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數學形象思維能力,既是小學生本身思維發展的需要,也是他們學習抽象數學知識的需要。本文就從積累表象、數形結合、重視想象這三方面,談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關鍵詞】形象 思維 感知 數形 想象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5-0134-01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形象思維是通過感官進行具體形象的感知,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從而使抽象的知識變成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具體性的概念,讓小學生在聯想和探索的過程中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既是小學生本身思維發展的需要,也是他們學習抽象數學知識的需要。現筆者就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一 充分感知,積累數學表象
表象是形象思維形成的基本單位,積累的表象越豐富,就越容易形成形象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教材內容,利用圖形、實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種感官都參與到學習當中來,從多方面、多角度對事物進行充分的形象感知,從而積累豐富的表象材料,接著再通過形象記憶進行形象識別以及想象。
例如:在學習“圓柱體表面積及體積的認識”時,教師不僅可以出示筆筒、茶葉罐等圓柱體實物以及圓柱體的模型和圓柱體的框架,而且還可以讓小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讓他們尋找身邊有哪些實物的形狀是圓柱體,這樣,能讓他們在頭腦中形成概括性的圖形表象。
表象是形象思維的載體,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教學用具,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可以讓小學生充分直觀地感知所學的內容,從而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才能在腦中形成鮮明的表象,從而為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打下基礎。
二 數形結合,培養形象思維
數形結合,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建立數與形的關系,就是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直觀化,幫助小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數學概念;或是使計算中的算式形象化,幫助小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還能夠將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使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可以說,數形結合是數學課上培養小學生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
例如:在教學“圓柱體側面積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演示的方式將圓柱體的側面打開,引導學生觀察。他們就能很清晰直觀地看到“原來圓柱體的側面是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體底面的周長,寬就等于圓柱體的高。”這樣,利用數形結合,學生們就可以充分地理解應當如何求圓柱體的側面積和圓柱體的表面積了。
又如:在教學“植樹問題”時,筆者出示例題:“某公園要在長40米的步行道一邊植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要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先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再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列式解答,并想辦法來驗證。在匯報計算結果時,有的學生是通過畫示意圖,以“實地”植樹的方式進行驗證;還有更多的學生則是通過畫線段圖的方法來驗證。大家都驗證出:在步行道兩端都種樹的情況下,植樹的總棵數=間隔數+1。學生們運用線段圖,就是很好的數形結合,這樣不僅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再造性思維能力,也能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因此,數形結合實質就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數量關系與直觀的幾何圖形、位置關系聯系在一起,將抽象直觀化,揭示數形之間的內在聯系,實現抽象概念和具體表象之間的轉化,從而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
三 重視想象,發展思維空間
形象思維的培養,不僅僅需要“表象的積累,直觀的運用”,還要依靠小學生豐富的想象表象,即利用儲存的表象信息進行加工和改造,從而形成新的表象。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如圖示情境、語言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探索,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從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筆者課前讓學生們準備好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紙片。課上組織學生度量、剪拼直角三角形上的兩個銳角,再拼成一個長方形,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到:直角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180°。接著,筆者再及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請同學們猜猜看,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會是多少呢?”由于受到定勢思維的影響,有的學生就會以為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小于180°,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大于180°。此時,筆者并沒有馬上進行否定,而是組織學生再進行操作實驗,結果證明了: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一樣,它們的內角和都是180°。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從而不僅使他們在猜想的過程中了解所學的知識內容,還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
總之,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基礎,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形象思維能力既是符合兒童思維發展規律的需要,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應當盡可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整體觀察和思維的情境,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學會積累感知、充分想象、發展思維,從而合理而有效地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郭思樂、喻偉.數學思維教育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