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引入,猶如樂曲中的“引子”、戲劇中的“序幕”,起著醞釀情緒、集中注意、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作用。設計精妙的引入,能扣人心弦,激疑引趣,促成學生情緒高漲,進入思維振奮狀態,為整堂課的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因此,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新課的引入。本人結合多年教學實踐,淺談在初中科學的課堂教學中具有藝術性的引入方法。
一 多媒體引入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人們主要是通過一維的方式,依靠語言、文字、數據來表示、傳遞和處理信息。在這種方式下,學校的教學活動,主要是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而多媒體教學具有聲、像、形、色、動、靜等相結合的特點,可以通過三維影視效果總攬自然現象,可以放大并展示自然界實物模型、標本。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媒體,使學生的視聽覺并用,形成抽象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共同參與學習過程的多維狀態。它使人的思維活動易于突破抽象邏輯思維的難點與局限,使教學活動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維習慣,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和更高的學習效率。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它正逐步走進學校、走進課堂,教師在新課引入時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給教學帶來的生機,積極發揮多媒體的優點。如在教學勻速直線運動這節中,可以首先播放一段世界杯足球賽的錄像,再引入運動和力一課。然后展示配有輕音樂的動畫(花兒在開放、蠟燭在燃燒、地球在不斷地自轉和公轉、火車在奔馳),利用它聲像兼備的特點,讓學生在欣賞美麗的動畫和美妙音樂的同時,帶著愉悅的心情很自然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又如在學習鋼鐵的銹蝕和防銹一節時,我先出示了船只、汽車、機器等已被丟棄的鐵制品在露天被銹蝕的畫面,然后配以鍵盤音逐個顯示以下內容: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由于鋼鐵制品銹蝕而損失的數量,相當于全年鋼鐵總產量的1/4,這樣容易使學生有一種觸目驚心的體驗,從而產生一種悱憤心境,不由自主地思考:“為什么鋼鐵制品這么容易銹蝕,而且損失如此嚴重呢?”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二 詩詞引入
在科學課堂中適當引用詩詞,既可導出本課的教學主題,又能在新課開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牽引住學生的思維。
如在碳的性質的教學中,課前朗誦“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一誦完詩,學生感到很驚訝,科學老師怎么上起語文課了,這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達到了吸引人的目的。接著引導學生思考“伐薪燒炭”說明什么?“十指黑”表示了什么含義?學生就很自然地想到“薪”可以燒成“炭”,碳的物理性質:黑色固體等等。又如在學習動物的個體發育時,在多媒體課件的首頁,插入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西江月》的朗誦音頻、蛙鳴的音頻和江南田野風光視頻,在上課伊始把學生們帶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這樣優美的意境,然后設疑:“蛙聲—稻花香—豐年”是怎樣聯系起來的?以“豐年—蛙聲—繁殖—個體發育”為思路導人教學。當學習“種子的結構”知識時,我用“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引入新課,讓學生體會植物體產生大量種子所體現出的旺盛生命力,以及種子繁育新的生命的意義,從而不自覺地產生了解種子結構的好奇,這種好奇又為下一步的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 實驗引入
初中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加強實驗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因此,充分發揮科學的特點和優勢,用精心設計的實驗來引入新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習《大氣壓強》一節時,我首先拿出一支玻璃試管,并在試管內裝入一些水。然后拿出一支稍小一些的試管套放在盛水的大試管中,問學生:當我把套著的兩支試管同時倒轉過來使管口朝下時,小試管會從大試管中掉下來嗎?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通過實驗來檢驗學生答案的正確性,吸引學生,成功導入新課。
四 經驗引入
日常生活中許多現象可以用自然科學知識來解釋,學生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已有一定的實際經驗,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出發,挖掘教材與學生知識經驗的聯系點,以學生已有的實際經驗作為切入點來引入新課。如在學習沸點一節內容前,詢問學生:衣服洗好后,為了能讓它盡快晾干,平時你們是怎么做的?在學生的討論中引入新課。又如在引入密度一節時,我拿出兩只大小、光亮程度都一樣的湯匙,讓學生區分哪一只是鋁匙?哪一只是不銹鋼匙?再找一團棉花和一塊適中的鐵塊,讓學生判斷哪個質量大?引導學生得出: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一般是不同的,從而引入新課。經驗引入法的優點是特別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思考,喚起他們探究的欲望。
五 故事引入
青少年學生特別愛聽故事,在中外歷史上,牛頓、伽利略、歐姆、居里夫人、愛迪生等名人軼事,都和初中科學教材有聯系,用他們的事跡引入新課,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對學習科學產生興趣,而且有助于引導他們學習科學家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不慕名利、追求真理的高貴品質。如在浮力一節的新課引入時,講述一個關于希龍二世要求阿基米德證實王冠真假的故事。在生態系統一節中,我是先讀了一則《肯尼亞千古奇雷劈出驚人奇觀》的新聞。
2002年4月12日在肯尼亞維多利亞湖希古盧島上就打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奇雷。伴著一道刺眼的閃電,一記驚天動地的炸雷從天而降,像空對地導彈一樣準確“命中”了離村子不遠的一塊玉米地邊的猴面包樹,小半個樹冠頃刻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