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中國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小學語文教材對古詩鑒賞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詩歌在中國歷史發展的潮流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針對于古詩教學而言,提高鑒賞價值和情感熏陶價值是其教學的終極目標。基于此,本文將結合古詩教學的經典案例,對古詩鑒賞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古詩教學 語文 研究與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5-0114-01
一 趣味在古詩教學中的重要性
古詩與現代文章不同,其在語言表達上、情感流露上相對保守,所以小學教材中引用的古詩通常是具有明顯教育意義且語句通俗易懂的古詩詞。教師應透過這些詩詞表面的意象,在其教學中適當加入趣味元素。趣味教學是近年教改提倡的先進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引用作者介紹、趣味鑒賞、競賽演講等獨立的教學模塊,可以增進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距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 基于教學實例探討古詩鑒賞教學的作用
1.古詩鑒賞教學特征分析
第一,詩眼的情感表達作用。古詩教學經常提到的是“詩眼”,詩眼是一首詩結構上的關鍵點,所以要想推動鑒賞教學發展,首先要確定詩眼在鑒賞教學中的作用。由此可見,詩眼可以充分表達出整首詩的情感基調。
第二,意象價值。除了詩眼之外,鑒賞教學還應通過抓意象、賞畫面、品意境等角度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客觀物象并不能夠準確體現出作者創作的思想情感,所以作者通常會透過意象描寫將主觀情感和客觀事物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文字通過轉化表現形式由平面的描寫變化成空間的情感變化,通過意象分析吸引學生眼球,應用畫面表述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所要表達的內容。
2.教學實例分析
通過上文對趣味鑒賞古詩教學的特征進行詳細論述可知,在鑒賞古詩時,教師首先要明確作者的創作情感,通過“詩眼”、“意境”描述提高古詩教學的立體教育情感,并積極引導學生對古詩所描繪出來的情景產生聯想和想象,通過情感熏陶和理論講述讓學生感知古詩的美妙意境。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首鑒賞古詩《楓橋夜泊》,詩中寫道:“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整首詩通過多種客觀事物描寫為古詩奠定了愁思的感情基調,月、霜、漁火、客船等事物與鐘聲相結合,仿佛愁思是一聲聲敲進作者心里的。教材中還配有古詩鑒賞畫面,畫面呈現出來的內容與古詩非常吻合。教師在開展趣味古詩教學鑒賞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針對整首詩所體現出來的情感特點進行深入理解,結合畫面分析讓學生了解古詩的情感基調,之后再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向古詩所表達的客觀事物,探討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詩中景物都能夠體現作者哪方面的思想情感,作者在借物抒情中都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
三 趣味古詩教學改革建議
趣味鑒賞主要體現在教學的新鮮感和藝術價值以及情感價值上,所以教師要想體現出趣味教學的作用,必須將教學重心放在拓展教學方式,提高教學過程中的情感交流程度,增加互動環節等方面,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豐富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內容,如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古詩詞中所呈現的內容和情感通過動態影像資料表現出來,在開展教學項目之前,讓學生觀看相關資料,讓學生在學習古詩之前就對古詩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件中設置不同類型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古詩,在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同時,提高古詩的融入性教學價值。
2.增設互動環境
趣味鑒賞古詩教學的互動內容非常豐富,因為古詩中描寫的客觀事物大多離現實生活較遠,所以老師在教授學生古詩之前,可以預留一部分預習作業,讓學生通過簡要閱讀,感受當時社會行為習慣和情感表達方式。之后在課堂上通過“情景模擬”、“知識問答”、“辯論演講”等方式,提高古詩鑒賞教學的互動性。老師在教學中應適當加入多種情感話題,讓學生針對此問題展開系列討論。
3.提高情感交流程度
在古詩鑒賞教學中不僅要靠客觀事物抒發情感,老師還要抓住詩中作者與現實生活中的學生之間的情感聯系點,通過這個聯系點,擴大古詩表達情感的影響范圍。既要欣賞作者描繪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理解作者憑借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讀懂古詩。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古詩為例,詩中出現了多個意象地名,如劍外、薊北、巴峽、巫峽、襄陽、洛陽等,這些地名在空間布局上具有明顯的聯系作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變化高度吻合,所以教師在開展趣味鑒賞教學時,應根據地名所在地理位置和變化規律,闡述作者生活在動蕩不安、背井離鄉的社會環境中的悲苦情感,并將其引入學生生活。
四 結論
古詩教學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是重要教學內容,探求古詩詩意,讓學生透過古詩感受當時社會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思想,這是大多數教師追求的最佳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程明、胡巧紅.古詩鑒賞方法探析——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為例[J].學周刊:C,2013(5)
[2]金如香.教科版小學語文教材的古詩教學與審美教育[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7)
[3]李亮、周彥.守成與超越——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建設的回顧與展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7)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