桂仙.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實現實訓基地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J].職業技術教育,2012(7):13~14
[5]李海鳳.淺析會計電算化教學現狀及對策[J].學園,2011(12):181
[6]于秀麗.淺談中等職業教育會計電算化教學[J].職業技術教育,2012(12):101
[7]玄宏.關于高校會計電算化教學問題的思考[J].山東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10(2):13~15
[8]楊會芳.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教學相關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15):100~101
[9]李丹惠.對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的研究[J].群文天地,2011(12):142
[10]宋璇、張亞連.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8):164~165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