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要思考課堂上如何吸引學生?如何啟發學生?如何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筆者談一談自己的體會:(1)促使教師的教學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引導學生自我發展與進步;(2)通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以生為本,學案導學”的設計理念,來自于郭思樂教授“生本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式。它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它要求教師首先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好學案,學生通過閱讀學案,首先在自己頭腦中形成初步的知識,了解整個研究課的結構和進程。然后,再在教師的引導下進一步深化理解知識,先有知識,再獲取能力,真正做到——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不教而教;以學定教與內核生成課程;討論是學習的常規;讀和做——促進感悟,開發潛能的教學理念。為此,教師就要研究出一套適應學生學習的導學學案,探索出一種體現“生本課題”的教學模式,尋找出高效課堂的實施方案。當然,學案絕不是學生自學手冊,它是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的,與課堂教學模式相適應。學生的學習行為在學案中明確的體現,教師的教學行為隱蔽在學案中。因此教師拿著學案,就知道怎么組織這堂課,學生拿著學案,就知道這堂課學了什么。
皮亞杰的“認識——發展”理論認為:“強迫是最糟糕的教學方法”,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地參加實驗,以期自己動手重新掌握必須學會的內容。為此,應重視學生在認識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學生的認識是同化與順應不斷平衡的適應過程,教學中應利用學生認識上的不協調和沖突,從而激發他們求知、探知的興趣和欲望,并通過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主動發揮,改變已有認知結構,進行新的同化和順應,促進認知的發展和深化。同時,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提出了“教學必須走在發展的前面,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的命題?!白罱l展區”概念強調了教學在發展中的主導性、決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學的本質特征不在于“訓練”“強化”已形成的內部心理機能,而在于激發、形成目前還不存在的心理機能。
而初中階段的學生年齡正處于12~15歲之間,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但仍需要教師的引領和指導。通過教師外界預設的學案引導,激起學生潛在的自主探究動力,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但離散的物理知識,利用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原理,通過自主學習、科學的探究,將后面的物理知識與前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形成規律。故此,課題實驗者根據皮亞杰的“認識——發展”理論,在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學案,引導學生產生新的疑問,激起新、舊知識的矛盾,使學生頭腦中的新、舊知識發生沖突,從而激發學生尚未成熟的心理機能,引起探究的興趣。并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主動建構,使之在舊知識結構之上,對其新知識進行同化并順應,建構新的知識結構。
筆者設計了一套符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模式,具體操作如下:
活動的主要方式如下:(1)情景——體驗:“情景——活動——體驗”,通過導學學案,創造良好的學習情景,改善學生的學習心態和學習行為。(2)和諧——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導學學案,使學生從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培養、方法的訓練、行為習慣的養成各方面得到發展。(3)活動——過程:以學生活動為主,通過導學學案,激勵學生積極實踐、探索,促使學生在活動中思維,在思維中活動。(4)探索——發現:由問題的展示,培養學生發現新知識、新規律,并能夠應用新知識和規律分析解決問題。(5)自主——交往:對新的疑點,通過導學學案,以學生合作學習為基礎,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全體學生的交流,創造有利于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參與、張揚個性。
筆者探索的教學模式如下:(1)學生的問題(情境)展示環節:此環節中,學生將自己在預習中的困惑提出來,引起同學們的思考,教師也可在此設疑或提問,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兵疑兵環節)。(2)實驗探究(或學生交流)環節:在上環節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探索,設計相關的研究方案,對問題進行探究。不同的學生,對問題可能有不同的看法,這樣就形成了師生、生生之思想火花的碰撞(兵幫兵環節)。(3)師生、生生辯論環節:在交流、實驗探究數據的基礎上,對交流的結論、探究的數據進行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分析,并由學生對結論進行描述和總結,在此過程中,教師圍繞中心(關鍵詞)進行追問,讓學生真正掌握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兵教兵環節)。(4)歸納小結環節:在此基礎上,由學生自己對所研究的知識進行歸納小結,從中得出結論,掌握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兵練兵環節)。(5)鞏固練習環節:在形成了初步的知識后,教師再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練習,讓學生對所研究的知識進行反饋練習。
通過學生的預習,將課堂教學前置,讓學生帶著問題和疑惑進入課堂,并通過學生自主研究,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得到提高,獲得知識和能力,從而使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培養創新意識,最終形成了“以生為本,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