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國自2013年開始了新一輪的中小學課程改革,此次改革呈現出許多新特點。主要是基于對學生未來生活做更好的準備而提出,提供給學生更好的教育,使他們在走向社會后能夠更好地面對復雜的生活。新的改革特色將對我國的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啟發。
【關鍵詞】英國中小學 2013課程改革 特點 啟示
【中圖分類號】G6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5-0037-02
英國自2000年實施國家課程以來,為使學校課程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的期望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英國資格與課程局在評估課程實施情況的基礎上,不斷對課程進行相應的改革。中學新課程方案經多方論證后發布于2007年,于2008年秋季開始在學校初始年級實施。此后英國繼續不斷地對中小學教育進行探索。2013年,英國教育部再次發布了名為《改革資格和課程以更好地為學生畢業后的生活做準備》的課改計劃,由此引發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一 英國新課程改革前的背景
1.課程
在2011年1月20日,教育大臣邁克爾·戈夫在英格蘭宣布了對全國課程的審查,并在2011年12月發表了《國家課程的框架:專家小組對國家課程評審的報告》,對此次課程審查提出建議。英國政府于2012年6月發表了對這份報告的回應。在2013年2月到4月間,將國家課程草案作為課題面向公眾咨詢以吸取社會各方面廣泛意見,并于2013年7月8日發表國家課程草案的修訂版本。此修訂版本在2013年7月到8月接受最終的公共咨詢,最后于2013年9月11日最終發布了新的國家課程,并將從2014年9月起開始施行。此版本涵蓋所有的科目和關鍵階段,但不包括關鍵階段4的英語、數學以及科學。為了使這些科目與普通中等教育證書相一致,最終新版本發布前,需要經過公開討論。此課程將于2014年9月份起首先在所有相關的小學和初中施行,依據課程改革的標準,各所大學和自主學校可自行為本校制定課程基準,發展自身。
2.4個關鍵階段(普通中等教育證書)以及5個關鍵階段(A水準)資格
經過公眾討論后,教育部長于2013年2月7日宣布了普通中等教育證書全面改革的提議。以修訂中等教育證書為目的,使之更好地運用于2015年英國文學的教學中,英語、數學、地理、化學、科學(雙學位)、歷史和物理,以便應對小學生參加2017年夏季組織的考試。2012年3月20日,教育部長寫信給Ofqual首席監察官Glenys Stacey,信中提到A level改革的提議。Ofqual啟動了一項3個月的改革提議,并于11月9日發布了回應。同一天,Ofqual宣布考試將從2013年11月起廢除一月份的AS考試和A levels。2013年1月22日和3月14日,外交部長寫信給Ofqual,闡述A levels考試細節。他表明,大學將會更緊密地參與到A levels發展計劃中,且AS levels將會成為一種獨立的資格。新發布的A levels將于2015年9月份在各大學校和高等院校開始施行。
二 課程改革的相關行動及具體內容
1.國家課程改革
首先是給教師更大的教學自由。去除當前系統的國家課程的標準,這樣學校可以自由設計自己的評估標準與新的國家課程。并從2014年開始英國將在公立學校為5~16歲的孩子引進一個精簡課程,新的考試將于2016年開始。課程改革中分別對小學、中學階段以及框架工程關鍵階段1~4都分別詳細做了說明,并且針對不同科目的教學目標都做了新的規定。其次,新課改中減少了對具體課程內容、課程標準的相關的、硬性的規定。放寬了對教師的權力限制,更加注重對學科概念和教學方法靈活性與創造性的提倡與鼓勵。為了達到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同時還能夠更容易輕松地學習,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要求來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做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2.國家課程評估變化
首先,將所有小學生的識字時間標準提早,以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并有能力去完成其他課程。要求所有學生在一年級結束的時候都參加法定聲學篩選檢查,這個檢查是一個短的、簡單的評估,是用來確保所有學生到6歲時已經學會了適當的標準語音。所有在公立學校、學院和自由學校的一年級學生必須完成檢查。檢查將有助于教師通過學生的發音識別哪些兒童需要額外的幫助,這樣他們就可以得到需要的支持來提高閱讀能力。從2013年開始,在二年級的時候設置第二次法定聲學篩選檢查,這樣就可以使這些在一年級沒有通過檢查的孩子可以在二年級通過。其次為了提高標準,從2013年開始為所有學生在最后的關鍵階段引入語法、標點符號和拼寫測試。
