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語猶如交響樂中的序曲,導語設計得好,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渲染一種良好的學習氣氛,同時讓學生感到語言的魅力。運用各種導語,如溫故知新導入法、創設情境導入法、成語導入法等,會讓學生的心靈迸出燦爛的火花。
【關鍵詞】語文課 導語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5-0098-01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語文課也是如此,要想在短短的45分鐘內收獲最理想的教學效果,每一個環節都要精心設計,而導語則如一部交響樂中的序曲,導語設計得好,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渲染課堂氣氛,又能發揮語文老師“口才言語”的特長,讓學生一開始就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導語更具吸引力呢?筆者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一 溫故知新導入法
由溫故而達到知新,是組織學生由復習舊知識從而引出新知識的一種方法。教師在教學中不但引導學生學習了新的知識,同時還復習了舊知識,可謂一舉兩得。例如,在學習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我們剛剛領略了錢塘湖的壯美,今天,讓我們再到西湖去領略西湖的秀麗風光,自古西湖就讓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夢縈魂牽,在西湖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今天,讓我們隨著明末散文家張岱去欣賞雪后西湖的美景吧。”學生在這樣的導入中不但復習了舊知,還引發了探求新知的好奇心,很快地融入到學習當中,大大有利于教學。
二 創設情境導入法
初中生的情感比小學生豐富了許多,年齡特征也決定了他們比較單純,極易受到環境的感染,在親情方面他們表現得尤為突出。所以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聯系生活營造親情氛圍,使學生在感受親情的同時,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狀態。例如,一次公開課上,一位老師在講解《背影》這一課時,就采用多媒體播放劉和剛演唱的歌曲《父親》導入新課。當音樂響起,伴隨著深情的演唱,父親的背影出現在屏幕上時,學生們很快進入了情境,沉浸在濃濃的親情中,而后,老師緊緊抓住“情”這一點切入,這樣,學生自然被感染,進而進入學習狀態,并迫不及待地想學習此文,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三 激發興趣導入法
現在的中學生,求知欲望強,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在進入新課前,若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引起求知欲望,那么,導入的效果將會非常好。如王老師在講解《童趣》一課時,他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童年的趣事,引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紛紛說起自己的童年,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情緒得到釋放,把自己的情感和文章結合在一起,引起學生集中注意和有趣的思考,從而讓學生主動走入文章當中,與沈復一起感受童年的快樂時光。
四 故事成語導入法
巧妙的引用與課文有關的故事、成語、對聯、名言等導入新課也是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尤其在文言文教學中有大量的成語,通過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了解成語的出處、含義等,不僅引導學生積累成語和典故、深入理解成語含義,同時又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熱情,順利地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五 巧設懸念導入法
對中學生而言,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知識水平,也具備了運用已知求未知的能力,而且他們還具有挑戰精神,有一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勁頭。如果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就能設計一些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并順勢導入新課,效果也十分好。如在講《孔乙己》時,我首先設計了幾個問題,以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同時,引發他們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強烈愿望。由此可見,教師巧妙的設置懸念,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探索問題的熱情,從而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
六 再現背景導入法
如今的中學生對老一輩以及過去的革命事業是知之甚少,這就要求老師在上課時,采用講背景的方法設計導語。例如孫犁的《蘆花蕩》《親愛的爸爸媽媽》等課文,只有讓學生了解了歷史背景,才能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更好地融入課文的學習當中。
七 話題討論導入法
中學生喜歡發言,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而在每一節課上,很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發言,所以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考慮這種情況,設計與課文有關的話題,由學生自由討論,既滿足了他們表達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導入新課。例如,在講授布封的《馬》一文時,我首先引出話題“馬”,然后由學生自由討論有關馬的知識、馬的成語以及有關馬的傳說故事等,學生們在討論的基礎上,迫切地想知道馬的知識,這樣就很好地導入了新課。
八 圖畫展示導入法
圖畫形象又生動,是人的第一直覺看到的東西,具有直觀性。圖畫導入法,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直觀的認識,容易展開豐富的想象,以畫激趣,將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反應,其教學效果遠勝于教師的講述。
俗語說:“萬事開頭難。”小小的開頭,卻是教師經驗、學識、智慧的結晶。新課導入的方式很多,在語文這片土地上,他們猶如一株株奇花異草,精彩燦爛,彌漫著沁人的馨香,教無定法,新課導入的方式也不拘一格,但不管怎樣,新課導入的方式,必須有針對性、啟發性、趣味性,只有靈活巧妙地導入新課,這個教學的第一程,才能敲在學生心上,迸發出燦爛的火花。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