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縣級圖書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如何發揮資源優勢、職能優勢、教育優勢等方面做了闡述,并提出縣級圖書館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和方式。
【關鍵詞】新農村 服務 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190-01
一 發揮資源優勢,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圖書館作為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產物,是衡量一個城市和地區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圖書館不僅保存著豐富的文獻資料,而且有專業的信息管理服務人員,在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和使命。圖書館應自覺站在構建新農村的高度,統籌謀劃圖書館工作,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料,通過宣傳教育、宣傳引導等一系列具體措施,為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農民提高素養和技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圖書館可以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通過特色化服務、網絡信息服務、農業知識專題性服務等多種服務形式滿足廣大農民讀者全方位、多層次、綜合性的信息需求。不斷強化圖書館的各項服務功能,拓展服務范圍,提高農民利用圖書館的意識,進而使圖書館更加貼近廣大的群眾。
二 發揮職能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涵義不僅是解決溫飽問題,它是經濟更發展、民主更健全、科教更進步、文化更繁榮、社會更和諧、人民生活更殷實的一種理想社會形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求“十一五”期間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目前,農村地區圖書館的建設比城市差距要大得多,經費嚴重不足、人員素質低下、資源十分匱乏、沒有獨立建制,導致許多鄉鎮圖書館難以為繼。不少鄉鎮圖書館創建后不久就“缺糧斷水”,長期得不到新的文獻信息資源補充,處于癱瘓狀態。有的偏僻、落后地區的鄉鎮圖書館建設甚至還是一片空白,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農村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縣級圖書館在幫助農村加快經濟建設和脫貧致富的同時,可通過開展多種形式、豐富多彩的主題報告會、科技講座、推介新書、組織優秀文化信息資源特別是本地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上網等,以吸引廣大農民讀者參加,從而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通過這些寓教于樂的活動,引導農民講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營造農村濃厚的學習環境和求知氛圍,豐富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他們的綜合文化素質。定期開展知識下鄉、科技興農活動,促進農村形成崇尚科學、熱愛學習之風。近幾年來,庫倫旗圖書館積極參加文化下鄉活動,多次為農村送去大量的科普書籍,開展各種咨詢、科技講座,極大地豐富了農村的文化生活,使讀者隊伍不斷壯大。
三 發揮教育優勢,大力培育和造就新型農民
新型農民建設新型農村,新型農村呼喚新型農民。支撐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在于培養數以億計“觀念新、有文化、講文明、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培養新型農民縣級圖書館有著積極的作用。按照培養和造就新型農民的要求和標準,圖書館要突出抓好對農民尤其是青壯年農民的教育培訓。要改善讀書環境和條件,合理調整圖書資料的知識結構,強化館員的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度,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檔次,使農民讀者愿意到圖書館來吸取知識,提高其素養。同時,縣級圖書館還要對鎮、村圖書站開展經常性的業務指導,提高鎮、村圖書站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意識,最大限度地為農民獲取知識和技能提供服務;積極開展“送書下鄉”和巡回借閱活動,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理論聯系生產實踐活動,開展具有實用性、可行性的技能培訓,結合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對致富新技術、新品種的迫切需要,給予實用技術和技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大力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大好背景下,縣級圖書館最基本的讀者群還是農民。縣級圖書館應及時把握這一大好機遇,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在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上,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協調發展方面,發揮其獨有的職能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圖書館作為人類知識的搖籃,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作用,為加快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段玲玲.社區圖書館與國際大都市建設的關系[J].晉圖學刊,2002(4)
[2]羅世華、唐薇.21世紀圖書館讀者服務的新思路[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