3.4個關鍵階段(普通中等教育證書)以及5個關鍵階段(A水準)資格改革
如今大多數雇主、大學和學院都對高校畢業生的讀寫能力和計算能力感到不滿意,盡管在最近幾年年輕人取得好成績的比例已經上升。但有很大一部分的雇主需要對剛從大學或學院畢業的學生組織額外的培訓。為了確保離校的學生能夠為畢業后的生活做更好的準備,英國將改革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和A水平考試,改革后考試將更為嚴格,為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深造或職業學習提供強有力的基礎。鼓勵更多的16~18歲的學生學習數學和理科。同時也有必要引入一個課程,讓每個學校和老師有更大的自由采取更有效的方式來教學,確保所有學生獲得英語、數學和科學基本的核心知識。最后,改革強調了需要提高學生在學校的文化水平,確保學生較早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技巧。
三 英國中學新課程改革對我國的啟示
1.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權
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權,即對課程內容不做過多過死的、統一的強制性規定,教師可以靈活地進行課程設計,因為教師工作在教育第一線最貼近學生,是最有發言權的。英國教師在教材的選擇上有很大的自主性,但中國學校就不能夠像英國學校那樣有較多自主權,不能使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的實際,中國一貫是使用統一的教材課本,受高考等因素的限制。因此,中國教師應靈活變通,不斷地進行學習,更新自己的思想。教學應努力培養教師的自主性,激發他們的教學熱情,努力把課程改革創新真正落到實處。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束縛了教學創新。這樣教師的發展就受到了限制,逐漸失去了創造的才能,給教師更多的自由空間,使其按照自己的特長發展,教學活動必然會生動起來。
2.注重實際,重視讀寫、算術水平的提高
腦科學研究成果表明,0~6歲是大腦生理機能發育最快、語言發展最關鍵的時期,運用腦發育機理和心理活動規律對6歲前的兒童施以閱讀、書寫、算術等認知技能的培養都是可能且必要的。英國在此次改革中特別強調了要將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培養提前,并且還要在一年級和二年級進行語音測試,所以識字、讀寫能力的培養應該盡早開始。掌握好基本的讀寫、算數和日常溝通技能是兒童以后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打好厚實的基礎為他們以后進入社會獲得更好的生活做充分的準備,堅實的基礎將成為學生以后生活的強大后盾,在他們走入社會后能夠更輕松自信地面對社會中的各種挑戰。這也是社會的需求,英國課程改革所做的一些典范值得我們學習。對中國來說,一向是比較注意基礎知識的教學的,所以不能放松對基礎知識的教授,應讓更多人認識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努力打好基礎,不斷地尋求更有效的基礎知識教學方法。
3.以個性化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
英國新的課程改革將繼續堅持以個性化評價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在各方面所取得的進步,教師也有更大的自主性來對學生進行評價,但要注意的是這次評價變得更為嚴格,要求更高。既突出了個性化更加靈活實用又可以起到促進作用。如這次新課程改革中的職業課程證書考試,學校、家長和社會可通過職業證書來考查和評估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能有效提高人才教育質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嚴格考查,為學生未來走向社會選擇職業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中國在對學生評價這一方面顯然有很大缺陷,所以英國的改革很值得我們吸取其精華來發展中國教育。
參考文獻
[1]倪俊超.英國中學新課程改革的內容及其啟示[J].教育探索,2009(9)
[2]薛家寶.英國課程改革政策沿革與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1999(5)
[3]王桂林.英國課程改革及其政策取向分析[J].教育與管理,2010(2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