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時代賦予教師的重任,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發現、學會創新。本文就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創新氛圍、優化教學過程、回歸生活等方面談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5-0109-01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江澤民同志的話道出了創新教育的戰略地位。作為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學科——語文,更顯出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性、緊迫性。要想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人才,更有效地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語文老師就必須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呢?筆者就十幾年的教學摸索談幾點體會:
一 教師要更新觀念,具有創新精神
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教師首先要更新教學觀念,學生的創新意識來自教師的教育與引導。語文教師不應是固守語文學科狹隘領域的專業人士,而應是知識豐富、視野開闊、思維活躍、能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充滿獨創和靈氣的復合型教師。科研意識的強化,正是學者型、科研型語文教師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體現。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
二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心靈接觸交流的過程,教學要針對學生天性好動、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強等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引導他們參與學習過程。全面關注班里的潛能生和學困生,有時回答問題錯了,或者回答得不合理,但都是他們自己思考的結果。老師真心夸獎、鼓勵和充滿智慧的指點,往往能夠幫助學生喚起自信心,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強大動力。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不囿于教師或書本的定論,敢于大膽質疑。為此,教師需不斷激勵學生,樹立創新意識,使創新成為他們的自覺行動。
三 營造創新氛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聯想活躍、思維敏捷、激情勃發。濃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調動智力因素,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極大地激發創新敏感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創設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課堂充滿情感的碰撞、情緒的體驗、生命的交流,任想象馳騁,任思路縱橫,多種想法涌動、交匯,自然會碰撞出創造的火花,引發創新的潛質,使學生想學、愛學,在充滿活力的自主性活動中激發創新意識。
四 優化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開發求異思維
第一,教學過程中,善待學生的質疑多問。疑是一切發現創新的基礎,創新意識源自質疑。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啟發、誘導學生多思考、多質疑,以疑啟思,提高思維的變通性,對同一問題、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能力。
第二,引導學生創新求異。敢于求異,這本身就是創新。語文作為一門具有濃厚人文性和思維性的學科,對某些問題的理解和看法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的,在教學中,不能用既定的標準答案來衡量學生的回答,否則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久而久之,學生創新思維的源泉就可能枯竭。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求異思維,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愛玩、好動、好勝是孩子們的天性,在課內外開展豐富多彩的有益活動,不僅能很好地培養孩子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更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可以組織開展學生活動,如學生講課、課堂辯論賽、文言文自譯比賽、課前五分鐘演講賽、自編小報比賽、演講比賽、唱誦比賽等。
第四,放飛思維與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包括創新想象和創造性思維。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和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上重視放飛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放飛想象,創造獨特、新穎的新形象。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給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
五 回歸生活——培養創新意識
把語文教學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注意拓寬語文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空間,觀照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想象和創造的天地,讓學生在充滿靈感、充滿激情、充滿創新的生活過程中,生命的體驗得到充實和豐富,激發創作熱情,寫出新穎獨特、有真情實感的創新作文,從而培養創新意識。如學完《現代‘張鄉紳’》,我鼓勵學生聯系生活談談自己的所悟,結果許多同學都很有感觸,“現代社會,這樣溜須拍馬、左右逢源的,大有人在。那些不為民作主的‘公仆’們尤甚……”作文都有學生自己的見解和主張,篇篇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現實生活。
語文教學只有與生活相互貫通了,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去體味生活的萬般滋味,從而練就學生主動探究、刻苦鉆研、大膽質疑、勇于創新的本領,為其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