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創造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常生活與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需要成人不斷啟發、引導。通過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創造興趣,培養其創造意識,再充分利用幼兒一日活動來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關鍵詞】培養 發展 創造力 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5-0161-02
創造力,是成功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現代社會對現代教育提出的一個基本要求。但幼兒創造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常生活與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培養,需要成人不斷啟發、引導。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應交織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各科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抓住幼兒身邊發生的每一個能激起他們思考、想象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情、境,讓幼兒內在創造的沖動釋放出來,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那么,教師在一日活動中應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呢?
一 了解和掌握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幼兒由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創造性思維也具有其自身的特點,表現如下:(1)由于幼兒身心發展的限制,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較弱,因此幼兒的創造活動不易持久,他們的創造愿望來得快,去得也快,常常是轉瞬即逝,如果有成人及時地引導和鼓勵,幼兒的創造能力就會向前發展。(2)幼兒喜歡幻想,富于想象,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常常是由創造性想象引起的,但他們的心理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受興趣的影響較大,興趣可以振奮幼兒的智力,激發創造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善于保持幼兒的興趣和調動幼兒的興趣。(3)幼兒由于環境、教育、遺傳等不同的作用和影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水平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有的幼兒擅長創編故事,有的幼兒擅長美工創作,如果這些幼兒的創造才能能夠盡早地得到發現和培養,對幼兒的發展是很有益的,在一般的情況下,只要有環境和教育起積極的作用,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都會有較大的發展。
二 努力營造促進幼兒創造性的氛圍和環境
為培養創造型人才奠基幼兒教育,必須強調營造有利于形成幼兒創造動機、創造興趣、創造意識、創造精神等動力特征。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幼兒產生了心理安全感和獲得了心理自由時,最有利于他們的創造性的發展和表現。就幼兒的創造性而言,心理環境比物質環境更為重要。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提出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時間,解放兒童的空間,這實際上是要求給予兒童極大的自由。但日常教學中,常會出現這樣的情境:在活動前教師提出較多的要求,在操作中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并向幼兒提出諸如保持桌面清潔,聲音要輕……使幼兒在活動中不知所措,幼兒看老師的表情與提示來活動。就這樣幼兒慢慢地拘束起來了。其實這已經束縛了他們的手腳,限制了他們的活動,這樣只能使幼兒被動地接受、消極地順從,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無主見地聽從于成人,創造性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形成一種自由、寬松、民主的心理環境尤為重要。時常給予幼兒鼓勵、支持或肯定,用“你試試看”“你能行”“當然可以”之類的話激勵幼兒,使幼兒自由想象、大膽探索,遇到困難引導幼兒與同伴共同商量解決,在愉快的心理環境下樂于創造性的進行活動。
三 激發教師自身的創新意識
時代呼喚創新人才,更應該呼喚出有創新意識的教師人才。幼教工作者本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才能有效地激發、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創造性的教師自然具有創造性的教育觀點,通過營造有利于創造的環境氛圍,實施創造性的教育,這樣的環境與教育正好適合創造學生的需要,可以使創造型的學生如魚得水。同樣,具有創造性的教師同樣喜歡具有創造性的學生,并會極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與時俱進,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多看書、看報紙、吸取先進的教育思想,不斷更新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在設計幼兒活動時,精心思考、大膽設想、大膽構思,以幼兒為主體,以充分體現幼兒主體性為原則;在組織幼兒活動時,要牢牢記住自己是支持和引導者的身份,做到積極觀察、積極引導、積極啟發、及時評價;注重個體差異,允許個性發展,讓幼兒不斷地去探索和發現;活動結束后,不管它是失敗還是成功,都將會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教師和幼兒也都能從中提高自己的創造力。
四 運用積極評價,強化幼兒的創造行為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教師的評價十分敏感,在兒童進行創造性活動時,老師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對幼兒產生創造性思維會起到激勵作用,積極的評價是對兒童創造行為作出最好的反映,在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過程中,教師可采用的四種積極強化的方法:(1)言語強化,如“你真聰明”“你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等。(2)動作強化,如微笑、點頭等。(3)實物強化,如獎勵幼兒一朵小紅花,送一件小禮物等。(4)特權強化,如讓某個幼兒在全班幼兒面前展示他的創造性行為。
對孩子要盡量給予正面評價。正面的評價可使幼兒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暗示。為保護幼兒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初步萌發的創新意識,教師不要輕率地運用打擊性、抹殺性的評語,盡量采用正面鼓勵性的、肯定式的評語,并在學習、生活中細心觀察,不斷地找到每個幼兒的閃光點,哪怕是極微小的,也要及時地給予正面引導,積極鼓勵。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創新意識。
五 營造寬松的氛圍,創設良好的環境
教師應帶領幼兒共同創設一個良好的動手動腦的環境,這種環境包括軟環境和硬環境兩個方面。軟環境是指為幼兒之間良好的關系所形成的一種氛圍,硬環境是指為幼兒提供的開展創造性活動的場所和材料。輕松、信任、依戀的師生關系和團結、友愛、互助的幼兒集體,有利于激發幼兒努力進取,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師應給幼兒多一些自由,允許幼兒按自己的愿望和愛好去選擇活動,允許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等,使幼兒的創造興趣和熱情得到充分發揮。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注意環境的可操作性,多提供一些半成品的玩具和材料,并開放玩具架和活動區,允許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既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又可以滿足幼兒創造表現的愿望,另外,孩子希望發現新觀念,經歷新的事情,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一個重視增進孩子個性、創造性潛力發展的環境中,孩子會自我感覺良好。因此,在創造性潛力發展的創造性活動中,要允許有疑慮的兒童不參加活動,因為他們在旁觀別人的活動過程中獲益也是一種學習方式,也許幾天以后,他就會以極大的熱忱去嘗試這種活動。
樹從根下起,及早地對幼兒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作為新時期的幼教工作者,尊重、保護幼兒好奇、好問、好求索的天性,不斷為幼兒提供創新的機會,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義務。創新教育是必需的,也是任重而道遠的,仍需要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把觀念切實地轉化為行動,而它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我們的孩子!
〔責任編輯:高照〕