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深入發展,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人們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利益關系、目標追求也出現了多元化趨勢。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搞好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更進一步提高,教育面對的挑戰更加嚴峻,而要做好這些工作,班主任顯得尤為重要。
一 注重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由于班主任是班級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每天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因此,班主任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道德品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生活態度。初中生正處于對新鮮事物充滿熱情與好奇的年齡,價值評價體系并不成熟,缺乏對事物的評判能力,常常“有樣學樣”。正因如此,班主任作為學生的“影響源”,要充分認識到自己行為舉止得體的重要性,即所謂“言傳終于身教”。因此,班主任應隨時代發展加強德育理念的學習,及時鞏固既有的經驗成果,并能將其科學地運用于實際的德育工作中。
二 注重自身修為,做到為人師表
首先,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在要求,教師應具有的基本德性與人格。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是對教師為人師表內在關系的辯證表述。其中,嚴于律己是以身作則的基礎,以身作則是嚴于律己的升華。所謂嚴于律己就是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所謂以身作則就是用自己的行為做榜樣。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言教并非獨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身教就是為人師表。凡是希望學生去實踐的,教師自己一定實踐;凡是勸誡學生不要做的,教師一定不做。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師德和個人魅力。作為班主任,自身要有良好的道德形象,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才具有凝聚力、親和力,這正是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一環。
其次,班主任要博學多才,不斷加強教學基本功和知識水平的學習,以滿足學生的各種求知欲望。因為學生對教師評價的第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看教師的教學能力,只有在教學上有自己的一套,才不會被學生看不起,才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學生才會信任你,才聽得進去。
最后,班主任更是做人的楷模和榜樣,在教學中,要注重自身的修養,以高尚的人格去影響自己的學生,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口不亂說,事不亂做,上課前先進教室多和學生交流,多關注每一個學生,對后進生不歧視,對優秀生不偏袒。
三 愛崗敬業,以一顆愛心對待學生
班主任工作是一個繁瑣的工作,但又是一個充滿樂趣的工作。作為班主任,要熱愛教育,要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精神,以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自居,做到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在教學中,嚴于律己,對教學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每一個學生,不敷衍塞責;對學生熱情關注,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科學設計與有效實踐。更要在細節上下工夫,如:認真研究每一個知識點以及它對學生發展的意義,從不遲到和早退,能夠叫出每個學生的名字,知道每個學生的愛好和特長等。要全身心投入教育,有不悔追求的信念、態度和決心;認真體會教育教學對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感受生命的律動和活力,體驗人生的快樂與幸福,捕捉教育生活的絢麗與精彩,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用一顆對事業執著的心,忠誠于教育事業,無私奉獻,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更要關心和愛護學生,以一顆真誠的心對待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學生是班主任必須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比教師擁有淵博的知識更為重要。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而愛學生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重教師。愛學生是建立在一種民主平等、尊重學生人格基礎上的愛。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灑向每個學生,把關愛傾注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和學生廣交朋友,多開展談心活動,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學生面前勇于承認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錯誤,用愛去贏得一切學生的信賴。多給后進生一份愛心、一句贊美、一個微笑,把對他們的反感換成寬容和期待,竭力尋找他們的優點,發自內心地去贊揚、去鼓勵。在教育中,要多為學生著想,多關注每一位學生,讓學生認為教師心中有他們,隨時都在想著他們,只有做到這些,班主任工作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 樹立班主任威信
班主任要樹立自己的威信,除有廣博的知識、精煉的教學方法、關心和愛護學生外,還要注意:不背地里說學生的壞處,不泄露學生的隱私,不當眾羞辱學生,不輕易許諾,做到言出必行,當學生犯錯誤時,不輕易動怒,不輕易告知家長,不偏袒,做到公平公正,維護班干部的威信,也要及時指出班干部出現的錯誤等。
班主任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行為教育來影響學生,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懂得和學會做人的道理。僅僅這些,就足以讓今日之師用心堅守、體會、領悟。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