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開心教數學、用心教數學、有特色地教數學三個方面對大學數學教學進行了探討,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數學教學 用心教數學 享受數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5-0053-02
作為一名大學數學老師,面對不同專業、不同數學基礎和層次的大學生,如何讓自己的教學鮮活起來,不僅讓自己教得舒心,而且讓更多的學生學有所得、讓更多的學生對數學感興趣、主動地學數學呢?本文從開心教數學、用心教數學、有特色地教數學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分別就如何“用心教數學”“有特色地教數學:挖掘數學美,享受數學;融入建模思想,享用數學”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一 開心教數學
桌子上放著半杯水,樂觀的人則會欣喜若狂:“太開心了,這里還有半杯水!”悲觀的人會唉聲嘆氣:“哎,只有半杯水了。”同樣是半杯水,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境折射出不同的感受。
如果以樂觀的態度開心地工作,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以悲觀的態度工作,視工作為負擔,人生就是地獄。同理,只要教師能開心地去教學,教學也可以成為教師的精神樂園、靈魂的天堂。
面對工作、面對教學,選擇做一名開心的數學教師,帶著愉快的心情來教好數學。再說,哪一個學生會愿意聽一個滿課堂都唉聲嘆氣、愁眉苦臉的老師上課呢!
二 用心教數學
這里的用心教數學是指用良心教數學、用信心教數學、用愛心教數學。
1.愛崗敬業,用良心教數學
愛崗敬業,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工作,無論是好崗位,還是一般崗位,無論是大舞臺,還是小舞臺,作為一名教師,都要立足崗位做好事,利用講臺演好戲。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應盡職盡責地完成本職工作,做好一名老師應做的事;既然學院將這份工作交給了我,學生走進了我的課堂,我就應該對得起學院、對得起學生,沒有任何理由不做一名有良心的老師。
對所教授的每一門課程,從備課、課堂教學到作業的批改、學生考勤記錄等每一環節,都要認真對待,以保證每一堂課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大學數學的每一堂課上都學有所得,對得起教師這個職業,做一名有良心的教師。
2.潛心研究課程,用信心教數學
只有信心滿滿地站在講臺上,游刃有余地講好每一節課,學生才會放心地、踏實地跟著教師學數學。否則,自己都沒有信心,如何教好學生?
那么怎樣才能充滿信心地將數學課教好,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這就需要花時間潛心鉆研所教授的課程。
對所教授的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和數學建模等課程,都要做足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包括對數學知識本身的精準、課堂講授技巧和對當前數學前沿的了解及其應用的鉆研等。
另外,做一名大學數學教師還應不斷地學習,補充新知識。平時除了通過網絡、圖書館等學習渠道學習外,還應經常去聽一些有經驗的老師上課、向督導請教一些好的教課方法、虛心聽取學生的一些建議等。此外,學院提供的一些學習機會(如出去參加一些會議等),也應盡量地充分利用。這樣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與時俱進、充滿信心的大學數學老師。
3.專心探究教法,用愛心教數學
作為一名大學數學教師,面對的是來自不同專業的、基礎各異的大學生,要想教好數學,讓學生真正地學好數學,還需專心探究教學方法,并用愛心教學。
第一,做到因材施教。針對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和數學建模等課程的特點、學生的本專科層次、接受能力以及學生的專業需求,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如高等數學這門課程,學生是來自機電、電力、信工及數控專業專科的學生,對于不同的專業,在教學時對某些知識點及難易程度可以做適當的調整,使不同專業的學生在他們的接受能力范圍內能學到本專業所需的高數知識,又不至于讓一些學生覺得高數難學而干脆放棄這門課程的學習。
第二,盡量授人以漁。愛心體現在對學生深深的、不圖回報的愛。廉價的愛是要什么給什么,真正的愛,不是你幫他點火取暖,而是給他一把柴刀,讓他自己去打柴;給他火柴,讓他自己去點燃生命的火焰。大學數學的教學也是如此。教學時經常強調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各種能力的提高。大學階段數學的學習,除對知識點的掌握外,更應重視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拔高,更應強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并將從數學課程獲得的各種能力、素養運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甚至個人生活、工作中去。
如在講完一章的內容后,可以要求學生自己概括該章的知識結構,總結自己學會了什么、需要加強的還有哪些等,并在該章的復習課上讓學生自己到講臺上講解。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鍛煉了他們的表述能力等,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注重教書育人。“先做人、后做事”,應經常將這種思想帶到課堂教學中去。
如在講解不定積分的計算方法時,引入“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幫助自己”“換位思考”等一些做人的道理,不但使這些學習方法變得淺顯易懂,而且還體現了數學的美。三 有特色地教數學
1.挖掘數學美,享受數學
數學雖然是一門自然學科,但其中一些樸素的思想方法經常蘊含著大智慧,體現著“數學的美”。如換元積分法中的被積函數f[φ(x)]φ′(x)割“舍”一部分因子φ′(x),將被積表達式轉化為 [φ(x)]dφ(x)形式,使積
分“得”以計算,體現的就是“舍得”的一種做人的態度、境界。又如求導方法中的“全局觀念”“整體思想”等,這些都無不體現著數學的美。只要用心體會,數學的美無處不在。作為一名大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盡量去挖掘、發現數學的美,并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也體會到數學的美,讓他們有興趣地學數學,同時也讓所教的數學鮮活起來。
2.融入建模思想,享用數學
從小學,甚至可以說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在學數學,到了大學還在學數學,大部分大學生的感覺是數學可以幫我們拉開分數差距,是升學、專升本、考研深造的一個籌碼、工具,此外,數學似乎沒有什么用。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作為一名大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經常強調數學實際上是非常有用的,可用來解決許多的實際問題,并在大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用學到的建模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會用數學,甚至享用數學。
數學建模實際上是聯系現實世界與數學世界的橋梁,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整個建模過程是學生發現問題和創造性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系統過程。這一過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及相互協調能力。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應著重培養動手實踐能力,使自己成為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數學教學使得數學教學本質上成為一種素質教育,它改變了原有的包括一般大學數學教學狀況(使學生僅僅“生吞活剝”地學到一些數學概念、方法和結論),使學生領會到數學的精神實質和思想方法,掌握數學這門學科的精髓,自覺地接受數學文化的熏陶,使數學成為學生生活中得心應手的武器,終生受用,從而培養出具有數學素質、創新意識并且具備團隊合作精神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具體如何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數學教學這門課程,可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在章節引入時提出數學建模思想;在概念和理論部分滲透數學建模方法;在應用部分引進數學建模案例;加強高數課程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蕭樹鐵、譚澤光等.面向21世紀大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探討(續一)[J].高等數學研究,2000(4)
[2]蔣莉.在大學數學的教學中體現數學建模的思想[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