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環境、生源、師資、教學和觀念方面對技校語文教學現狀進行闡述,提出要實現生動實用的技校語文課堂,教師應做到強化學習,更新觀念、生動教學,加強互動和面向社會,提高能力。
【關鍵詞】技校 語文教學 教學現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166-02
2011年9月的某個上午,我走上了技校語文教學的講臺。還記得那是在我校老校區18號樓四樓的某個班級,看著臺下五十幾雙求知若渴的眼睛,我很想當然地用傳統的講授法最大限度地將知識傳授予他們,可效果卻令人咋舌。我不禁費解:為什么我那么賣力,臺下卻那么茫然?為什么一個問題拋下去,卻總是石沉大海?現在我明白了,原來當初初入“江湖”的我沒有弄清楚技校語文教學的現狀。
一 技校語文教學的現狀
1.環境方面
還記得曾經給學生布置一篇隨堂作文,當我滿心歡喜地收上來后,若干個寫著“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空白作文赫然映入眼簾。是啊,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課堂早已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試問:我的語文課堂如何能敵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精彩?發達的資訊、精彩的網絡讓語文課在技校生眼里黯然失色。
另外,由于技校大多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對文化課內容并不重視。以專業技能培訓為目的的一體化課程在技工教育中占主導地位,而語文這類文化課程就逐漸墜入沒落的邊緣。學校不重視,學生自然也不重視。
2.生源方面
在與教師前輩和學生的聊天中我發現,技校的生源大致有三類:一類是中考失利,無法升入高中,只有無奈就讀技校。這里面不乏優質的初中落榜生。既然是無奈,談何其有進步向上的內驅力?一類是問題少年,家長只求他們在技校“托管”三到五年,不要過早混跡于社會。另外一類才是真正想學技術的學生,但數量極少。因此,整體而言,與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相比,技校生的生源相對要差一些。從語文教學情況來看,這些孩子錯別字多、請假條等基礎應用文掌握水平差、閱讀分析能力差、書面表達能力差,這都增加了語文教學的難度。
3.師資方面
相對于一體化課程教師,文化課教師的“硬件”基礎還是不錯的,大多都是本科以上且擁有師范專業背景。但問題又恰恰出在這里。筆者是機電工程系語文教師,211重點大學優秀碩士畢業生,有這些優勢又怎樣?我完全不懂何為機電。這讓我在課堂知識拓展環節時詞窮了:機電系的學生他們所學的專業對語文的要求是什么?他們的工作環境一般需要怎樣的口語交際情境呢?諸如此類,我似乎應該知道,可其實我并不知道。像我這樣的技校語文老師絕非少數。我想技校語文教師如果有教育理論,又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應該能更好地促進語文與專業的結合,真正體現語文的實用性。
4.教學方面
雖然辛勤的園丁們總是喜歡用傳統的講授法授課,因為這可以最大限度地在短時間內傳授知識,可是效果呢?學生喜歡嗎?枯燥的講授,絲毫不能讓生性活潑個性張揚的“90后”學生接受。雖然我們也努力想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但是五六十人的大班,談何容易。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目前我校每班多媒體的配備可以讓教師采用PPT或視頻教學,課堂的生動性大大加強。
5.觀念方面
很多時候,教師喜歡將技校生與普通高中的學生進行對比,然后得出結論:我們所教授的技校生都是不愛學習的孩子,他們只要及格混日子就好,所以教師也只要一般教學就好,不需要特別精心準備。我認為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教學觀。所謂行行出狀元,如果技校教師都看不上自己的學生,怎么能真心實意地教好學生呢?學生能從這樣的教師身上學到什么呢?教師教學的意義又在何處呢?或許對教師而言,每個學生都差不多,可是對家庭而言,他們就是家庭的全部希望與寄托。只要我們踏實努力、因材施教,生動實用的進行教學,學生們肯定是能學到東西、提高素質的。
二 技校語文教學的改革建議
那么,究竟我們需要怎樣的語文課堂呢?在初步了解技校語文教學的現狀后,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現有教學予以改善。
1.強化學習,更新觀念
要改革語文教學,教師是關鍵。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學習,一方面要多學習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著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強校際與系部間的練習,多聽課、多評課,并適當地將教研的精華應用于語文課堂實踐中。我參加過常州衛校和常州旅游商貿兩所學校的“教學開放日”活動,讓我看到了很多新穎前沿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受益匪淺。
沒有一流的技師就沒有一流的產品。我們培養出來的技校生就是未來的技師,就是未來的人才,只要培養得當將來也會在社會上大有前途,所以技校教師是一份非常有成就感的工作。
2.生動教學,加強互動
我一直認為技校語文教學應該是生動實用的,在輕松有趣的教學氛圍中讓學生學到實用的知識或技能,我也努力
我的課堂中踐行這一點。從實踐結果來看,這種教學理念還是很受學生歡迎的。那么如何生動呢?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只有加強互動,密切師生聯系,才能讓學生和教師真正進入課堂的同一“世界”中,才能真正實現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比如在課堂舉例中,本來參考案例是小王和小張,那么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可以將主人公換成班級中學生的姓名,這樣就會生動有趣很多,最重要的是氣氛很好,大家都更愿意聽,連玩手機的同學都“從良”了。另外,我們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如在《溝通,認清目標和底線》中,有對父子溝通買車的片段,在學習了一些溝通技巧和原則后,我就請兩名同學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重新演繹這一片段。這樣既能檢查學生是否熟練掌握課堂知識,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增強師生間的感情。
3.面向社會,提高能力
相對大學生而言,技校生踏入社會的時間會早一些,而且技校生在學校努力學習技能本身就是為日后工作做準備的,因此,技校語文教學應該是實用的,需要面向社會來提高語文能力。
技校畢業生首先是技能工作者,所以語文教學應加強與專業相關的練習,如閱讀理解可以換成某產品說明書,作文可以換成寫工作計劃、招標方案等。
技校畢業生同時也是一名普通的職場工作人員,他們應具備基本的綜合素質。在書寫方面,應教授請假條、求職信、請示、策劃書等實用應用文;在聽說能力方面,可采用模擬面試或辯論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和基本禮儀;在閱讀方面,可推薦學生多閱讀主流新聞報紙雜志,在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的同時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當然,以上只是本人一些淺顯的思考與體會。相對于一些老教師而言,我仍然顯得經驗不足和思想幼稚,但是作為一名技校語文教師,我將繼續愛崗敬業,堅持生動實用的教學理念,盡心精心培養未來技師之人才。
參考文獻
[1]沈雄昌.技校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革的著力點[J].交通職業教育,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