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式學習是新課改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每位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在歷史教學中筆者采用的是四讓學生的教學方式,探索實現歷史教學的突破和創新,下面就美國南北戰爭一課談談筆者的做法。
一 讓學生明確目標
在閱讀課文前,我用投影儀把美國南北戰爭的教學目標展示出來:(1)美國獨立后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2)“南北戰爭”的概況,包括林肯的主要活動,兩個文件的頒布,葛底斯堡戰役。(3)知道美國南北戰爭的性質和作用。有了教學目標,就有了方向,學生就可以有目標地閱讀和思考。
二 讓學生理解教材
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素質得不到全面提高,因此,我在這課教學中只板書幾個提綱,讓學生自己看書,自己去理解和琢磨,并將內容講出來。
1、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表現 焦點 戰爭導火線 開始標志 。
2、《宅地法》和《釋放黑人奴隸宣言》的背景 作用 。
3、勝利 性質 作用 。
這樣的教學,學生興趣高,課堂氣氛活躍,既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又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 讓學生解釋問題
新教材激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這是探究式學習的一種基本方法,如在美國南北戰爭一課中,為了突出教學重點,我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讓學生看書解答:(1)兩個文件的頒布為什么會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2)如何看待林肯在南北戰爭中的歷史貢獻?這樣每堂課向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聽課,會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使課堂效率得到極大提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品嘗解決問題的快樂,體驗學習的成就感。
四 讓學生小結內容
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自己小結,不僅能及時反饋信息,還可進一步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當然學生可以以自己的領悟來小結本課內容,如學了本課,有同學按戰爭的順序來小結,有的同學按教材的要點來小結。
可見,自主探究式學習在教學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綜合能力,是中學歷史課的一種有效方法。
美國南北戰爭是初中九年級上冊的重點內容。人教版教材從戰爭的爆發和北方的勝利兩個方面,介紹了這場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內戰,文字淺顯易懂,線索清晰明了。教材受版面的限制,有關戰爭的規模及其細節無法展開,因此,如何開發教學資源,使略顯平淡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這是教師的職責。本設計重點考慮了如下問題:(1)如何充實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2)如何讓學生理解美國人眼中的南北戰爭;(3)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感受到思維的挑戰性。設計的基本點在于適合九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
圍繞上述思考,根據美國南北戰爭的基本史實,以人物為主線進行教學設計是可行的。南北戰爭的發生、發展與結果都與林肯休戚相關。林肯代表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反映了美國的自由、民主精神。透過林肯的故事,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林肯的善良、正直、誠信和自強不息的品質,也是情感教育的材料。
本設計圍繞四個核心問題展開教學:為什么林肯就任總統引發了南北戰爭?為什么奴隸制度能夠在美國長期、合法地存在?林肯為什么在戰爭中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林肯為什么受到美國人民的普遍尊敬?
導入:林肯是美國歷史上的第16任總統。他受到美國人民的尊重。馬克思贊揚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的人物”。他的歷史功績與一場戰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場戰爭就是美國內戰,史稱南北戰爭。
這場內戰慘烈到什么程度?請閱讀以下材料。(屏幕展示):
材料1:南北戰爭是我國歷史上最殘酷的一幕。傷亡人數超過了150多萬,成千上萬的家庭流離失所,戰爭所帶來的磨難超出我們的想象。
──羅恩·馬克斯韋爾《直面歷史》
材料2:用了四年戰爭和幾乎70萬美國人的鮮血──傷亡幾乎等同運到北美的奴隸總數──才將憲法中奴隸制的污點洗清。
──安瑪麗·絲勞特《這才是美國》
150萬、70萬,是因為統計涵蓋的對象不同。但有一點值得思考:美國在“二戰”中傷亡人數101萬,在越戰中傷亡人數將近40萬。而這這場戰爭造成的傷亡人數,幾乎等同于自此以后100多年內美軍在對外戰爭中傷亡數的總和。
問題1:美國出兵伊拉克僅僅死亡4000多人,國內的反戰情緒就異常高昂,前總統小布什的民眾支持率因此而大跌。南北戰爭是美國的一場內戰,死傷了那么多人,但林肯卻能永垂史冊、受到美國人的崇敬,這是為什么?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